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乔芮 韩金序 实习记者 李千爱)2月11日,据香港政府新闻网消息,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正全面调查一宗怀疑由“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引致的感染群组个案。据报道,三名医生分别于本月的4日、6日、10日出现发烧、腹痛和腹泻的症状。于2月4日发病的医生在6日入住玛嘉烈医院接受治疗,翌日离世。其余两人病征轻微。
初步化验结果显示,三名患者中,一人的粪便样本对“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呈阳性反应,其余两人包括去世患者的样本呈阴性。综合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防护中心现阶段初步认为此群组个案可能与“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感染有关。
“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常常被发现在人类和动物的肠道中,属于正常肠道菌群的一部分,对于肠道功能和健康至关重要。”2月14日,武汉市第六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朱国超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只有小部分大肠杆菌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疾病,‘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就是一种能够产生强毒素的肠道致病菌。”

香港玛嘉烈医院肿瘤科大楼。香港文汇网图
“玛嘉烈医院三名医生出现的症状与‘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感染的典型症状比较吻合,一般表现为腹痛、腹泻(可能带血)、呕吐和发热。”朱国超分析,感染后严重者可能发展为溶血性尿毒综合症,进而导致肾衰竭,甚至死亡。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属于高危人群,但健康成年人也可能出现重症。

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朱国超(右一)。受访者供图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的传染性强,同时传播途径多样,主要通过食用病菌污染的食物与水源、粪口传播、接触病菌污染的环境三种途径传播。”朱国超介绍,在日常生活中,为有效预防病菌感染,请公众在处理和食用生食时格外留意:首先,严格区分生熟刀具与砧板,冰箱定期用酒精擦拭。其次,肉类煮熟后食用,避免饮用未经过高温消毒的牛奶或乳制品。此外,在处理生食后需用肥皂洗手20秒,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目前,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调查仍在进行,并会继续连同医院管理局和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追查潜在的感染源头。另一方面,玛嘉烈医院已安排全面消毒肿瘤科办公室,同时加强监察员工的肠胃症状,要求有症状者即时报告,以便安排化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