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不及防!亚马逊竟然取消中国供应商的订单,跨境电商路在何方?

文山聊武器 2025-04-18 03:04:41

2025年4月10日,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高达125%的关税正式生效,中国随即反制,对美国商品征收84%的额外关税。这场贸易战的余波迅速席卷全球供应链,跨境电商行业首当其冲。同一天,亚马逊突然取消了大量中国供应商的库存订单,让无数卖家措手不及。这事儿来得太突然,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就得面对订单没了、库存压手的现实。跨境电商这行当,到底还能不能干下去?未来的路又在哪儿?

亚马逊为啥“翻脸”:关税逼得没法活

亚马逊这次取消订单,不是心血来潮,而是被逼的。2025年初,美国政府就放出风声,要把对华关税从34%逐步加到84%,最后4月10日直接拍板145%。这还不算完,他们还取消了800美元以下商品的“小额豁免”政策。啥意思呢?以前小额商品进美国不用交税,现在全得掏钱,成本一下子上去了。

亚马逊这平台,60%的货是第三方卖家提供的,40%是自营的,靠供应商供货。关税一涨,亚马逊自己也扛不住。据《商业内幕》报道,他们内部算了笔账,要是继续用中国供应商,成本得翻倍,利润率直接被吃掉。为了保住自己的钱袋子,亚马逊就要求供应商自己吞下关税成本。可供应商哪有这本事?没办法,亚马逊只能挥刀砍订单。

有数据说,这次取消的订单涉及中国、越南、泰国等好几个亚洲国家,品类从沙滩椅到滑板车再到空调,啥都有。亚马逊这招,摆明了是自保,先把自己摘干净再说。可苦了那些供应商,尤其是中国的,靠亚马逊吃饭的占了大头,这一下直接懵了。

中国供应商咋办:订单没了,货还堆着

对中国供应商来说,亚马逊不是一般的客户,是“衣食父母”。过去十几年,好多工厂就盯着亚马逊供货,日子过得还算滋润。可现在,关税一变天,啥都变了。

据海关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中美贸易额同比掉了30%,物流费还涨了三倍。以前一单货赚10块,现在关税和运费一扣,可能还得倒贴。订单取消后,货都堆在仓库里,动弹不得。义乌那边好多小厂,库存直接塞满,连厂房门口都堆上了。有的货还贴着亚马逊的标签,可人家不要了,咋办?

更惨的是,清关时间也拖长了。以前一周能搞定,现在半个月都未必行。货出不去,钱回不来,供应商的日子真是雪上加霜。有的小厂直接停工,有的甚至开始甩卖库存,能回点血算点血。

跨境电商的“冷空气”:整个行业都得变

亚马逊这一刀,不只是砍供应商,也是给整个跨境电商行业敲警钟。关税这东西,不是你想躲就能躲的,整个市场都在重新洗牌。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协会有人说了,现在就两条路:要么涨价,把成本推给消费者;要么撤出美国,去别的地方找饭吃。可涨价也不是那么简单,美国消费者也不是傻子,东西贵了就不买,销量还得下滑。撤出去呢?欧洲、东南亚这些地方听着不错,可真要进去,语言不通、规矩不熟,哪那么容易?

有卖家已经开始试水了。有的转头卖国内,在淘宝、拼多多上折腾;有的瞄准东南亚,找当地买家谈单。可现实挺骨感,新市场不是你想进就能进的,赔钱的也不少。跨境电商这行,现在是真有点“寒冬”的味道。

供应商这边炸了锅,亚马逊自己也坐不住了。4月11日,他们赶紧出来放话,说要“分担关税影响”,给部分供应商涨采购价。这事儿《Business Insider》也报了,说亚马逊会挑一些供应商谈,价格适当抬一抬,算是安抚一下。

这招听着挺好,但没啥大用。为啥?一是涨价的范围有限,不是所有供应商都能沾光;二是好多供应商已经伤透了心,不想再跟亚马逊绑一块儿了。亚马逊这时候才想起来补救,多少有点晚。

跨境电商往哪儿走:得靠自己闯

这场关税风波,把跨境电商逼到了十字路口。光靠美国市场肯定不行了,未来的路得自己找。咋找呢?有几条路可以想想。

东南亚、欧洲、非洲,这些地方的市场还没饱和,潜力挺大。中国卖家得花心思研究一下,啥东西在那边卖得动,怎么卖法不一样。别光想着赚快钱,得沉下心来慢慢铺。

老靠低价打天下,早晚得出局。现在得把产品质量提上去,做点自己的牌子。技术上多下功夫,弄点别人没有的东西,这样才能站稳脚跟。

跟海外仓搭上线,物流时间能短点,成本也能压一压。用大数据看看市场要啥,少囤点货,别老压手里。脑子得活,别老按老路子来。

政府这边也得出力,减减税、补点钱,帮企业扛过去。跟新兴市场多签点贸易协议,给卖家开条路。

亚马逊取消订单这事儿,表面看是供应商倒霉,其实是跨境电商整个行业的大考。贸易战这玩意儿,没个头,谁也说不准明天啥样。可有一点是肯定的,光坐着等不行,得动起来。

有人说了,这是一场持久战,急不得。但只要不认怂,总能找到自己的路。跨境电商这行,风大浪急,可机会也多。中国卖家得硬气点,靠自己闯出一片天。未来啥样,谁也不知道,但不试试咋行呢?

0 阅读:0

文山聊武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