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的贺子珍跟1979年的贺子珍显然不一样,唯一相同的是她再次与毛主席“相会”……
时间回到1954年。
从苏联回国后,贺子珍选择暂居在上海,然而,她却经常接到组织通知说,让她到外地住一段时间再回来,组织上的安排让贺子珍感到很奇怪,自己年纪不小了,而且身体很虚弱,为何组织要这样安排呢?
原来,毛主席在1953年60岁生日时第一次视察上海、杭州之间,那个时候毛主席住在兴国路,距离贺子珍居住的泰安路很近。

组织上会这样安排,也是出于好意,他们怕贺子珍突然碰上正在开会的毛主席,怕贺子珍的情绪再次失控。
原来,就在这一年9月,贺子珍突然在收音机里听到毛主席的声音,这熟悉的声音让贺子珍恍然如梦,也让她回到曾经跟毛主席在井冈山上为革命奋斗的美好岁月,回到他们幸福美满的10年婚姻生活。
要不是因为她当年要坚持去苏联治病,也不会跟毛主席分开,但现在他们俩的事木已成舟,没有回头路可走。
从苏联回国后,贺子珍就没有见过毛主席,再次听到毛主席熟悉的声音,让贺子珍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
贺子珍抱着收音机反反复复听了整个晚上,等第二天李立英来找贺子珍时,发现她的脸色煞白,嘴唇直哆嗦。
贺子珍从此病了,处在一种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的状态中。为了贺子珍的身体着想,组织上只能让贺子珍暂时离开上海。

随着时间的流逝,原先负责照顾贺子珍的亲人跟朋友也都因工作的缘故离开了上海,这让贺子珍感到孤独,于是产生了想换居住地的念头。
1958年,贺子珍在组织上的安排由上海移居到南昌,住在省委附近的三纬路。考虑到贺子珍是井冈山创立时期的老同志,以及她曾经为了保护伤员而被炮弹炸伤,省委决定让她享受副省级待遇。
组织上给贺子珍配备了一名炊事员、一名司机和一部小车,因为贺子珍身体不好需要有人照顾,所以组织也给她配备了一名护士。
1959年7月,庐山会议如期举行,在这期间,毛主席见到了贺子珍。
毛主席为何突然想起跟贺子珍见面呢?他们的见面其实是在诸多因素下促成的。
首先是毛主席从曾志口中得知贺子珍的近况很好。曾志跟贺子珍相识于井冈山,她们情同姐妹,感情非常好,后来因为革命的缘故,两姐妹暂时分开了。

当曾志知道贺子珍在南昌后,便来看望她。见多年未见的姐妹来看自己,贺子珍的心情好了许多,她滔滔不绝跟曾志说着家长里短,她说话很有条理,脑子也很清醒,完全就是正常人啊!
等毛主席抵达南昌后,曾志就把自己见过贺子珍的事告诉了毛主席。毛主席一直记挂着贺子珍,当他从曾志那里得知贺子珍状况良好后,便萌生了想跟她见一面的念头。
一方面,毛主席想看看贺子珍生活得如何;另一方面,他们的女儿李敏就要结婚了,如果贺子珍身体状况不错,或许可以邀请她来北京出席女儿的婚礼。
慎重考虑后,毛主席决定见贺子珍一面,在见面之前,毛主席跟曾志吐露了自己的想法:
“我们到底是十年的夫妻啊!自延安一别后,我们就再也没有见过面,21年了!你去同汪东兴谈一谈看看能不能安排和她见一面。”
再次见面,贺子珍跟毛主席都苍老很多。看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面孔,贺子珍泪流满面,等贺子珍情绪略稳定后,毛主席问道:“你生活怎么样?身体好了没有?”

贺子珍回答:“我好多了,你的身体不如从前了。”
此时的毛主席跟贺子珍就像多年未见的老战友一样关心着彼此。
紧接着,毛主席向贺子珍介绍了她这些年的情况,然后聊起女儿李敏的婚事。
贺子珍告诉毛主席她已经见过李敏的对象孔令华了,对方是个很懂事的孩子,贺子珍很喜欢他。
毛主席见贺子珍这么满意孔令华,感到非常高兴,孔令华这个孩子脚踏实地,还是农民出身,跟李敏在一起是合适的。毛主席告诉贺子珍说,等庐山会议结束后,他要亲自给他们主持婚礼。
在毛主席的见证下,李敏跟孔令华的婚礼顺利完成,但贺子珍并没有出席,这或许是考虑到她的身体吧?长途跋涉对于一个体弱多病的人来说绝对是一次冒险。
庐山会议结束后,毛主席回了北京,贺子珍继续留在南昌休养。时隔20年后,毛主席跟贺子珍才得以“相会”。

1976年,毛主席因病去世。
毛主席去世后,李敏立刻让孔令华去上海看望贺子珍,她怕母亲承受不住。果真如此,当贺子珍知道毛主席去世的消息后,一连哭了好几天,不吃也不喝。
贺子珍跟毛主席的再次“相会”被安排在3年后的1979年。
贺子珍终于来到她盼了30年的北京城。
在北京安顿好后,贺子珍提出要去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她的要求马上得到答复:同意。
然而,为了安排她跟毛主席的“相会”,北京和上海的医疗团队却煞费苦心。还记得我们前文中提到,贺子珍从收音机里听到毛主席声音后大病一场的情节吧?这次是要见到毛主席的遗容,跟毛主席“相见”后,贺子珍的身体能不能承受得住呢?她现在的身体状况可是比当年差很多。

最终,医疗团队还是决定让贺子珍跟毛主席“相见”。为了表示对毛主席的尊敬,贺子珍在前往纪念堂时还特意“打扮”了一番,那天,她把一头银白色的短发整整齐齐地梳在耳朵后面,从行李箱里找出一件干净整洁的蓝灰色外套,又仔仔细细把里面的衣领翻出来,一身干净朴素的装扮处处透出当年“永新一枝花”的风采。
在家人的陪伴下,贺子珍终于见到了毛主席。
贺子珍的眼睛直视着毛主席,她没有痛哭出声,只是将手里的手帕攥得紧紧的。贺子珍在水晶棺前停留了很久,没人知道她在想什么,是42年前的延安一别,还是20年前的匆匆一会?
离开纪念堂后,贺子珍又来到中南海,她参观了毛主席最后停留的地方。然而就在参观毛主席卧室的时候,贺子珍却突然放声痛哭,这跟早前参观纪念堂时的状态截然相反。

贺子珍为何突然情绪失控呢?谁也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什么。等回到上海后,护士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贺子珍的侄女贺小平,贺小平猜测,贺子珍或许是在中南海毛主席的卧室里看到两个人共同用过的东西,才导致她情绪突然失控,崩溃大哭。
毛主席跟贺子珍同志之间的真挚感情让人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