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今天开盘,市场期待高涨,尤其是在春节过后,DeepSeek的诞生成了大家热议的焦点。这不仅是中国科技创新的新突破,更是我们追赶世界发达国家脚步的一大步。对我们这些老股民来说,看到中国股市和科技力量的崛起,多少有些激动。
刘纪鹏教授最近提到,DeepSeek的出现,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标志。但从股市角度看,它的背后,牵扯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量化基金在A股的角色。

先说说DeepSeek。它是由幻方量化这个私募基金推动的,成立十年,规模不大,但靠着A股市场的波动,赚了不小的钱。量化基金在中国股市的争议很多,尤其是对散户来说,十年来它们似乎更多是在“割韭菜”。但DeepSeek的背后,是否意味着量化基金可以有更高远的目标?它能不能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推动力?
这里有个很关键的问题,DeepSeek的开发成本只有六百六十八万美金。相比同行,这个成本低得令人难以置信。刘纪鹏也提到,幻方量化这么低的开发成本,大家都会怀疑它的钱到底从哪儿来?是否真的是靠量化基金在A股赚的钱去做这个项目的?这不是小事,毕竟A股的散户占比高,量化基金靠高频交易赚了多少钱,是否能反哺到像DeepSeek这样的项目,值得我们深思。

说到这,不能不提一个更加尖锐的问题——量化基金的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这些年,幻方量化靠在股市赚到的钱推动了一个重大的科技项目,这的确值得称赞。但能不能保证所有量化基金都像它一样,把赚到的钱用在社会意义重大的项目上?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我们无法忽视,大多数量化基金可能更关心的是短期回报,而不是长期投资。高频量化交易带来的短期波动,对我们这些长期投资者来说,未必是好事。散户一旦被卷入这种高频交易的漩涡,根本无法与这些机构竞争。
DeepSeek的成功可以说是对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肯定,但它也引发了对量化基金在A股市场角色的质疑。特别是A股市场,散户占了九成以上,量化基金的高频交易可能让散户更难从市场中获益。尽管量化交易提高了市场流动性,但过多的短期波动也让许多散户苦不堪言。作为股民,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市场,谁能真正受益?

监管层必须重视这个问题。量化基金的高频交易模式,是不是已经不适应A股散户主导的市场了?散户如何在这样一个充斥着机构资金的市场中保护自己的利益?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的实际问题。我们不能因为DeepSeek这个个例,放松对量化交易的监管。毕竟,这种“割韭菜”的模式,可能并不会让每个量化基金都做出像幻方量化这样的创新。
总的来说,刘纪鹏教授的这一席话值得我们深思。
DeepSeek的成功,虽然带来了科技创新的光彩,但也暴露了量化基金带来的风险。未来,我们的股市是否能做到真正的公平竞争,如何平衡量化交易与散户的利益,才是我们必须关注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