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响原创 · 作者|吴鸿键
“我认识的做跨境的人,几乎都来了。”
这是参加2023年亚马逊全球开店跨境峰会(下文简称“峰会”)的人都会有的感慨。峰会期间,品牌方、工厂、跨境电商平台、以及各种跨境合规、物流、支付服务商齐聚一堂,产业活力在“跨境电商之都”深圳处处流动。
2023年亚马逊全球开店跨境峰会现场 图源:亚马逊全球开店
跨境电商是少见的拥有“强确定性”的赛道。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国跨境电商继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跨境电商进出口1.7万亿元,同比增长14.4%。行业跑出了安克创新、致欧科技这样的标杆企业,亚马逊、TEMU、Shein、Tiktok等平台都在加大投入。传统外贸企业和“厂二代”们,也都把跨境电商视为增长新路径。
对于亚马逊全球开店峰会,业界兴奋的点在于:行业将进入新阶段,新的机遇正在涌现。
过去一段时间,不少卖家的运营相对“粗糙”,上架货品缺少针对性,对消费者缺乏了解,卖得好的产品也主要靠“性价比”取胜。但现在不同,许多人意识到必须去海外找增量,且从“制造商”转型为“品牌商”更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卖家对专业化、精细化的需求越来越强,平台也在趋势中力推新举措。
以亚马逊全球开店为例,此前发布过“产业带启航十条”扶持计划,本次峰会又发布了五大业务战略重点(即赋能品牌打造、简化全球运营、强化全球供应链解决方案、驱动全球拓展、提升本地服务)。这些意图明确的举措,标志着一个“更好的出海时代”的到来,而产业带卖家、传统工贸企业,是最适合把握机遇的角色。
旧挑战和新机遇产业带卖家、工贸企业是产业集群效应和外向型经济发展进程的缩影。当传统外贸行至分水岭,这类卖家在承压的同时,也面临着多重挑战。
一是“转型跨境电商”的问题。亚马逊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销售额超过100万美金的中国卖家数量同比增长超过25%。销售额超过1000万美金的中国卖家数量,同比增长接近30%。这意味着跨境电商仍是增量市场。
但由于传统外贸商家长期和中间商接触,不了解终端需求,在选品、挖掘市场偏好、供应链管理、合规等全球运营事务上缺乏经验,转型跨境电商的门槛并不低。
二是“拓增量”的问题。「深响」了解到,敏感的卖家都已经意识到海外客户结构在变化,也都留意到了中东、南美等市场的增长。但“如何进入目标市场,用哪些选品和卖点打动目标人群”,是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
亚马逊全球开店的调研显示,超过50%的受访中国卖家计划在未来6-12个月内拓展业务到更多站点。峰会上,亚马逊宣布亚马逊巴西站点面向中国卖家正式开放,来自亚马逊欧洲、日本、中东、澳大利亚、拉美等高潜力站点的负责人也在现场拆解了不同地区的市场机遇。
巴西站正式向中国卖家开放 图源:亚马逊全球开店
三是“品牌升级”的问题。“品牌”意味着更高的复购率,也是跳出“价格战”的关键。如果卖家只是一味的“供货”,那就只能永远留在“微笑曲线”底部,但打造品牌需要深入的消费者洞察、差异化的选品、本地化服务能力,这都是传统卖家不擅长的事情。
这些问题一直存在。由于缺少系统化、可持续的解决方式,行业直至今日仍然有些“草莽”色彩。尽管全托管模式的出现也引起了一些关注,但它并未从根本上帮助卖家获得适应跨境电商时代的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亚马逊全球开店峰会如此受关注。业界希望看到这个龙头平台为行业揭开新的一页,捕获新机遇,而亚马逊全球开店也明确回应了各种诉求。
水手和“推手”除了“五大战略”,峰会期间,亚马逊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宣布向中国卖家开放,亚马逊全球开店亚太区创新中心正式落户深圳前海。这些举措都脱胎于卖家需求和平台多年沉淀下的方法论。
数据显示,在亚马逊上,中国卖家过去12个月的销售额有35%以上来自12个月创建的新选品,60%以上来自24个月内创建的新选品。超55%受访卖家将“加大新品开发”视为首要任务。创新中心的建立,能让更多的卖家学习和实践增长策略,助力其长期发展。
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全球开店亚太区执行总裁戴竫斐表示:“我们希望为中国和亚太区卖家设立一个驱动创新发展的基地。通过支持卖家的交流学习和创新实践,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
这是理解亚马逊各项举措的关键逻辑:希望强化自身作为“推手”的定位,提炼成功经验,把那些已经验证的逻辑和做法,转化为一系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推动更多卖家完成“新产业布局,高质量出海”。
成功案例指的是诸多卖家在亚马逊取得的突破——成立于1988年的临亚股份近年才上线亚马逊美国站,其自有品牌“Domi outdoor living”就取得了优异成绩;靠ODM起家的德兰明海,成功打造了自有品牌BLUETTI;做真空器皿的哈尔斯和做3D打印的闪铸集团,不仅成功完成了向B2C的转型,其原有的B2B业务也得到了增强。
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作为“水手”的卖家和作为“推手”的平台形成了一种共创的关系,双方在互动中沉淀下的经验,都成了跨境电商新阶段的基石。
厦门俊亿旗下的Baleaf是亚马逊多个运动服饰品类的头部卖家,其创始人徐慕瑄近年持续推进“品牌升级”战略。在其看来,品牌升级过程中,亚马逊的各项品牌分析工具提供了重要助力。“我们通过后台用户的画像数据找到目标用户,可以进行千人千面的推广,从而获取更多的忠实用户。”
本次峰会期间,亚马逊推出了一系列有助于卖家建设品牌的分析工具(如选品测品、关键词推荐、市场行情探测、用户反馈洞察工具),亚马逊广告也在拓展品牌与消费者连接和互动的渠道,这些举措都能放大现有成功经验的价值。
而在全球多站点布局方面,徐慕瑄坦言最初“走过不少坑”、“上架大量的款式但最后发现行不通”。亚马逊团队给出专业建议后,Baleaf在不同市场上架产品前会进行目标市场的产品调研,迎合当地市场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上架。
亚马逊中国副总裁、亚马逊全球开店中国卖家拓展负责人宋晓俊表示:“我们的洞察是,新卖家上线的痛点会集中在——他们不知道目标市场的顾客需要的选品是什么。这也是为什么过去一年,亚马逊全球开店做了非常多新卖家上线指导的工作。”
这套相互成就、持续增长的逻辑在亚马逊全球开店的举措中处处可见。随着逻辑的深化,那些一直困扰产业带卖家、工贸企业的转型挑战在渐渐瓦解。平台正为更多卖家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进入“深海”,共同迎接更高的浪潮。
新浪潮、新征程所谓“更高的浪潮”,指的是在水手和“推手”的共同发力下,行业将越过旧的障碍,开启新的增长。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国内电商的发展。当电商在国内还处于萌芽期时,尝试在平台上做生意的商家属于“少数派”,大部分商家要么不了解电商,要么处于观望状态。在这个阶段,电商卖家的经营都还很粗糙,虽然也有一些爆发案例,但这样的增长总归是难以复制,缺少系统性、精细化的打法。
后来,随着电商平台、营销平台、物流平台、支付平台逐步成熟,商家的“线上化”进程变得顺畅高效,真正属于线上商业的黄金时代正式开启。
今天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和上述历程有相似之处。基于平台的投入,可持续的机制和方法论将惠及更多卖家,卖家可以把资源和精力集中到“做增长、做品牌”的核心方向上。
相比过去的“野蛮生长”,如今入局跨境电商的企业需要更有长期思维。戴竫斐认为,“卖家要发展长久的全球业务,内部能力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内部能力的建设,是企业出海的核心,更是建立全球品牌的基础。这些内部能力包括产品力、品牌力、运营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
这也是亚马逊全球开店独特的地方。它不只是想要为产业带卖家和工贸企业带来“销路”,它还希望通过亚马逊的机制和工具、降低全球运营门槛,帮助企业逐步向数字化转型升级,真正打造国际化品牌。
戴竫斐表示:“打造品牌非常不容易,但是如果能够成功地打造品牌,持续累积品牌价值,这是卖家在国际舞台上竞争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让一个企业抓住发展的主动权,建立自己品牌的护城河,实现长期成功的关键。”
自人类进入大航海时代以来,关于贸易的浪潮从未停歇,只不过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主题。如今,“外贸”到了新阶段,“供货”不再是唯一路径,产业带卖家和工贸企业应该在更大的舞台大放异彩。亚马逊正在努力“造风”,现在海上的风更强劲了,出海恰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