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前妻,40岁考取人大法学系研究生,活至100岁一生未再婚

英武看历史 2023-05-09 23:52:05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

2009年9月的一天,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公安学院副院长谢飞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会客厅接受访问。

但谢飞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身份,却是刘少奇的前妻,四年婚姻中,两人相濡以沫、携手共进,成就了一段革命路上的佳话。

那么,谢飞到底是何许人也?她与刘少奇的婚姻为何只持续了四年?两人分开后,谢飞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长征路上难得的大喜事”

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开始走上了长征道路。

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可谓是波澜壮阔、跌宕起伏,一路上,饥饿、寒冷和伤病给战士们造成了极大困扰。

好在,在党中央的带领下,1935年10月,红军顺利抵达陕北,长征获得了艰难的胜利。

“长征这么困难,这也是难得的大喜事嘛”,抵达陕北后,邓颖超向毛主席汇报了一些情况,毛主席则喜笑颜开,让邓颖超好好张罗一番。

原来,邓颖超此行,为的是刘少奇的婚事。

长征路上,刘少奇见到了一位名叫谢飞的姑娘,谢飞年仅21岁,脸上仍旧稚气未脱。

但在工作中却是出了名的成熟稳重,由于谢飞经常前往刘少奇所在的后勤部办事,一来二去,两人也就熟稔起来。

长期相处下来,刘少奇被谢飞深深吸引,一腔爱慕之情溢于言表,为了表明心迹,刘少奇写下了一封亲笔信,将撮合一事交给了“大姐”邓颖超。

读完信后,邓颖超自然十分高兴,毕竟,自从前任妻子何宝珍光荣就义以后,刘少奇便长期陷入悲痛,无法自拔。

看到刘少奇能走出来,作为革命挚友的邓颖超,当然为他欣慰。

于是,邓颖超立即找上了谢飞,将刘少奇的想法一五一十全部告诉了她。

顿时,谢飞陷入沉默,万般记忆涌上心头——第一次与刘少奇见面的情景,在长征中的互相帮助的默契,以及刘少奇工作时专注的神情……

想着想着,谢飞不禁脸红了,作为过来人,邓颖超一眼看穿了她的想法,当即趁热打铁,询问她是否同意这桩婚事。

谢飞双手扯着衣角,下巴不自觉低了下去,脸颊比之前更红了,半晌后,才点了点头,从嘴边挤出一个“嗯”字。

很快,两人的婚礼如期进行,毛主席、周总理和朱德等人都到场祝贺。

但婚礼仪式却相当朴素,除了刘少奇和谢飞凑了几块钱,买了点花生给来宾食用,没有任何其他的安排。

然而,现场的气氛却尤为热烈,以毛主席为首的领导人们纷纷举杯痛饮,庆祝一年多以来难得的喜事。

值得一提的是,谢飞原名谢琼香,“飞”是刘少奇在新婚当晚给她改的名字,表示对红军一飞冲天的希冀。

不过,大家还是喜欢称呼谢飞为“阿香”,原因也很简单,早在和刘少奇结婚以前,她便已经在军中小有名气……

出身悲惨家庭,毅然参加革命

1913年2月3日,广东省文昌县(今海南省文昌市)的一户贫苦农家诞下一名女婴,作为家中的第8个孩子,谢飞一直被家人称作“阿尾”。

童年时期,谢飞的生活相当困顿,辛亥革命虽推翻了清王朝,但革命尚不彻底,往大了说,有各立山头的军阀,往小了说,有欺压百姓的地主。

从5岁开始,谢飞便在地主家干活,放牛、锄草,虽然个子不大,但谢飞每天干的事却不少,而报酬仅仅是简单的一日三餐。

幸运的是,谢飞的父亲非常重视教育,哪怕家中极为贫困,他还是想方设法,将女儿送进了县里最好的小学。

谢飞也没有令家人失望,入学后,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1岁那年又以高分考入了海南公学,接受新式教育的熏陶。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谢飞不仅知道要努力学习,不负家人的期望。

还十分早熟地思考起如何改变旧社会不公的状况,让每一个人都可以不被地主欺压,过上幸福、自在的生活。

恰逢此时,她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其革命的信念也越来越坚定。

1926年,谢飞升学进入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之后她积极投身爱国学生运动,并再1927年加入了中国共青团。

然而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全国。

面对挫折,谢飞没有轻言放弃。

她接受组织上的安排,只身返回家乡,积极发动农民,协助建立了地方武装及妇女解放协会等组织,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正因如此,1927年8月,谢飞顺利入党,并担任文昌县妇委委员,这一年,她尚且未满15岁。

随后,国民党用疯狂的报复行径让谢飞切实感受到反动派的残忍。

由于谢飞参加革命的事情暴露,国民党特务对她的家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追捕,虽然侥幸逃脱至一处荒岛,但谢氏祖宅却被付之一炬。

国仇家恨,让谢飞的革命意志无比坚定。

此后几年内,她辗转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在各个岗位上为革命奉献自己,直到1934年6月,谢飞终于来到了朝思暮念的中央苏区。

长征路上,险象环生

只是,当时红军开始长征,作为长征路上仅有的30名女兵之一,谢飞被编入卫生部干部团,与8万名战士一同转移。

干部团的女同志们都很年轻,最小的不过19岁,最年长的也才34岁。

她们主要负责宣传和民运工作,帮助主力队伍筹集粮食,有时还需要照顾队伍里的老兵,责任十分重大。

不过,最大的考验当数国军的围追堵截。

1934年11月底,红军抵达广西北部湘江附近,蒋介石调动重兵,试图在前后两个方向对我军进行包抄。

为逃离敌人的陷阱,毛主席下令全力突围,激烈的湘江战役就此打响,双方鏖战五天。

12月1日,国军对涉险渡江的红军进行轰炸,相继炸毁了我军搭建的4座浮桥。

面对随时牺牲的危险,谢飞毫不畏惧,冷静地跟随警卫营渡江,途中不仅要躲避炮火,还要照顾伤员。

渡过湘江后,红军中央纵队进入贵州,一路上,百姓的财产都被国民党搜刮殆尽。

谢飞不忘革命初心,召集干部团的同志,为当地百姓捐献了大量粮食、衣物,在红军如此艰难的处境下,谢飞还有这样的奉献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

遵义会议后,长征走上了崭新的阶段,国军逐渐被甩在身后,但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是让谢飞有些吃不消。

比如说,在飞夺泸定桥期间,大雨如注、山路陡峭,谢飞长时间淋雨,发起了高烧,每走一步都十分困难。

见状,董必武主动提出,让谢飞骑自己的马,谢飞此时已衰弱到极点,随时有可能倒下,但她还是摆了摆手,坚定地表示,

“不用了,我还能撑下去”。

爬雪山时,气温一度低至零下数十度,在海南长大的谢飞根本无法适应。

不仅如此,她的衣物非常单薄,两层单衣,加少量羊毛、棉絮,便是她所有的保暖措施。

仅凭这些,谢飞硬是坚持了下来,咬牙爬过了5座雪山。

过草地时,食物紧张则成了头号难题,谢飞与其他战士一样,挖草根、啃树皮,最困难的时候连皮带、皮鞋也煮了吃。

过完草地,谢飞体重骤降20多斤,整个人已面容枯槁。

短暂的婚姻,真挚的感情

好在,1935年10月,谢飞坚持到了长征的最终胜利。

凭借着自己一路上出色的表现,她也被任命为苏维埃政府工农监察部干部,在军中承担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之后谢飞在瓦窑堡与刘少奇交流多了起来,事实上,这并非两人第一次接触。

长征时期,有一回,谢飞身染重病,无法继续携带物资,便前往后勤部向刘少奇求助。

当时,后勤部门的资源也非常紧张,但刘少奇还是想办法给干部团配了一个脚夫,解了谢飞的燃眉之急。

因此,谢飞心中一直感念刘少奇的帮助,在瓦窑堡相处中,刘少奇也对这个倔强、热情的姑娘萌生好感。

于是便出现了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一幕,在毛主席、邓颖超等人的撮合下,年龄相差14岁的刘少奇与谢飞携手迈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谢飞一直鼎力支持刘少奇的工作。

不管刘少奇在陕北任西北执行局委员长,还是前往华北地区领导北方局的工作,谢飞始终陪伴左右,不离不弃。

尤其是在天津白区工作时,四处都有日寇和国民党的爪牙,稍有不慎便有生命危险。

为掩人耳目,刘少奇以周教授的身份示人,谢飞也很好地扮演了一名知识分子的贤内助。

在紧张的地下工作中,谢飞不仅妥善照料刘少奇的身体,还经常帮他传递机密情报、联络地下党同志,华北地区的抗战局势逐渐明朗,谢飞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0年,谢飞又受刘少奇所托,前往皖南地区送信,不幸的是,由于日军对长江严加封锁,谢飞被迫长期滞留皖南,与丈夫失去了联络。

与此同时,谢飞志存高远,认为自己可以在更多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而不仅仅囿于“刘少奇夫人”的身份。

地理的间隔、思想的差异,再见面时,谢飞平静地提出分开,持续4年的婚姻就此宣告结束。

40岁的研究生,一辈子的女战士

谢飞之后也将所有精力投入工作之中。

1941年开始,她历任中共苏南区宣传部部长、华东局妇委会常委及东北局特委委员等职务,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之后,谢飞又接到中央调令,从东北前往北京工作,在中国人民大学担任专修科主任,旨在为祖国培养经济领域的人才。

当时我国的法律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谢飞敏锐地意识到,只有提高全民法律素养,才能保障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

于是,她花费了大量时间,从零开始学习法律知识,1953年,40岁的谢飞成功的考上了人民大学法律系的研究生。

毕业后,谢飞作为新中国第一批法学人才,受到了周总理的重点培养,被周总理任命为中央政法干校副校长。

在接下来的20余年内,谢飞一直在岗位上默默耕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员,而这些人大部分都成长为国家政法体系的骨干。

1978年,我国颁布了《刑法》等7部重要法律。

为此,谢飞撰写了大量文章,并开设了多门课程,对其进行详细解读,为这些法律的推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3年,谢飞退居二线,但她还是利用自身影响力,为国家发挥余热。

作为公安咨询委员,她时常走访基层,为公安部门的决策提供意见,作为政协委员,她笔耕不辍,帮助编纂、完善了大量历史资料。

而作为海南的革命老人,她始终牵挂家乡,长期为海南的发展、振兴献计献策。

直到2000年,谢飞才开始了自己的退休生活,但她还是闲不住。

2006年又组织起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活动,并邀请健在的三名长征女兵共赴北京,为宣传长征故事、弘扬女性精神,付出了诸多精力。

结语

2013年2月14日,谢飞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100岁。

谢飞去世后被安葬在八宝山公墓,其养子特意挑选了86号的墓位,象征着她充满传奇色彩的86年革命生涯。

在自己的后半生,谢飞从未再婚,虽然孤身一人,但却活出了别样精彩的人生。

可以说,谢飞用自己的真实经历,生动诠释了“巾帼英雄”四字的深刻含义,也为中国女性的坚定、勇敢写下了完美的注脚。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您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