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排水排沙数十年,三门峡水库成“沙库”,库区泥沙有何价值?

奇观史君 2024-09-26 12:10:20

说起黄河的水利工程,很多人都会想到三门峡大坝,这可是我们在黄河上修建的第一个大型工程,曾经也是无数人骄傲和自豪的存在。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的它却成了人们的心腹大患,库内的河沙不断淤积,让这个蓄水大库,慢慢的变成了人们口中的沙库。

甚至有人对这个工程有了不小的意见,那么事实到底是怎样的?

当初我们为什么要花费数十亿,修建这个工程,而它积攒的泥沙,真的没有一点作用吗?

为什么要修建这个大工程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还需要从抗战时期说起,蒋介石为了拖住日军的脚步,竟然炸开了花园口,造成了大面积的黄泛区。

不知道有多少老百姓流离失所,所以在建国以后,我们对于改善黄河的问题,就非常的重视,在1953年的时候,这个大工程直接上马。

当时我们也是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把黄河治理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甚至花大价钱请来了苏联的专家进行设计。

他们虽然经验丰富,但是对于黄河的情况却没有掌握多少,在他们的方案拿出来以后,虽然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但是也有人旗帜鲜明的提了反对意见。

这其中的代表就是陕西人民,他们深知黄河的危害性,于是提出了通过治理黄土高原,减少泥沙携带量,这样就不用修建这个工程了,但是这个意见并没有被采纳。

也有有志之士认为,工程可以修建,但是施工留下的六个排水口不能堵上,这样以后清理河沙也方便,这个意见被领导批准了。

但是到了具体施工的时候,苏联的专家却固执己见,导致这6个排水口一个不留,全部封死,这也为以后的祸患埋下了病根。

这个项目从1957年开始修建,到1960年的时候,一座高达上百米的大坝屹立在母亲河之上,而它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

黄河水直接变得清澈,它也成为了当时人民引以为傲的大工程,但是一年都不到,当初的担忧就变成了现实。

带来的严重问题

到了1961年的时候,在它竣工仅仅过去一年,大坝内堆积的泥沙就达到了36亿吨,而这还不是最大的危害。

由于大量河沙淤积,导致三门峡至潼关这一段河道泥沙多积过多,渭河水根本就流不出去了,这就导致整个渭河流域的地下水位全面升高。

这就导致这座大坝失去了很大的价值,仅仅一场小洪水,就导致了很严重的拦门沙,一场洪水下来,有30万亩田地被淹没。

5000多名群众被洪水困住,虽然这些人最后被营救了出来,但是这样的结果,毫无疑问给所有人的心里,都给予了沉重的一击。

到了1962年,虽然我们改变了泄洪的方式,但是收效甚微,从1694-1967这几年时间里,有3年的时间都发生了河水倒灌的问题。

而且还有长达8.8公里的河道,几乎被泥沙完全堵死,导致水位直接升到了2米多,还淹没了将近30万亩的良田。

到这时候所有人都明白了,苏联人虽然专业,但是这一次他们却错的很离谱,随后的时间里,我们不断增加排沙措施,但仍然无济于事。

渭河河床逐渐抬升到328米,导致在这一支流上,也不得不修建堤坝,但即便如此,河堤外还有170万人的的安全受到了影响。

与河沙斗争的数十年

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以后,我们也很快的开始调整自己的策略,经过数十年的整理,专家们发现了一个很大的规律。

那就是并不是我们排的水量越大,能带走的河沙就越多,而且黄河水的水资源是有限的,经过计算,就算是把水全部流干了,也不可能带走所有的泥沙。

所以我们就改变了策略,力争使用最小的水流,带走最大的泥沙量,而这个举措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到了05年的时候,就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用工作人员的话来讲,如果以三天为限,第一天一立方米的水们就能带走300斤河沙。

第二天就变成了200斤,到了第三天,河沙的数量就变成30斤了,这个办法不仅仅能够清除泥沙,对于降低河床也很有帮助。

小浪底工程就用这个办法,每年就能让河床降低50公分左右,除了这个办法以外,黄河上游也在大力治沙。

河水携带的泥沙逐年在减少,这也极大地减轻了大坝排沙的压力,到了2024年的时候,从8月的9号一直到16号,仅仅8天的时间,三门峡就排沙1.19亿吨,效果可以说是非常明显了。

而这些河沙,除了随着河流排进了大海之外,我们也进行了很大程度的利用。

对于河沙的利用

经过研究,这些河沙首先可以用来制作石膏,于是在水坝的周围,已经有很多河沙被成功利用,做成了建筑需要的石膏板。

不仅如此,它还因为颗粒细小,可以被当做建筑建材使用,能够降低建筑的成本,被全方位的利用。

对于那些非常细小,不能当做建筑材料使用的,我们就把它当成填沟造地的原材料,它可以用来建设非常高标准的农田。

除此之外,对于河沙的利用方式还有很多,它也可以用来加固大坝,提高坝体的抗洪能力,而且我们也在逐步的摸索,力求找到更多的利用方式,来彻底解决这些泥沙带来的困扰。

在三门峡水坝这个工程上,我们无意识出现了巨大的失误,它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想象中的巨大收益。

反而是造成了不小的烦恼,但是在有了问题以后,我们并没有放弃了事,反而是不断摸索,去求解决的办法。

而我们也在这次教训中,汲取了非常多的经验,在后续的水利建造过程中,再也没有出现过如此大的漏洞,这也算是它带给我们的一点好处吧。

黄河在中华大地上流淌了数千年,我们和泥沙的争斗也持续了数千年,但我相信,凭借着我们的智慧,终有一天我们能取得完全的胜利。

参考信息:

南阳网:三门峡:粗沙细沙分类用 生态经济双丰收

人民网:黄河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库群联合调水调沙结束 下泄泥沙2.52亿吨

中国新闻网:黄河咏叹调:三门峡水库 泥沙不能承受之重

0 阅读:11

奇观史君

简介: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