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超和中甲联赛的困境似乎从未得到过有效的解决,反而越来越严重。
尤其是对于沧州雄狮和广州队这两支曾经的中坚力量而言,它们的现状无疑暴露了中国足球联赛内在的许多深层次问题。
拖欠工资、经营困境、财务不稳,甚至连俱乐部的生存都成了大问题,真心让人怀疑:这还是个职业联赛吗?
首先说说沧州雄狮和广州队的困境吧,绝对不是普通问题。
在沧州雄狮的情况中,拖欠球员和教练员工资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据悉,部分球员的工资已经拖延了好几年,甚至有传闻说已经到了3到4年的地步。
让人感到无奈的是,这种情况似乎并不止沧州雄狮一家,整个联赛也普遍存在着类似的拖欠工资问题。
广州队更是让人心疼,这支曾经让球迷为之骄傲的队伍,眼下却陷入了深深的财政危机,球员们的钱能不能按时发放都成了问号。
不光是这两家俱乐部,整个中超、中甲联赛的现状基本上就是伪职业联赛的典型体现,所谓的职业化,到现在为止似乎也不过是个空话。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中超和中甲的很多俱乐部,几乎都在靠赞助商的支撑才能勉强维持运营。
企业的财务支持一旦出现问题,俱乐部基本就无法继续运作。
换句话说,联赛的整体运营模式完全无法自给自足,俱乐部的经济基础也不稳定,日常运转都靠外部资金,这本身就有很大的隐患。
不少人也许会觉得:俱乐部经营不善,怎么能怪联赛呢?
但如果你从整体来看,问题就不止于此。
中超、中甲之所以一直没法发展成真正的职业联赛,除了俱乐部经营困难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整个联赛的结构和管理体系出了问题。
现在的中国足球,俱乐部面临的困境,实际上是整个体系的短板暴露出来的表现。
说白了,大家都在苟延残喘,根本无法谈及提升竞技水平。
有网友说:中国足球到底在搞什么鬼,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搞不好,怎么谈竞争力?
别说提高联赛水平了,现在连俱乐部生死都成了问题。
解决这个困境的首要任务,应该是让俱乐部活下去,找到稳定的资金来源,维持基本的运营,而不是一味地去讨论提升竞技水平的事情。
就像一个人连饭都吃不饱,怎么可能去考虑跑步的速度和力量?
那怎么解决呢?
开源节流,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真不是空话。
开源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找到更多的收入渠道,比如吸引更多的商业赞助,提升观众和电视转播的收入。
足球最基础的运营就是钱,只有解决了钱的问题,才可能谈到更多的发展。
节流则是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合理管控财政,优化管理层,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像一些奢侈的球队装备、过度的海外球员引进、无意义的高薪合约,都能是节流的好办法。
但是说到这些,不少人又开始讨论外援和工资帽的问题。
要不要放开外援名额,工资帽是否该放宽,这些话题其实有很多争议。
我个人的看法是,现在这种情况,讨论外援和工资帽的放开几乎没有意义。
为什么?
因为在俱乐部生存危机尚未解决的情况下,任何关于外援的讨论都显得有点空中楼阁。
这些都得等到俱乐部稳定下来,解决了生存问题,才能再考虑其它的改革和发展。
有网友评论道:外援和工资帽的事儿,明明是一个次要问题,现在连俱乐部的生死都悬着,怎么还会去关注这些。
这个观点我完全赞同。
在这种环境下,球队能不能支付球员工资,能不能支付教练团队的薪水,才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根本解决了生存问题,才可以谈其他的提升,现阶段,任何超出这个范畴的改革,都只能是浪费资源。
通过沧州雄狮和广州队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中超和中甲联赛的困境不仅仅是经济上的问题,背后更深的原因其实是整个体系和管理结构出了问题。
俱乐部没有稳定的财政来源,依赖外部资金来维持日常运营,导致了他们无法真正做到自给自足。
说白了,现在的中超和中甲,根本就谈不上职业化,它们依旧是伪职业联赛,仅仅是把职业的标签贴在了上面,但从俱乐部经营到联赛管理,都没有符合职业联赛的基本标准。
有网友直言:这个联赛能不能自己运作,能不能养活自己,才是关键。
我觉得他说得没错,联赛的未来,首先是要确保每个俱乐部能够存活下去。
如果连生存问题都没解决,那其他的一切讨论都不可能落实。
要改善中超和中甲的现状,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俱乐部的生存危机,稳定他们的经济基础。
只有这样,才能谈未来的提升和发展。
要想让中超、中甲走向职业化,首先得解决伪职业联赛这个大问题,只有在俱乐部有了稳定的运营基础,联赛才有可能真正迎来繁荣。
否则,所有的改革和提升,都是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