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仁称果敢曾有三次回归祖国的机会都未成功,具体如下:
第一次 背景:二战时期,1942年日军攻打果敢,英国人撤离,果敢土司杨文炳前往昆明面见英国驻昆总领事和民国官员,要求率土重归,并向民国捐献30万元。
1943年5月,杨文炳和儿子杨振声赴重庆面见蒋介石,获授勋章并提升为少将。 未成功的原因:杨文炳返回果敢后,被中国远征军第9师以通日卖国罪名将其逮捕并送上军事法庭,这一举动将杨文炳推向英国。
英国通过外交途径施压,要求将杨文炳移交给英方。
1947年,杨文炳被证明无罪回到果敢,并以果敢族代表参加“彬龙协议”并签字,自此果敢加入缅甸。
此外,民国对于果敢回归一事内部存在争议,前方将领认为果敢地理位置重要,但外交官认为纳入民国会影响中英同盟,对抗战不利,一直未给正面回复,得罪了果敢土司。
第二次背景:1960年中缅正式划界,中国特地拖到了彬龙协议的十年后,因为依协议规定十年后缅北各邦可以重新选择国度。未成功的原因:1959年时,缅甸开始用金钱收买果敢土司,要求他们放弃世袭治权,实施地方自治,并由缅军进驻。
果敢土司杨振材立马交出权力,并移居腊戍以示诚意。
当时缅甸相对富裕,杨姓土司不愿放弃较好的生活条件回归贫穷落后的中国,最终中国本着“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精神,同意果敢继续留在缅甸版图。
第三次背景:彭德仁领导的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与缅甸政府军存在长期矛盾和冲突,在其发展过程中,彭德仁发布战斗檄文,阐述果敢人族源和历史,表达东归愿望。未成功的原因:在现代国际体系下,国家领土主权的变更受到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的严格约束。
果敢已被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为缅甸领土的一部分,且从法理角度讲,果敢人已取得缅甸国籍。
此外,改变现有领土边界可能会引发地区不稳定和复杂的国际关系问题,中国一贯尊重他国领土完整,不会轻易支持改变现有边界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