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网友追捧十几年的高晓松,没想到,如今却活成了一个“笑话”

浮玉谈娱乐 2024-11-14 03:02:19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曾几何时高晓松可是妥妥的文化圈顶流。

创作过《同桌的你》这种现象级歌曲,拍出过让周迅一炮走红的电影《那时花开》,主持的《晓说》节目更是创下三个月播放量3000万的惊人数据。

这位被誉为"新一代文化符号"的大佬,让一波90后直呼"爱了爱了"。

谁料在人民日报举办的毕业季读书活动上,这位曾经的文化偶像却被网友疯狂"摁头",直播间里"垃圾"、"滚开"的弹幕已经超过了正常交流。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位才子摇身一变成了"笑话"?

这一切的转折要从《晓说》这档节目说起。

一开始高晓松在节目里妙语连珠、谈笑风生,给大家一种博学多才的印象。

谁知道这哥们儿越聊越离谱,硬是把历史聊成了"新编"。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他竟然在节目里振振有词地宣称郑成功是日本人,这下可好连中国历史研究院都看不下去了。

不过这只是个开始,后面的操作更是让人直呼"离谱"。

说到温哥华他就顺手踩一脚北京,美其名曰"客观对比",这味道怎么闻着这么酸呢?

对日本的评价更是让人直冒冷汗,在他眼里日本简直就是世界上最干净、最有秩序的国家。

可搞笑的是这位"日本吹"怕是忘了人家正在往海里倒核废水呢!

至于他对美国的评价,那可真是"爱得深沉"啊。

"美国对中国仁至义尽,从未侵占半寸领土",这话说得怕是把历史书都还给老师了吧?

这么魔幻的言论,连他多年的好友李承鹏都看不下去了。

李承鹏在朋友圈里痛斥他是个"表演型人格",说他在节目里照本宣科,毫无真才实学。

两人随后在微博上开启了一场"世纪大战",这可真是"塑料兄弟情"的现实版啊!

《晓说》节目最初三个月的播放量有3000万,这成绩在当时可是相当亮眼。

但随着他的言论越来越离谱,观众们纷纷用脚投票,收视率直线下滑。

网友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历史创造者",这讽刺的味道简直比茶叶还要浓。

听到这些争议你可能会问,这位"历史创造者"到底是何方神圣?

要说高晓松的来头,那可真不是一般的大。

他啊是正儿八经的京城贵胄,祖上几代都是高等学府出来的学霸。

家里书香门第的气息重得很,连墙上挂的字画都透着一股子文人味儿。

人家打娘胎里就含着金钥匙,含着清华的录取通知书长大的。

不过这位"天之骄子"可没打算按家里的剧本演出。

在清华读着响当当的雷达专业时,他却迷上了音乐这个"不务正业"的玩意儿。

跟老狼他们组了个乐队,在校园里到处献唱,玩得不亦乐乎。

说到这个乐队那可真是从底层摸爬滚打上来的。

刚开始在海南的歌厅演出,一场才赚20块钱,连顿像样的饭都吃不上。

更搞笑的是因为不愿意唱港台歌曲,直接被老板给炒了。

没钱回北京他就在厦门赖了半年,结果这半年反倒成了他音乐创作的黄金期。

后来写的《同桌的你》,给他带来了800块钱稿费,而老狼靠这首歌可是赚了800万!

这个差距啧啧堪比高考落榜和考上清华的距离啊。

不过这位才子可不是吃素的,转身就去了亚洲电视艺术中心。

从实习编导做起,拍广告、拍电视剧,一路摸索着往前冲。

等到他自己当导演拍电影《那时花开》的时候,可了不得。

这部电影不光拿了不少奖,还一口气捧红了周迅、朴树、夏雨这些后来的大明星。

再后来他自己开公司当老板,那叫一个风生水起。

等到《晓说》节目开播,三个月就创下3000万的播放量,直接成了文化圈的新宠。

那时候的高晓松,可真是走到哪都是光环加身,走到哪都能引起一阵骚动。

你说他是才子吧,还真不是虚的人家是真有两把刷子。

但谁能想到这么个风光无限的主儿,后来会因为自己的言行把自己给"作"没了呢?

说白了高晓松之所以从神坛跌落,还真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是他那性格中的缺陷实在是太明显了。

要说他最让人诟病的,那可能就是他在感情上的"渣男"表现了。

大学时期他和一个叫筠子的女生谈恋爱,还特意写了首歌来表白。

结果呢正当人家以为要步入婚姻殿堂的时候,这位"才子"却玩起了"移情别恋"。

最后筠子因为无法承受这份打击,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结束生命。

面对这样的悲剧,他非但没有半点愧疚,反而嫌人家"心理承受能力太弱"。

这哪是缺乏同理心啊,简直就是没有心啊!

后来他和沈欢的婚姻更是离谱,认识两天就闪婚,结果三年就分道扬镳了。

和阿朵的感情戏码也够狗血,分手后还专门写歌diss人家,这操作也是没谁了。

除了感情生活一地鸡毛,他的其他表现也是槽点满满。

比如那次醉驾被抓,人都要进去了还在那儿叼着烟装大佬。

更离谱的是这事儿搁一般人身上都是黑历史,他倒好逮着机会就拿出来当谈资。

还有那次见汪涵和龙丹妮,人家好歹是来采访的,他倒好直接穿着睡袍就出来了。

搞得龙丹妮当场就怒了,放话说这辈子都不想再采访他。

跟父亲的关系也是一地鸡毛,就因为想追求音乐梦想,直接就跟老爷子杠上了。

人家当爹的说了句"不读书就别回来",他还真就一走了之,从此父子俩见面次数屈指可数。

至于和老狼的友谊,那更是说翻就翻,在音乐创作上的分歧直接把多年的兄弟情给整没了。

这哥们儿就是这样,处处都想显示自己与众不同,却不知道这份特立独行早就变味了。

这样一个活在自我世界里的高晓松,最终的结局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如今的他早已不是那个让人羡慕的文化大神,而是成了网友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那些曾经对他顶礼膜拜的粉丝,现在都在互联网上玩起了"高晓松语录"的段子。

当初他信口开河说"温哥华比北京强"的视频,现在成了网友们调侃的素材。

那些所谓的"历史发现",变成了网友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更讽刺的是每当他在节目中摆出一副"我很懂"的姿态时,弹幕里就会刷满"又在编故事了"。

他的身份成谜有人说他是美籍华人,可他从不正面回应。

每当被问及国籍问题,他总是笑而不语,仿佛这样的模棱两可才是他想要的效果。

那个曾经的清华学霸,现在成了网友眼中的"虚伪者"。

那个曾经的文化大神,如今成了"历史段子手"。

看着他从神坛跌落,从万众瞩目到人人喊打,不得不说这剧情比他拍的电影还要魔幻。

最讽刺的是他似乎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依旧保持着那份让人看了就想吐槽的高傲。

十几年时间足够把一个追捧的对象变成一个笑话。

但这个笑话的背后,折射出的或许是一个文化名人的心态失衡,以及公众对文化偶像的幻灭。

这不仅仅是高晓松一个人的悲剧,更是当下文化圈浮躁现象的一个缩影。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 阅读:17

浮玉谈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