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王锻工厂:铁锤叮当响不停

大河说事 2025-01-03 12:38:5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战斗打得好,手里的武器还得能跟得上。在某个阶段,缴获敌人的装备曾经是八路军获得武器的主要途径。但是八路军主要打的是游击战,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缴获的器械远远不够分配。于是在1938年10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每个游击战争根据地都必须尽量设法建立小的兵工厂,办到可以自制弹药、步枪、手榴弹等武器的程度,使游击战争无军火缺乏之虞。”11月通过的决议案,更是把“提高军事技术,建立必要的军火工厂,准备反攻实力”列为“全中华民族当前的紧急具体任务”之一。1939年6月,八路军总部军工部成立,并于一个月后开始从陕甘宁边区机器厂抽调数百名技术骨干,协助军工部建立兵工厂。从此以后,各类兵工厂开始建立和发展起来。

1941年,根据当时的军事形势,为防止敌人对解放区兵工厂的毁坏性打击,首先就是要避其锋芒,兵工厂不应大规模过度集中,防止遭遇空袭,同时考虑原料供给是否方便等问题。为此,兵工厂开始“化整为零”,将大的兵工厂缩小规模,组成单一的产品专业厂,分散转移到比较偏远的山庄。兵工厂经这样巧妙的分散布局后,原来较大的工厂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在山沟里星星点点的小工厂,目标不大,不易被敌人发现。

显王锻工厂就是在这样的形势和要求下建成的,其设在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显王村赵丙林(赵憬)家院内。抗日战争时期,显王村赵家积极抗战,为革命胜利作出了无私贡献。知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军工部在显王村寻觅建厂后,赵家无偿贡献出自家大院,将西后院作为厂办公室,义和院作为生产厂房。

显王村附近盛产工业用煤,且有铁轨、矿车运输,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显王村距黄崖洞20来里,黄崖洞兵工厂的五〇炮和五〇弹试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以后,炮弹毛坯均从武乡柳沟铁厂运来,经显王锻工厂加工后,再将炮体、炮管锻件这些半成品从左会山上的板山壑,运到黄崖洞兵工厂装配完成,制造出的成品由南口运出,供应我军作战部队;有时,也从南口运进一些由黎城敌占区采购的物资。从武乡显王,横跨太行山主峰,境内广大农民兼任这条生产线上的运输员,毛驴是唯一的运输工具,农民房舍是运输的中转站和在制品的保管库。农民赶着毛驴从显王装上毛坯,当天驮回家休息过夜,第二天再从家出发,把毛坯运到黄崖洞兵工厂,如遭敌人“扫荡”就设法埋藏。黄崖洞兵工厂就是靠这条钢铁运输线坚持生产的。

在显王锻工厂里,集中了100余名锻工,负责把从峒峪镇运来的道轨加工锻制。锻工厂设备极其简陋,只有几台靠人工拉动的简易大吊锤。工人们拉动多头风箱把道轨加热烧红,再用吊锤一锤一锤地把它轧断并镦成步枪枪身、机柄、撞针和炮弹的尾管等零件毛坯。一门五〇小炮的炮筒,是用平汉铁路道轨的轨面作原料,一米长的道轨面,经过加热,在高温下反复锻打、镦粗,锻成400毫米长的圆柱体,最后制成掷弹筒或迫击炮炮身。这些大大小小的锻件源源不断地被制造出来,运往黄崖洞兵工厂,然后在机床上加工成形。仅1941年下半年,就制造出五〇炮120门,五〇炮弹15000发,而这些产品的锻件毛坯,都是由显王锻工厂供给的。

据时任八路军总部军工部部长刘鼎记载:“1941年1月我们在洪水镇东南的左会山北麓,山沟口一个叫显王村的村庄建立了显王锻造厂,厂长韩国桢,指导员陈海清。该村附近盛产工业用煤,且有铁轨、矿车运输,自然条件十分方便。因无需机器加工设备,厂建在显王村村民赵丙林(赵憬)家院内。它的西南面邻近柳沟铁工厂,东北面离峒峪镇四十公里,向东南翻越左会山就到了黄崖洞兵工厂。就在这个锻工厂里,集中了一百余名锻工,把从峒峪镇运来的道轨加工锻制。锻工厂设备极其简陋,只有几台靠人工拉动的简易大吊锤。工人们拉动多头风箱把道轨加热烧红,再用吊锤一锤一锤把它轧断并燉成步枪枪身、机柄、撞针、和炮弹的尾管等零件毛坯。1门50小炮的炮筒,是用平汉铁路道轨的轨面作原料,1米长的道轨面,经过加热,在高温下反复锻打,墩粗,锻成400毫米长的圆柱体制成掷弹筒或迫击炮炮身。这些大大小小的锻件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来,运往黄崖洞兵工厂,然后在机床上加工成形。”

据赵丙林(赵憬)孙子赵素生(1930年生)回忆:“以前叫“铁厂”,厂办在我家西后院,干活在我家义和院,厂长是阎海士,听说是四川人,中等个,后调走,又来一个厂长韩国祯,听说是潞城马场人。生产的是弹尾翅,和柳沟厂配套,后来日本人扫荡时义和院被烧。”

“当时生活条件差,很艰苦,我父亲赵汉章多次给八路军送粮和一些生活用品,支援打日本鬼子,团结起来共同抗日。经韩国祯厂长介绍,我姐姐赵玉兰和在兵工厂工作的秦起华成为一家,我妹妹赵素英和在铁厂工作的张魁廷成为一家,厂部与我家关系相处很好,当时我年龄小,挑水、做豆腐、送饭、传口信、查路条等。工厂大约七八十人,分散在不同院中干活。”赵素生老人如是说。

1942年2月,遵照总部命令,显王锻工厂改制为三分厂,厂址仍驻显王村。其间虽然日军经常在武东地区“扫荡”,但三分厂以游击形式应之,敌人从据点出发到工厂“扫荡”,行程至少要半天以上。我方获得情报之后,只要两三个小时就可以把工厂的主要设备、器材埋藏完毕,做好坚壁清野,职工分散向安全地区转移。在反“扫荡”中,青年职工组成的自卫队埋设地雷,阻敌入厂,利用有利地形与敌人展开麻雀战,扰乱他们的“扫荡”步骤,减少工厂的破坏和损失。敌人一走,自卫队迅速通知职工返厂,一般一至两天就可以恢复生产。1944年9月,一所三分厂改编为“军工部兵工厂五分厂”。

从1941年建厂至1947年开始搬迁,显王人民参军参战、出粮出力,村里70%的劳动力都是兵工厂工人,许多战士和群众在战斗中壮烈牺牲,铁锤的叮当声丰腴了他们那一段峥嵘岁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