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最大的顽疾是交易制度,机构可以做空的特权,更容易收割别人

寻菱谈商业 2024-11-18 03:53:43

股市如战场,有人一夜暴富,有人倾家荡产。可谁能想到,A股这块“奶酪”里,竟藏着这么多看不见的“陷阱”?说到这里,我只想喊一句:“交易制度,咱能不能来点真改进?”就像《水浒传》里那句名言:“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如今的A股市场,也是“林子大了,规矩却少了。”

高层喊着要暖股市,可偏偏有人“拖后腿”。为什么?交易制度成了绊脚石,反倒让“炒差股”成了热潮。机构们手握“做空特权”,反而对做多提不起劲儿,资金又被赶向绩差股。这就像大街上的摊贩,有人卖优质水果,价格合理;有人却拿着烂苹果喊天价,最后居然烂苹果卖得更快!怪不得很多人感叹:“A股,玩的不是股票,是套路。”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交易制度这块“奶酪”如何让市场畸形,如何影响了A股生态,以及这背后的深层原因和解决之道。

都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可A股却成了“情绪表”——越是绩差股,越容易被炒得火热。原因何在?一言以蔽之:交易制度不完善,把投资资金赶向了不该去的地方。

普通投资者只能做多,没法做空。这就好比去餐馆吃饭,菜单上全是辣菜,不能点清淡的,胃口再刁也只能硬着头皮吃辣。而机构不同,他们既能做多也能做空,犹如“鱼和熊掌兼得”。有了做空特权,他们更乐于“对冲风险”或者“割韭菜”,于是好公司反而成了避风港。

而散户呢?只能扎堆炒绩差股。原因很简单:炒差股涨得快,好像赌马场上的黑马,赌对了就有“暴富”希望。结果?市场乱象丛生,绩差股市盈率一飞冲天,好公司却无人问津。

在一个健康的股市中,市盈率是衡量公司价值的关键指标。可在A股,市盈率却被玩出了新花样——“倒挂”。差公司市盈率高得离谱,好公司市盈率反而低得让人唏嘘。这就像“烂木头盖高楼”,风险极大。

更糟糕的是,这种现象逐渐成了“常态”。专家分析,这背后主要是交易制度的不合理。比如,涨跌停板的限制导致资金无法快速流动,投资者只能被迫跟风炒作。加上大部分投资者没有做空工具,资金自然被引向短期爆炒的绩差股。

还有一个隐藏的罪魁祸首:衍生品市场。原本是用来对冲风险的工具,反而被机构用来“套现”好公司的估值。一些绩优股成了“棋子”,只为支撑机构的对冲策略。结果,机构忙着玩衍生品,散户热衷炒绩差股,市场生态被彻底打乱。

1. 暖股市初衷:让好公司变强,让差公司出清

监管层的目标并没有错。推动上市公司关注市值管理,提升公司质量,这是股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可是,单靠“喊话”是不够的,交易制度的桎梏才是市场最大的敌人。

目前,很多上市公司为了迎合政策,表面风光,实际却在“做秀”。比如通过分红、并购等方式短期提升市值,却不愿真正改善公司治理。这种“粉饰门面”的行为,只会让市场对股市信心更低。

2. 谁在阻碍交易制度的改革?

“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交易制度的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一些既得利益者,正是靠着目前的规则赚得盆满钵满,根本不愿意改变现状。

比如,涨跌停板制度虽然保护了部分投资者,但也限制了市场的流动性。T+1交易制度更是让投资者买入后无法随时卖出,导致市场风险更高。还有部分机构,通过做空特权攫取巨大利益,根本无视市场长期发展。

3. 健康的交易制度,才是暖股市的关键

要想真正暖股市,必须从根本上完善交易制度。比如,放宽涨跌停板限制,让市场更加自由;允许普通投资者参与做空,提高市场博弈的公平性;取消T+1交易制度,提升资金流动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市场成为真正的“优胜劣汰”场所。

国外成熟市场,比如美股,之所以能吸引全球资金,关键在于其透明、公平的交易制度。没有涨跌停板限制,没有T+1交易,投资者可以自由买卖,市场更加高效。

A股应该学习这些经验,逐步放开交易限制,提升市场的自由度。与此同时,加强对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让市场真正回归公平。

上市公司只有在健康的市场环境中,才能被“优胜劣汰”。监管层应该减少行政干预,让市场自行决定好公司和差公司的命运。毕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市场才是最好的裁判。

有网友调侃:“A股交易制度,就是‘铁锁沉舟’,改革是硬道理!”还有专家建议,应该通过试点的方式逐步放开交易限制,同时加强投资者教育,提升市场整体素质。

改革,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不改革,A股只会越走越偏。正如《孙子兵法》所说:“治乱世,用重典。”交易制度改革,是一场利益的博弈,也是一场市场的救赎。

股市的未来,关乎每一个投资者的信心,也关乎中国经济的命脉。你认为,A股交易制度的改革还有哪些痛点需要解决?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探讨!

0 阅读:0

寻菱谈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