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不如求己:巴勒斯坦民族意识觉醒,爆发的大起义背景及影响

司马懿谈历史 2023-03-04 02:21:12

位于地中海东岸的巴勒斯坦,原本犹太人的主要聚居地。犹太人在此相继建立了希伯来、以色列、犹太王国,但随着外敌的侵入,犹太人战败,王国先后遭到灭亡,阿拉伯人成为了主要的居民。

漂泊到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一直坚持着文化传统,不愿被当地文化同化而显得格格不入,不断遭受到所在国家的打压以及迫害,尤以当时犹太人主要分布的欧洲为甚。在这个背景下,在犹太人的精英分子中,逐渐兴起了犹太复国主义思潮。

受歧视、受打压的犹太人,只能从事“名声不佳而有利于人”的职业,如手工业和商业,久而久之,犹太人在政商两界是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在这些人的斡旋推动,以及英、美这两根“搅屎棍”基于自身利益考虑,操纵联合国作出决议,同意建立犹太人国家。

决议当然是牺牲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利益,引起了阿拉伯国家的反对,拒绝承认联合国作出该决议。1948年5月15日,埃及、叙利亚、黎巴嫩等五国向以色列宣战,是为第一次中东战争,此后1956年、1967年又相继爆发了第二次、第三次中东战争。

明面上都是同为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兄弟,背地里却各怀鬼胎,缺乏统一的居中调度,各自为战,三次中东战争最终均以惨败告终。阿拉伯国家眼见大义凛然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确实打不过生于忧患,且脑子还好使的犹太人,及时止损方为上策。

事后表明联盟内阿拉伯国家,越是那些与以色列接壤的国家,越是那些与以色列发生过战争的国家,越容易与以色列实现和平。如埃及率先与以色列达成了“戴维营协议”,以色列归还西奈半岛的主权,以换取和埃及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这是其他阿拉伯国家所不能容忍的,埃及一度陷入孤立,主导“戴维营协议”的埃及总统萨达特,也遭到极端分子的刺杀而身亡。

埃及总统萨达特

自此,阿拉伯兄弟更多只是道义上的支持,表达空洞的外交辞令,并无实际的行动,是靠不住了。与此同时,为了反对犹太人的入侵,建立独立的国家,巴勒斯坦相继成立了众多武装斗争的组织,但这些组织并未建立起广泛的统一阵线,形成了派系林立的政治派别。

1964年,事情有了转机,阿盟各国首脑在开罗,号召巴勒斯坦人民负起解放自己家园的重任,此后在建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主导巴勒斯坦民族解放斗争。

其中巴解实力最强的当属阿拉法特领导的“法塔赫”,巴勒斯坦人民终于有了盼头,大约一年半后,法塔赫的人数达到了25000人;在对以作战方面,法塔赫也一度在卡马拉战役中重创了以色列军队,此举引起了犹太人更疯狂的报复。

在上述提及的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攻占了巴勒斯坦全境,巴解组织只得退入约旦境内,先后控制了大片土地,但因不满约旦国王的亲美,巴解组织的极端分子与约旦军队发生了火并,巴、约关系破裂,在美以的暗中支持下,约旦军队将巴解组织赶出了约旦。

第三次中东战争

尽管如此,巴解组织并没有因此消沉,辗转到了黎巴嫩,重新建立起反以的基地。站稳脚跟的巴解又陆续发起了对以的进攻,这次彻底惹怒的犹太人。

以色列当局毕其功于一役,于1982年发动了对巴解组织的歼灭战。此战使得巴解组织再次失去了托身之所,剩余的1.25万巴解军队被迫流散至周边的阿拉伯国家,而巴解的总部为躲避以色列的军事打击,不得不迁至突尼斯。

作为“组织核心”的领导人,阿拉法特领导的“法塔赫”只好调整斗争策略,一方面在以色列的占领区,采取内外结合的方式,继续采取反以的斗争;另一方面积极通过政治谈判,解决巴勒斯坦领土问题,同意在“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基础上,主张承认以色列的存在,和平解决阿以冲突。

应该说法塔赫的主张是温和、务实的,但遭到巴解内部极端势力的反对。还没实现梦想,窝里就闹“不和”,以至于巴解组织一度处在崩溃的临界点,无力领导巴勒斯坦的解放事业。巴勒斯坦民众希望破灭,又成为了没爹没娘的孩子,任由犹太人宰割,可谓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巴解组织

巴勒斯坦民众被剥夺了大部分人的人权,面对以色列当局的政令,只有服从,否则逮捕、拘留、镇压就不可避免。这里有两个例子:

1、 在爆发大起义前,以、巴双方在暴力冲突中,死亡人数之比是1:100;巴勒斯坦人中,每66人就有1人曾被投入监狱,这个比例是南非黑人在白人殖民统治时期的10倍;

2、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巴勒斯坦民众在被占领土上的抗议,多达3150起,其中65起“带有恐怖主义的性质”。

以色列的高压统治持续了将近20年,巴勒斯坦民众内心长期积压怒火终于爆发了,导火索是1987年12月8日,一辆以色列军车在加沙与一辆民用车辆相撞,导致了4名巴勒斯坦人丧生,消息很快在巴勒斯坦民众蔓延开来。

以色列一直“恶魔般”的人设,使得巴勒斯坦民众倾向于相信,此举是以色列军队故意为之,由此引发了更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团结一致的巴勒斯坦民众,采取了罢工罢市、拒绝纳税、集会游行、投掷石块等群体性方式,反击以色列政府。

这一抗争持续了6年,给以色列的社会、经济、民生,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同时巴勒斯坦民众民族意识的觉醒,也给巴勒斯坦的领土问题带来了转机。

首先是巴勒斯坦内部。濒临崩溃的巴解组织得知大起义爆发之时,先是震惊,而后是担心起义失败,由此持怀疑和观望态度。

但当看到民众表现出了异常顽强的抗争精神时,阿拉法特先是宣称大起义与巴解组织有着密切的关系,接着派出杰哈德前往领导,并为大起义提供了财政支持和后勤保障,从而挽回了巴解组织的声望,暂时又掩盖了内部的反对声音,展现出了众志成城,一致对外的合作精神。

其次是促使世界改变了对巴勒斯坦的看法。当国际社会看到以色列军队残酷镇压大起义,甚至对巴勒斯坦儿童痛下杀手时,以色列的国际形象是一落千丈,同时国际社会也倒向了巴勒斯坦人:

阿拉法特

阿拉伯国家

大起义的发生,使得早已不满和仇恨的阿拉伯民众,迅速掀起了反以浪潮,也令到阿拉伯国家迅速转变了对以原本妥协的态度。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宣布建国,尽管没有实际的领土,但却得到了阿拉伯联盟的承认,在第一批与巴勒斯坦建交的国家中,大部分为阿拉伯国家;在阿尔及尔召开的会议中,众多阿拉伯国家宣称会全力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起义,呼吁联合国要保护巴勒斯坦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欧洲

欧洲舆论一致认为,巴勒斯坦起义者并不是恐怖分子,他们仅仅发达渴望自由的诉求,此后相继发生了数十万人参加的支持巴勒斯坦人的游行活动。

犹太人内部

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犹太人,对于土地有着近乎疯狂的追求,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味野蛮镇压、掠夺的方式,引发巴勒斯坦民众的大起义,使得犹太人内部开始分化。

美国许多犹太人发声,呼吁巴以和平、谴责以色列的声音,迫使美国重新制定了巴以问题的政策;以色列国内的民意迅速反转,随之主张和平解决的政治派别占据了上风,右翼势力失去了执政地位。

漂泊的犹太人

最后,不利的一面是此后巴解组织内部逐渐分化。尽管在大起义之初搁置了争端,巴解组织一致对外,但在对以方面,巴解组织内部是有分歧的。

以至于在1983年,巴解组织分裂成“民主阵线”、“民族阵线”和法塔赫;接着大起义时期,“哈马斯”为代表的极端组织,迅速发展。

至此,巴解组织分裂成了三大派别:阿拉法特领导的“法塔赫”,主张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巴以问题;一个是以“人阵”和“民阵”为主的激进派,主张用武力的方式解决巴以问题;以“哈马斯”和“吉哈德”为代表,主张暴力斗争,走极端主义的路线,发誓彻底消灭以色列,夺取属于巴勒斯坦的全部土地。

0 阅读:2069
评论列表
  • 2023-04-27 17:28

    以败为胜。以色列家灭亡。中东消失。

  • 2023-05-14 15:46

    阿拉伯这个民族超级废物

司马懿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