
刘邦年轻的时候,整天东游西逛,不干正事,让刘太公非常着急,不得不给他做一下思想工作:“三呀,你这么下去不行啊?”
刘邦怎么回应老爹刘太公的?“咋滴不行了?你说怎么着才算行?你想让我干啥?种地?我告诉你,没门儿!”
气得刘太公差一点喘不过气来。

要说这刘邦也是不安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不好好地修理地球,也不想着学习上进,将来去县里混个小吏也行啊,该干的事,他是一样不干,不该干的事,样样不缺,整天跟一群狐朋狗友混吃混喝。
他虽然看起来潇洒,实际上口袋里没有几个钱,只能去别人家蹭吃蹭喝。但是,天上也没有白吃的馅儿饼,更不会有免费的大餐,吃人家的次数多了,难道不该回请一顿吗?
所以,刘邦偶尔也会带着狐朋狗友来家里吃吃喝喝,时间一长,刘邦家里的家庭成员就不满意了,主要是刘家老大、老二这两家成家的。他们哥俩自然不好意思说什么,都是自家兄弟,但是嫂子们可就不愿意了啊,整天在那阴阳怪气地说“养个懒汉”“坐吃山空”,说来也是心烦,总说一些让人不爱听的话。
刘邦才懒得理嫂子说什么,但是,刘邦的老爹刘太公心里听着就不舒服了。

儿媳妇也不过是儿子的传声筒,老这么惯着刘邦也不是个事啊,眼瞅着奔三的人了,还没有成婚,光棍一个,剩男,无业流氓。
刘太公不想让儿媳妇说闲话,干脆跟两个儿子分了家,自己单独带着小儿子刘邦过日子。
分家之后,刘邦还是那副鬼样子,混吃混喝,刘太公的话,前一分钟听了后一分钟就忘,自己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根本听不进去。
这一天,刘太公把刘邦叫住,决定开诚布公跟他好好说说:“我说三呀,你这么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这么下去不行啊!”
刘邦听了眼一斜嘴一歪:“那你说我该干啥?是不是想让我种地呀?我告诉你,没门!”
刘太公听了很生气,拿着手里的拐杖捶了捶地说:“不种地,你吃什么?没有粮食,你什么?我这么大年纪了,还能养你几年,你不好好的,赶紧积攒点家业……”
刘邦听了哈哈一笑说:“您老人家把心放肚子里吧,别看我现在混得不咋地,再过一些年,我让您吃香的喝辣的,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刘太公气得胡子都要翘起来了:“你做你的梦吧,你这话跟我说了多少遍了?”
刘邦理都不理刘太公,转身就往院外走。

本想给刘邦好好做一下思想工作,只能干瞪眼儿了,主角都走了,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了,刘太公很生气,只好指着刘邦的背影说:“你个臭小子,有本事你别回来,有本事你给我挣个家业出来看看,整天就知道吹大气,好好学学你二哥,看你二哥现在过的日子多好呀!”
刘邦虽然出门了,但是刘太公的话,还是让他记在了心里。
数年之后,刘邦当上了皇帝,让刘太公当上了太上皇,未央宫建成的那一天,刘邦大宴群臣,他捧着酒杯,太上皇刘太公敬酒,敬酒的时候他好像突然间想起了刘太公当年的那句话,笑着对周围的大臣们说说:“当年太上皇曾经说过,说我是个混混,是个无赖,连自己都养活不好,一点家业也没有,不懂得发家致富之道,跟我二哥差远了,你们看我现在的家业,跟我二哥比怎么样?”
周围的大臣们听了哈哈大笑,“陛下富有四海,自然是没得比了”,刘太公也只好尴尬地跟着笑。

混着日子的刘邦,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一个小兄弟犯事了,被县里的一个小吏碰到,没想到,这个小吏却网开一面,放过了刘邦的这个小兄弟。
看到这个小吏一身书卷气,跟自己身边的这些人很不一样,刘邦起了结识之心,在县里能交上这样一个朋友,必然有用得着的时候。
这一年,刘邦凭借自己出色的交际能力,结识了县里的小吏,也得到了一个不错的机会,成为了泗水亭长。这也是刘邦的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让他有了更高的眼界,更优质的圈子。

结束了游手好闲的日子,刘邦也有了一点具体的事务,当上泗水亭长之后,他终于可以走出沛县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这一年他带着人来咸阳服徭役,看到咸阳的车水马龙,纵横的街道,恢弘的建筑,那热闹的场景,让刘邦更加喜欢外面的世界,更难得是,他在咸阳看到了秦始皇出行的架势,忍不住说了一句话“大丈夫就应该这样!”(大丈夫当如是也!)
那一年,刘邦闷闷不乐地回到沛县,看着这个又破又小的穷地方,他觉得,自己应该混出个人样来。
他虽然看起来依然游手好闲,依然吃喝玩乐,但是,结交的人不一样了,他搭建了自己的一张沛县关系网,这个关系网里面有萧何(沛县管人事)、曹参(沛县监狱狱长)、夏侯婴(沛县县衙公车司机)、任敖(沛县监狱小吏)等人,还有民间的周勃、卢绾、樊哙等人,可以说是两肋插刀的兄弟。
一时间,刘邦凭借这些人,在沛县有了搅动风云的力量,平时看不出来,一到关键时刻,这个圈子中的核心人物刘邦,就可以借势而起。
时代给了刘邦机会,赶上了陈胜吴广的顺风车,不然,他就只能在山里做剪径蟊贼了。不得不说,实力和关系很重要,但是机遇更重要。

真像咱们那些话所说的,圈子真的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让自己成为圈子里的重要人物,机会才能抓得住啊。
所以说啊,就算我们实在无所事事,也不要真的让自己闲着了,一定要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比如说,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结交朋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至于将来走到哪一步,尽人事听天命吧!
你觉得是这样吗?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