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搭子文化”在我们身边悄然生长。前有吃饭搭子、运动搭子、旅游搭子,现在又流行起上班搭子。不同于前者的短期性甚至一次性,上班搭子扎根职场土壤,在日复一日的协作中生长出更复杂、深层的情感联结。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如网友所说,“一个好的上班搭子,可以减少一半的上班痛苦。”不用牵挂未从打印机取出的文件,也无需紧张地聆听领导办公室传来的脚步声,不必担心自己在会议上探讨方案时“孤立无援”——这种默契,往往来自与上班搭子共同建立的职场生存法则。有人戏称,“搭子”是成年人世界里最温柔的发明,不需要掏心掏肺的承诺,不必担心越界的尴尬,只需在某个具体的场景里,恰好需要彼此。
职场常常被形容为明争暗斗的“江湖”,同事也往往被归类为不可深交的“对手”。有行业报告显示,超七成白领对职场社交感到困扰,其中近1/4的职场人对职场社交“能躲则躲”,“戴上面具强行‘营业’”的占比超1/4。但人终究是社会性动物,当深度交往成为奢侈品,“搭子”便成了折中方案:既不必承受朋友间的情绪责任,又能消解独来独往的尴尬。
在媒体行业,编辑与记者的“选题搭子”互为灵感来源;在互联网大厂,程序员们以“代码搭子”组合攻坚;医院里,护士们也会结成“夜班搭子”,用互相打气熬过漫漫长夜。这种关系看似松散,却像齿轮般嵌入工作流程,成为现代职场人的“情绪缓冲带”。
工作烦躁时,一起“蛐蛐”老板和甲方;困倦烦心时,一起点咖啡奶茶凑起送费;饭点饥肠辘辘,结伴奔向热气腾腾的饭菜;加班到深夜,拖着疲惫的身躯共享夜宵;遇上晴朗日子,还能在天台一起吹风放空……这些细碎场景中的默契,构成了比一般同事多一点、比亲密朋友少一点的情谊,宛若和煦春风,熨平打工带来的心灵褶皱。
有的搭子仅限工作时间。在上班时间,抓紧时间吐槽工作,时刻分享摸鱼读物,一到下班、周末或假期,聊天记录瞬间为零。聊天话题也仅限工作范围以内,从不过问彼此婚恋、财产等隐私,组成“上班无话不谈、下班无话可谈”的限定版陪伴。无怪有网友说:“恋人会分手,朋友会疏远,但搭子永远在下一个项目里等你。”
有意思的是,搭子在时可能“日用而不觉”,失去之后反而让人“刻骨铭心”。此前,“上班搭子离职堪比分手”的话题登上热搜,不少网友留言称搭子离开后“天都塌了”“上班打不起精神”。搭子感情不深不浅,却能让工作痛苦减半、快乐加倍,也经历了漫长的筛选和沉淀。“搭子”离开,脱离了原有的身份认同和场域载体,可能就失去了频繁联络的基础,与此同时,工作和生活还要继续,情感阵痛和美好回忆就一起留在了记忆里。
也有幸运儿以搭子为关系的起点,最终发展成长期挚友。可能是在职场中碰巧遇到兴趣爱好一致的人,也可能是共同经历了某段艰难时光,见证彼此成长后,更觉产生了深度的情感联结。并非所有搭子都能“提级”,遇到能嵌入对方生活的,也需“且行且珍惜”。
由此而言,“搭子”何尝不是一面镜子?它照见职场人的孤独与渴望,也折射出人性最本真的善意。我们或许不敢轻易托付真心,却总会在某个疲惫的瞬间,被一句“我懂”、一杯递来的温水、一个无声陪伴的动作打动。
职场当然不是乌托邦,但也没有传说中那么冷冰冰。上班搭子的存在,也是一种提醒:在效率至上的时代,人类终究需要真实的联结;在边界分明的职场,善意总能找到生长的缝隙。(作者:林清语)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上班无话不谈、下班无话可谈”,你有“上班搭子”吗?
本期编辑:李瑞盈(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