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王教授视点
原文: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以简洁深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他才华横溢,诗文俱佳,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在唐代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刘禹锡的诗风独特,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又富含哲理思考,被誉为“诗豪”。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刘禹锡被贬谪外地多年后,应召回京。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后返回的白居易相逢。
在宴席上,白居易作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刘禹锡便写了这首诗回赠。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当时刘禹锡刚从和州刺史的任上罢免,返回洛阳。与此同时,白居易也从苏州返回洛阳。
两人在扬州不期而遇,白居易在宴席上即兴作诗赠与刘禹锡,以表达久别重逢的喜悦和对刘禹锡遭遇的同情。
刘禹锡深受感动,随即写下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回应,表达了对白居易感激之情,抒发了自己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诗的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巴山楚水,泛指今四川、湖北一带,这里环境艰苦,与繁华的京城形成鲜明对比。
刘禹锡用“凄凉地”来形容,表达了自己对被贬生活的无奈和不满。这两句诗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刘禹锡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地区的经历,及他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光阴的辛酸和愤懑。
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借用了两个典故来表达诗人的情感。一是“闻笛赋”,指曹魏时期向秀的《思旧赋》。
向秀在好友嵇康被杀后,经过嵇康旧居时听到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写下此赋以寄托哀思。刘禹锡借此典故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怀念。二是“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砍柴时遇到仙人下棋,一局棋罢,发现斧柄已朽烂,回到家乡后才知道已过去很多年。
刘禹锡用此典故来形容自己久谪归来后的恍如隔世之感。这两句诗表达了世态的变迁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全诗感情升华处,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
这两句诗是对诗人个人境遇的生动写照,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尽管旧事物(沉舟、病树)可能会遭遇困境或衰落,但新事物(千帆、万木)却仍在不断发展和壮大。这是对诗人自己乐观态度的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揭示。
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酬赠之意,感激友人的关怀和慰藉。刘禹锡表示,在听了白居易的歌咏之后,自己仿佛得到了精神上的鼓舞和力量,暂时忘却了心中的烦恼和忧愁。以此与友人共勉,表达了共同面对人生挑战的决心和勇气。
这两句诗以洒脱的笔触收束全诗,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乐观精神。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刘禹锡豁达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念。通过刘禹锡与白居易的重逢和赠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诗中有对过去被贬生活的无奈和愤懑,有对已故友人的深深怀念;有对久谪归来后恍如隔世的感慨,有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乐观精神。
这首诗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首先,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生动的比喻,使得诗歌的意蕴更加深厚和丰富。其次,语言简洁而凝练,每一个字都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再者,结构严谨而自然,从回顾过去到感慨现在再到展望未来,层层递进,逻辑清晰。最后,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激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在思想上,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意义。它揭示了人生中的种种无奈和变迁,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和坚定信念。这种乐观精神和坚定信念是对诗人个人的鼓舞和激励,是对后世读者的启示和鼓舞。
它告诉我们,无论遭遇多少困境和挫折,只要保持豁达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迎接未来。
这首诗体现了刘禹锡与白居易之间的深厚情谊。他们在逆境中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共同面对人生的挑战。这种真挚的友谊为诗歌增添了情感色彩,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和传唱性。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为唐代文学中的佳作之一,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思想上具有深刻的意义。这首诗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哲理思考,赢得了后世读者的赞誉和喜爱。
它是刘禹锡个人情感的抒发,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和诠释。这首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它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佳作。它以简洁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通过这首诗,可感受到刘禹锡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坚定的信念,从中汲取到面对人生挑战的力量和勇气。这首诗提供了深入了解唐代文学和文化的窗口,让我们更加珍视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