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立国之本!
国家之间的竞争,无论是人才竞争,还是科技竞争,归根结底还是教育体制的竞争!
就像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完美的体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套完美的教育体制!
现代教育,只筛选,不教育!
尽管有诸多的不完美之处,有很多缺点,很多不足,但,站在更加纵深的历史维度来看,它却人更多的人接受到了更广泛的教育,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所有人的都是被有目的的引导的,并不是所有能都能达到这一目的所能打到的要求,注定有人在这个过程中会被淘汰,但是,在淘汰的过程,他们注定也将成为社会生产环节上的某一个生产力环节!
也正是在这样不断地淘汰,并不断地沉淀到相应的生产力环节,最终,在社会的运行发展中,完成了社会阶级的划分!
但是,这样的划分,绝对不是固定不变的!
社会竞争,时间是关键因素,技术可以被突破,但是,时间是宝贵的!
所以,以更广阔的世界眼光来看,无论欧美,还是日韩,以及今天的中国,每隔大约10到20年,我们总能看到,曾经不可一世,掌控社会庞大资源的商业集团,面对技术的革新,同样,无法避免崩塌的命运!
IBM如是!
Nokia如是!
尤其是2025年,当DEEPSEEK横空出世!
曾经我们以为在互联网江湖,再也无法杀出新的势力的时候,曾经,我们以为,一旦一个若是力量做出一款新的产品或技术的时候,必将被当前的互联网势力集团所封杀的时候,原来,愈是底层的技术,愈是无法防备的!
所以,当抖音横空出世的时候,淘宝面临的威胁是显而易见的!
现在,当DEEPSEEK横空出世的时候,百度面临的威胁,同样是显而易见的!
现代教育筛选出了相当一部分优秀的人,创新出了不一样的技术!
但是,那些在不同阶段被淘汰下来的人,却能学会这些技术的使用!
所以,站在这个角度来看,现代教育,只筛选,不教育,实际上并非坏事!
毕竟,人,生下来,每个个体的智力便是不同的,更何况,因为生长环境不同,个体对不同领域的天赋也是不同的!
历史尽管永不重复,但是却反复雷同!
我们今天面临的困境,其实,早在几百年前,早已有人面对!
如果说,英国的崛起靠的是瓦特、牛顿等天赋异禀的人才,推动英国成为了世界的霸主!
那么,德国从1717 年推行义务教育制度,到 1763 年制定《普通乡村学校规程》,1794 年颁布《普鲁士通用国家法令》,1850 年出台《学校法草案》, 1885 年实施免费义务教育,通过近200年的时间,彻底将个人对国家生产力的推动全面转向了全面对国家生产力的推动!
毕竟,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尽管,天赋异禀的人才可以名垂青史!
但是,当面对千古未有之变局的危险时刻,如何才能在强邻环伺的凶险之中生存下来,并超越虎虎眈眈的强邻威胁,似乎,舍体制竞争再无可以用之法!
所以,如果快速的实现全民皆兵下的全民教育竞争,似乎已经成为是否能够在当时的强者通吃的国际法则下存活的唯一希望!
因此,此时的学校,与其说是一个个学校,反倒不如说是一个个的筛选工具,从每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通过幼稚园的2年学习,初步筛选健康程度,经过6年的小学学习,初步判断学习能力,经过3年的中学学习,进一步判断自学能力,经过3年的高中学习,在完成基础知识的积累之后,基本已经可以判断,未来在某一领域是否能过有所建树,能够取得怎样的成就!
当然,在早期,当众人还没明白这套制度的作用,或者说,这套制度的目的时,人们通常不会采用外力介入的形式对这套制度进行干预,但是,当很多人明白了这套制度对人生的影响之时,那么,采用外部力量干预,就像现在采用的补习班、家庭教师等等,尽管,在一时可以避免被淘汰的命运!
但,智力,很多时候是无法作伪的!
同样的知识,如果,A只用一天就完全精通了,B却要用两天才能学会,C要一周才能明白是怎么回事,显然,即使C通过外力干涉,通过补习班,家庭教授,暂时超越了B,甚至是A,但是,最终,在面临没有参考的未知探索竞争时,可能,A同样能够超越B超越C,这是智力,也可以称为天赋,在很多时候是无法作伪的!
大约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尽管在知名大学完成了学习,这一生依旧碌碌无为的原因!
社会竞争,其本质是对未知的探索能力,是在自己既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探索出前所未有的技术或新的理论!
如果,从一开始,便失去了对未知的探索热情,或对未知充满了恐惧,那么,显然,最终,可以确定的是,这一探索是无法完成了!
这也是社会的一次最终筛选!
显然,德国的这套教育体制是可行的!
不然,德国大约是很难再国际竞争激烈的19世纪中后期击败强邻法国,逼得发过将阿尔拉萨斯和洛林割让给德国的,同样,也不会让小胡子在20世纪30年的经济危机当中,迅速崛起,并和全欧洲对垒的!
将体制做成概率问题,通过体制尽可能的覆盖更多的人,在群体性竞争当中,对不同个体进行分类,将不同类别的人群对应到相应的社会产环节,实际上这就是德国的教育工业化!
因为,采用这套制度,处在这个生产环节中的每一方都是受益方!
国家通过一体制,完成了社会不同生产环节人才的培养!
进入这一体制者,则在完成这一体制运行的过程中,增强了参与社会竞争的竞争力!
因为,即使在同一群体中,依然是要再次进行分类,最终实现个体的等级排序的,这是人类社会无法避免的事实!
毕竟,即使两个人,也是会出现从属关系的!
这就是人类的社会运行规则,我们自由,但是,一定是在规则内的自由!
但是,为什么我们现在会对“现代教育,只筛选,不教育”如此排斥了!
或许,从更广阔的社会大生产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回望过去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历史阶段,我们对物质的需求是不同的!
在上世纪50年代,大众最缺的是什么,是粮食,所以,吃饭第一!
如果扩大粮食生产,就成为了评判人才的标准!
当完成了粮食自给自足,显然,如果穿暖,穿的好看,就成为了第二!
所以,全国棉纺企业飞速发展,棉纺工人一度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但是,社会是要发展的,当完成了吃穿,如果满足精神需求,就成为了重要的第三!
因为,在90年代2000年左右,影视行业,娱乐明星,往往成为了众人追捧的职业!
当时间来到2000年到2010年,电脑全面普及,如何快速的完成全国的网络建设,已成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像李彦宏、周鸿祎、马化腾、马云,等一众互联网大佬的乘势而起!
当然,此时的国家战略是多线并进的,所以,与此同时,房地产领域各大房产大亨的传奇经历,更是一度令人称羡!
但,这一切都是暂时!
只要技术在发展,曾经先进的技术,必然会被突破,只要曾经领先的技术被突破,新的力量必将会占据曾经的大亨位置!
而这一切,都是教育产业化的结果!
是不同时代的知识分子在不断竞争超越中的结果!
同样,这也解释了,一旦出现严重的生产不匹配,必将产生严重的社会性结构失业问题!
当个体缺乏对未来技术变革的战略预判,一旦选错了技术方向,那么,在未来,大概率将会面对职业预期不匹配的后果!
但是,个体又如何判断国家层面的技术战略规划,显然,如何获取政策信息就成了个体命运发展的关键!
如果说过去几十年是困难的,政策是不透明的,无法下沉的底层民众的!
那么,显然,随着传播途径的普及,及时关注政策信息,显然,已经并非什么难事!
而唯一无法解决的,恐怕是,无法对政策的准确理解!
毕竟,同样的问题,认知不同,理解也是不同的,即使是老师,可能对于政策的理解,也并非是和未来预期相同的!
这一部分,大约就可以理解为大家对未知探索的勇气了!
所以,现代教育,只筛选,不教育!
究竟是伪命题,还是事实!
大约,只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