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末,商场里的奶茶店总能看到穿着校服补课的中学生,他们捧着习题册匆匆赶场的样子,像极了平日上课的模样。家长们一边抱怨补习费贵,一边坚持把孩子塞进辅导班,却对满屏的免费网课视而不见。
这种矛盾背后藏着家长们的双重焦虑:既害怕孩子被时代淘汰,又恐惧手机吞噬孩子的专注力。他们宁愿花钱买个安心,把教育责任外包给补习机构,也不愿直面教育方式的变革。可现实是:B站上北大教授的数学课播放量破百万,可汗学院的中文课程免费开放,就连抖音都有清北学霸分享解题技巧。

真正有效的学习从来都是主动出击。那些在补习班后排玩手游的孩子,和假装查资料实则刷短视频的学生,本质上并无区别。教育不该是强迫填鸭,而是点燃求知欲。能自律的孩子,在地铁上用手机背单词;没兴趣的学生,坐在金牌讲师面前照样走神。
与其用补习班困住孩子,不如把周末还给他们。体育场上的汗水能浇灌毅力,美术馆里的色彩能滋养审美,社区服务中的实践更能培养责任感。当教育跳出教室的围墙,学习才能真正发生在每时每刻。别忘了,会骑自行车的人不是靠理论课学会的,而是在不断摔倒中掌握的平衡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