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快!还想狡辩吗?拐卖儿童的余华英执行死刑!愿天下无拐!

白晓生看玛尼 2025-02-28 16:28:34

今天,贵州贵阳某看守所内一声枪响将终结了52岁人贩子余华英罪恶的一生。

在西南地区流窜10年、拐卖17名儿童的她,终于受到法律制裁。然而,那些被她毁掉的家庭,无数个在深夜痛哭的父母,至今仍未归家的孩子,他们所遭受的伤痛,却永远难以愈合。

在二十多年间,余华英用 “邻居阿姨” 的伪装,掩盖恶魔的真面目,将无数家庭拖入深渊。而把她送上刑场的,正是当年那个被她打得鼻青脸肿,却始终牢记母亲呼唤的5岁女孩——杨妞花。

余华英的堕落之路,从卖掉自己的亲生儿子开始。1992年,在生活的重压下,她做出了令人发指的决定,将亲儿子以 5000 元卖出,这5000元成了她罪恶的 “启动资金”,彻底扭曲了她的人性。

1995年,贵阳城郊,这个自称 “带孩子来打工” 的女人,花了三个月时间,编织了一个温情陷阱。

“阿姨带你去买棒针好不好?”11月的一个冬日午后,这句话对5岁的杨妞花来说,就像诱人的毒苹果。

杨妞花记得,余华英牵起她的手时,兜里还揣着早上给她的水果糖。可刚拐过巷口,那只温暖的手瞬间变得像铁钳一样。

孩子哭喊着要回家,余华英的拳头就像雨点般砸下:“再哭就把你扔下火车!” 杨妞花身上的童装被换成散发着霉味的破袄,她的童年也被无情剥夺。

蜷缩在绿皮车厢角落的杨妞花,在三天两夜的颠簸中,反复做着同一个梦:在薄雾笼罩的山坡上,母亲的呼唤穿透铁轨的轰鸣传来。“妞花——” 每一声呼喊,都让她的眼泪浸湿衣襟,也让她牢牢记住了云贵高原的乡音。

这趟 “死亡列车” 承载着余华英团伙的累累罪行。他们通过伪造身份证、假扮夫妻,像病毒一样潜入城郊结合部。专门挑选务工家庭下手,利用 “同乡情谊” 降低家长的防备,甚至带着 “道具孩子” 来完善伪装。

办案人员后来在案卷里发现,这个团伙至少让17个家庭陷入无尽的黑暗。有的母亲因此疯了,有的父亲酗酒坠河,还有奶奶到死都紧握着孙子的照片。

2021年,当杨妞花和姐姐的DNA比对成功时,她终于寻回自己的家人。这是历史的时刻,不仅是自己可以和家人团聚,更是给了拐卖儿童案件起到了重大的进展。

杨妞花为了能让更多和她一样的孩子能早日和家人团聚,她带着手机里拍下的被拐儿童信息,协助警方画出了余华英的画像。

正是这份坚持,让逍遥法外多年的恶魔在2023年落网。当警方从余华英老家挖出账本时,泛黄的纸页上记录着每个孩子的 “售价”。

法庭上,余华英声泪俱下地辩解:“我也是被男人骗的苦命人。”

但证据显示,正是她提议用 “放鹰”(拐卖儿童黑话)来赚钱。她情夫龚显良的供述更是令人愤怒:他们专门挑选5-8岁的儿童,因为这个年龄段 “既记得家又想不起细节”。

这种精心算计的恶,在打拐民警老张的记事本里早有体现:“2000年解救的孩子里,有个被转卖四次的男孩,人贩子为防止他逃跑,冬天把他锁在猪圈里。”

杨妞花案发后,警方在她同伙的住处搜出麻醉药、假户口本,还有整箱的儿童衣物,这些都是为快速改变被拐儿童特征准备的。

随着人脸识别、DNA库等技术的普及,公安部 “团圆系统” 已找回过万名被拐儿童。但每张团圆照片的背后,都是无数个像杨妞花一样的人,在绝望中坚守。

正义的子弹虽终结了余华英的生命,但被拐家庭的心理创伤却难以抚平。每个团圆故事背后,都是无数家庭永不放弃的坚持。愿科技进步照亮更多孩子回家的路,愿天下无拐,所有等待都不被辜负。

0 阅读:0

白晓生看玛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