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领养小猫,却因此背上16个月猫粮贷,自动扣款套路如何破局?

每日益宠 2025-03-30 12:23:59

近年来,一种新型消费模式正在宠物市场悄然蔓延,贵阳市民朱女士最近就因领养猫咪陷入了一场始料未及的金融纠纷;

这场看似温馨的宠物领养经历,最终演变成持续数月的维权拉锯战。

爱心领养暗藏玄机

事情始于2024年3月,朱女士在社交平台发现某宠物店发布的“小偿领养”信息。

帖文中憨态可掬的银渐层幼猫照片,配以“88元领养+全程养护指导”的诱人承诺,让家有爱猫女儿的母亲怦然心动。

在线上咨询确认后,朱女士前往位于花果园的萌乐宠物服务店实地看猫。

店方展示的领养协议初看颇具吸引力:预付500元即可带走心仪猫咪,后续只需每月支付268元购买指定猫粮套餐,就能享受全程养护服务。

对养宠新手而言,这种“一站式”解决方案似乎省心又划算,然而,这份看似优惠的协议背后,却暗藏着多重消费陷阱。

甜蜜约定变金融枷锁

签约次日,朱女士的支付宝账户就收到首期268元自动扣款通知。

经仔细核查,她震惊地发现协议中竟隐藏着连续16个月绑定代扣的条款,这意味着总支付金额将达4800余元。

更令人不安的是,领回家的猫咪次日就出现食欲不振,五天后已出现呕吐、萎靡等严重症状。

“当时商家承诺30天健康保障,可实际处理完全两样。”朱女士回忆,当她带着病猫返回宠物店时,对方仅提供基础药物,对体检报告、疫苗记录等关键信息始终推诿。

而在此期间,支付宝的自动扣款仍在持续,朱女士这才惊觉自己可能陷入了“宠物贷”圈套。

维权拉锯战中的法律博弈

在要求解除协议时,商家提出需支付900元违约金,这意味着朱女士要为三天养宠体验支付1668元(含前期费用)。

店方负责人坚称这是“正常商业行为”,强调协议经过双方确认,否认涉及贷款业务。

但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调查后发现,这份格式合同存在明显问题:

1.违约责任条款严重失衡:仅约定消费者违约后果,却未明确商家质量担保责任

2.强制消费嫌疑:将宠物领养与长期商品购买捆绑

3.知情权保障缺失:未充分告知自动代扣的持续性和解除方式

南明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指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加重消费者责任。

涉事宠物店的协议中“7日内不得退换”“强制履约”等条款,已涉嫌违反公平交易原则。

宠物经济背后的新型风险

朱女士的遭遇并非个案,随着“它经济”的蓬勃发展,各种新型消费模式应运而生,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主要存在三类风险模式:

1. 分期养宠:将宠物价格分摊为月供,实则附加高额利息

2. 捆绑销售:以领养名义强制签订长期用品购买协议

3. 医疗套路:通过"免费领养"诱导后续高额医疗消费

某金融机构风控负责人透露,部分不良商家与消费贷平台合作,通过“自动代扣+违约金”模式获取双重收益,消费者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背负了长期还款责任。

消费者该如何防范

为避免重蹈覆辙,消费者需提高警惕:

1.细读合同条款:特别注意自动续费、违约责任等细则

2.核实商家资质:要求出示动物检疫证明、疫苗接种记录

3.谨慎对待捆绑销售:对"买服务送宠物"等模式保持警惕

4.保留消费凭证:妥善保存聊天记录、支付凭证等证据

5.选择正规平台:优先考虑有第三方监管的领养机构

目前,在市场监管部门调解下,朱女士已成功解除代扣协议,但这场风波留给我们的思考远未结束。

当爱心领养遭遇商业套路,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更会消解社会善意,相关部门应加强新兴消费模式的监管,建立宠物领养行业规范,让真正的爱心不被利益绑架。

毕竟,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温柔以待,而这份温柔不应成为商业陷阱的诱饵。

图源网络,侵权删~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