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胜选至今,在对华加征关税一事上,立场多次反转。从最开始放话要对华加征巨额关税,到后续与中方通话时强调中美友好。刚刚上任,又放话要从2月1日起,对中国、欧洲等多个经济体加征关税。不过在23日的采访中,他又表示宁愿不对华加税。
除了特朗普外,他任命的准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接受参议院听证会时表示,应该对华加征“最高水平的关税”,理由是通过关税工具“平衡贸易”。从卢特尼克的表态就不难看出,特朗普政府是想要故意抬高声量,以制造筹码,其最终目的是所谓的“平衡贸易”,也就是要求中方采购更多美国产品。其实在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就曾用过这一套路。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即便特朗普有意向,也未必真的敢大规模加征关税,原因有三。首先,中美经贸关系紧密,双边贸易额巨大,这其中牵扯了诸多利益。如果特朗普强征关税,必然会引起市场的剧烈反应。事实上,上次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也设置了豁免清单。这足以说明,特朗普政府难以完全忽视市场的声音。
其次,美国的通货膨胀问题仍然存在反弹的可能。大规模加征关税,必然会引起供应链体系的动荡,这些增加的关税成本,最终都会转嫁给美国民众。早前拜登也承认了这点,所以大规模对华加征关税,美国的经济未必经得起这样的折腾。
第三,中方拥有丰富的反制方案。在特朗普上台前,中方与拜登政府就曾上演过多轮制裁与反制裁的戏码。例如拜登政府在半导体领域对华设限,无视中方警告持续对台军售等,中方都做出了针对性回应,例如限制或禁止部分两用物项对美出口。
特朗普应当非常清楚,盲目对华加征关税所需要付出的代价,美方未必承受的起。所以可以预料的是,美方放的这些狠话,都只是故作姿态。外媒也普遍认为,这是特朗普的谈判策略。未来特朗普政府正式稳定运行,并且与中方充分接触对话后,其对华关税政策才会逐渐确定下来。
以中美目前的经贸合作现状来看,特朗普是希望中方购买美国更多的能源以及粮食,例如天然气、大豆等等。但这些年来,无论是能源还是粮食,中方在进口配给方面,都在寻求多元化。所以现在美方应当认清现实,中美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任何威胁恐吓,都注定是没有意义的。
接下来局势会如何发展,2月1日将是一个重点关注时间点。按照特朗普的说法,这是对华加税的“最后期限”。现在就看,特朗普到底有多少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