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悲壮的军队,6万将士全部牺牲,9个旅长阵亡,却无一人投降

趣史汇 2025-01-07 15:52:17

前言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抗战是中国历史上,跳不过的点,也不能跳过的点,没有先辈的抛头颅洒热血,何来今天强大安定的中国?

在抗战面前,各路豪杰举起旗帜,相邀呼应,其中著名的有川湘两军,但今天要讲的是少有人提及的桂军。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抗日经典战役——淞沪会战,看看我们是如何打破日本人三个月拿下中国的狂言,以及桂军的壮烈。

一、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第一次大会战,其结果好坏,直接影响到日后中日两国战略的实施及其变化,这也是日本首次大言不惭,想以德国入侵波兰之势,短时间内打下中国。

虽然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拿下中国的战略意图,但最终还是以上海沦陷,国军失败为结果。

主要还是中日的军备力量差距悬殊,以及最重要的制空权丧失,为什么这么说呢?不是说国军装备精良,有德械和美械的支持吗,怎么在装备上面还能落后?

德械美械是有,飞机也有,但其数量质量就不一定是该有的质量,毕竟国外华侨及他国支援,都被蒋介石和宋美龄一众腐朽国民党高层中饱私囊去了。

钱有,装备有,但还剩多少,质量如何,得从我口袋里过一遍,才能知道。

淞沪会战的次役,国民党投入了中央军的精锐部队,如八十七、八十八师等,参战人数达70万,是日军25万的两倍多,但近现代战争的胜负因素占比,已经开始向装备、科技等靠拢,参战人数已不再是单一的决定性因素。

就从双方的装备来看,中方(单位为师):“兵员10923人,步骑抢3800支,轻重机枪328挺,各式火炮46门”。

而以上装备仅限于中央军整编师,而地方部队的兵员装备达到中央军的五成左右,有的不及一半。

日方:“每个师团下辖4个步兵联队,1个兵工联队,1个辎重兵联队,1个重炮联队,兵员22000人,马5800匹,步骑抢9500支,轻重机枪650挺,各式大炮108门,战车24辆,运输车500—1000辆不等,坦克20辆左右”。

不难看出当时,日军一个师团的火力约是中央军整编师的2倍左右,连国民党精锐的中央军尚且如此,国民党部队中的地方部队就更不用提了。

从纸面数据来看,国民党要用两个甚至多个师的兵力、火力才能抵御日军一个师团的进攻。

在加上日军飞机、舰炮、坦克,形成全方位的海陆空立体作战,中国军队只有招架之功了,特别是坦克,中国士兵就几乎从来没见过。

所以尽管国民政府投入70个师的兵力,日军为20个师团的兵力,约为4:1.中国军队任然无法占据上风。

在整个淞沪会战的前两个阶段,国军装备上的劣势均暴露无遗。

在第一阶段(23日日军增援部队到达前),国军按照预定计划,采取进攻态势,以优势兵力进攻日军在沪的各个据点。

到20日夜时,已将日军压迫至黄浦江左岸的狭长地带,但日军在上海的据点多以钢筋水泥建造,异常坚固,但苦于装备不济,多次强攻未果。

张治中在8月17日向蒋介石报告:“最初目的原求遇隙突人,不在攻坚,但因每一条通路,皆为敌军坚固障碍物所阻塞……不得不对各点目标实施强攻。”

在战役的第二阶段,日军展开登陆作战与阵地战,战役进入相持阶段。

日军步兵在利用舰炮、飞机、重炮的掩护下轮番冲击国军阵地,国军往往是一个排、一个连的牺牲在日军的炮火下而无还手之力,特别是日军旗舰“出云号”,主炮口径超过400毫米,射程超过10公里。

覆盖整个上海市区,一旦哪个据点战事吃紧,即可开炮支援,铁通一样粗的日本舰炮打下来,一打倒一片,留下几米直径的巨大弹坑。

而中国军队当时最先进的德国虏伯山炮,最大口径不过75毫米,射程几千米,根本无法穿透日舰甲板。

随着战事愈发激烈,“我军因缺乏现代化武器,全靠血肉之躯与之相抗……被迫向苏州河南岸撤退。”

尽管国军有着高昂的斗志,但装备上的较大差距让国军不得不吞下失利的苦果。

二、血战蕴藻浜

国民党高层的贪腐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基层国军,只能用命去拼出个战略胜利,原本不会被日本压制的如此痛苦,但就因为高层贪腐,基层只能以血肉之躯去跟钢铁对拼。

尤其是赶来抗日的桂军,在蕴藻浜牺牲了数个师长,数万将士,但他们从未想过撤退投降,唯有血战到底一个念头。

蕴藻浜是上海市仅次于黄浦江和苏州河的第三大河,上海人管一些小河叫做“浜”。

蕴藻浜由苏州河南翔段向东北出口黄浦江,全长30公里,与西南的京沪铁路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沪太公路与其相交,形成上海北郊的水陆交通要道,因此,抢夺蕴藻浜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大场战役的胜利与否。

广西部队是参加淞沪会战的一支劲旅,淞沪会战打响后,南京的蒋介石发电报给广西的白崇禧,邀他即赴南京,共商淞沪抗战之大计。

广西部队登上淞沪战场之际,对于中国军队来说,正是这场会战非常关键和十分险恶之时。

桂军第二十一集团军进入淞沪战场时,以争夺大场为中心的淞沪会战的新高潮正揭开战幕。

10月7日,日军主力向蕴藻浜南岸阵地猛烈攻击,企图一举突破中国军队蕴藻浜南岸防线,进占大场,直趋南翔一线,以切断京沪线,迫使中国军队全线后退。

经数日鏖战,日军攻陷南岸阵地,在此危机时刻,桂军廖磊率第四十八军和第七军第17师于10月15日及时赶到,奉命全力投入战斗。

15日晚,第173师在陈家行、谈家头一带首先打响了战斗,第174师主力一部随即于17日也投入陈家行之战。

事实上10月初以来,中日两军在陈家行一带已进行了近两周的血战,双方多次拉锯,阵地不断易手,交战之惨烈连许多久经沙场的老兵都没有见到过。

10月15日9时,廖磊在黄渡镇向韦云淞下达接防陈家行的战斗命令,当天12时,第四十八军军部下达作战旨令,子弹上膛,刺刀出鞘,以勇猛著称的八桂健儿与进犯的日军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

在广西部队勇猛阻击向蕴藻浜南岸进犯的日军之时,淞沪会战的全局态势在一天天趋向恶化。

日军10月6日自北而南突破蕴藻浜防线,10月18日后,日军已在蕴藻浜南岸建立了比较牢固的阵地,10月27日,日军作出开始进攻大场镇的决定,并命令各师团在10月24日前进入预备阵地。

10月23日,一场惨烈的激战再度展开。日军的炮兵和空军进行猛烈轰击,并以坦克助战,平推式强攻,广西官兵前赴后继,奋力血战。

23日的惨烈血战成为这次反击战的终战,当晚20时,军队开始撤离战场,从而结束了历时三天,在淞沪会战中绝无仅有的大规模反击战。

10月26日,中央作战军主力撤到苏州河南岸小南翔地区,之后,日军多次强渡苏州河,均收效甚微,此时双方处于对峙状态。

桂军第二十一集团军顽强坚守,勇猛冲杀,给日军以重大创伤,一定程度上迟滞了日军的凶猛进攻,只可惜国军溃败之势,已无法挽救。

11月8日晚,中国军队全线撤退,在大部队撤退中,桂军将士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日军先进的战车火炮,坚持大军撤离后,于12日晚才终于忍痛告别了近三十天日夜奋战的淞沪战场,奉命向常熟转移。

三、高层愚钝

淞沪会战的失利,固然有多重因素,但高层战略战术上的失误,才是造成送沪会战失利的根本原因。

首先,蒋介石要的不是一场军事仗,而是要一场政治仗。更多的是为了打给西方大国看,为了赢得国际社会的同情与列强的干预,将几十万大军的命运押在遥远的布鲁塞尔会议上,从这一点来看,蒋介石并没有从骨子里树立起要全力抗日的决心。

在送沪会战全面展开之前,国军原定发起总攻的时间是13日拂晓前,但蒋介石因为英、法、美、意四国使节正在调停而延迟,在14日、18日更是两次下令“暂缓进攻”白白贻误大好战机。

等到十月下旬至十一月初,大场失陷,战局陷人被动,国军已不能支撑之时,仍然固执的一再要求部队坚守,其目的依旧是争取那不切实际的国际同情与支援,如:十一月一日晚蒋介石在蓝翔一小学召开作战会议时讲到:“九国公约会议,将于十一月三日……以便在国际上获得有利的同情与支援”。

到日军在金山卫登陆,局势极其被动,不得不撤军时,蒋介石担心的仍然是撤退对于九国公约会议的影响,痛苦的写到:“借此战略关系而撤退……然于《九国公约》会议之影响,其不良必甚大,使此心痛苦不已”。

其次,战术死板、消极防御、硬拼消耗,在战役全面打响之后,国军队根据中央的指示,采用处处设防,固守不退的战术,将几十万精锐部队密集于长江南岸狭长地区,大部队根本无法展开,只能在固定战线上同敌人进行单纯的阵地战拼消耗。

一个师打完了,跟着就补上第二个师,接着第三个师……这样摆一字长蛇阵,没有重点,处处设防,大量消耗国军的有生力量,毫无灵活性可言。

然日军在在淞沪平原地区,可以充分发挥其重炮、舰炮、飞机的优势,加之淞沪地区水网密布、一片平原,掘地不深就见地下水,不能做土木的坚固工事,所以导致国军极大地伤亡。

李宗仁后来回忆到:“战场上人数既多,又无险可守,敌海陆空三军的火力可以尽情的发挥……每小时的死伤辄以千计,牺牲的壮烈,在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历史上,鲜有前例”。

淞沪会战就是以这种硬拼消耗的方式,国军以伤亡20万余人的代价消耗了日军4万余人,致使中国海陆空三军的精华丧失殆尽。

另外,撤退毫无计划,造成了部队极度混乱,日军11月5日从金山卫登陆,而国民党统帅部却在犹豫与侥幸的心理中白白浪费了四天宝贵的撤退时间,直至9日凌晨才下达全线撤退的命令,且毫无撤退计划,放弃对部队的指挥责任。

导致了部队的大混乱,大撤退成了一场大溃逃,宋希濂回忆到:“大家争先恐后,拥挤不堪……为了避免自己的部队陷入敌军包围圈,更是拼命向前赶,形成极度的纷乱”。

几十万部队拥挤在唯一的一条沪宁公路上,争先恐后,相互踩踏,成了一场大悲剧。

参考文献:

1.淞沪会战爆发的原因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102-104

2.淞沪会战失利的主要原因探究 《才智》2014年第05期 236-237

3.蕰藻浜南北两岸反击战中的桂军部队 《坦克装甲车辆》2022年第02期 58-65

4.历史不能忘记系列 6 淞沪抗战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15年8月

58 阅读:29600
评论列表
  • dbanan 37
    2025-01-09 12:53

    致敬中国抗日英雄先烈!他们的丰功伟绩与日月同辉!

  • 2025-01-09 19:52

    我们是农业文明,在和工业化国家的战争中,牺牲巨大是不可避免的。

    用户14xxx89 回复: 用户17xxx20
    您说的非常对。主要是鬼子的舰炮造成了我们巨大伤亡。
    用户17xxx20 回复:
    差距太大,败是必然的,但是指挥得当,会减少很大的伤亡!
  • 2025-01-09 11:00

    光头没树立全面抗战的决心会在淞沪会战把自己的精锐部队全投进去,而且连当时并不属于战斗序列的税警总团都被投入战斗了,海军几乎全军覆没,空军被打残。你给我说说光头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就是为了你所谓的政治需求?事实证明光头的寄希望于列强没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苏联最先支援中国,南京保卫战中国空军虽败但也给鬼子造成重大伤亡,飞行员和战机基本上都是苏联援华,直至武汉会战后形成战略相持,苏联的援华有重大贡献

    牛牛爸wesley 回复:
    苏联人最坏了
  • 2025-01-09 10:34

    向抗日英雄烈士致敬!

  • 2025-01-09 15:53

    蒋介石要能行就不会被打的败退台湾了,还敢称军事家,他那水平指挥一个师都够呛。

  • 德行 16
    2025-01-10 15:03

    这场战役,还是国民党将领不会打。根本没体现出什么战略战术。日本这点破装备跟朝鲜战争中的美国军队差的太远了。如果淞沪战役换了志愿军,早就打赢了。

  • 德行 14
    2025-01-10 15:01

    最长战役没体现出中国军队的战略战术。 日本这个装备与朝鲜战争中的美国装备得差多远呢。幻城志愿军找打赢了。

    王妃的小蝴蝶、 回复:
    你特么真的搞笑,抗日战争中日差距绝对比抗美援朝还大,志愿军至少火力差距没有大到抗日战争那么离谱
    haoye218 回复:
    军阀时期,子弹打光了就跑,军阀通电下野,哪里有日军这种烈度?黄埔生还没接管高层,只能是打消耗仗
  • 2025-01-09 11:31

    有信念,有信仰的人民军队战无不胜

  • 2025-01-07 16:57

    老蒋注定会失败!如果当时给毛主席指挥,一定会让小日本付出惨重的代价!致敬桂军的抗日将士们,你们都是民族英雄![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

    沧海轻舟孰能改 回复:
    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 2025-01-17 12:26

    虽然属国民党军队,但是他们体现了中国军人的铁骨铮铮,是英雄,牺牲了那么多先烈,向他们致敬!

  • 四哥 10
    2025-01-09 19:21

    张治中没能先声夺人,前期尽可灭了小鬼子,但他幻想小鬼子自己投降,误.了战机

  • 2025-01-09 23:56

    投入再多的军队没有先进的武器也是等于零!血肉之躯有谁可以挡住先进的武器,强国是挡住外来侵略之本!

  • 2025-01-09 11:49

    对老百姓来说,你们可以贪,但军工不能贪!

  • 2025-01-10 10:01

    把百万精锐摆在对方海陆空优势火力面前挨个点名,勇气可嘉。但也好想骂人,真是既可敬又可恨。

  • 2025-01-11 19:57

    蒋光头适合搞政治,不宜搞军事

  • 2025-01-10 18:32

    广西狼兵,抗日精英!

  • 2025-01-07 19:20

    悲壮!致敬抗日英雄,文章质量需要提高,题目就漏洞百出,既然全部牺牲,旅长肯定牺牲了,无一人投降更是画蛇添足。

    一路彩虹 回复:
    蕴藻浜反击战廖磊率21集团军48军和第7军171师3.5万人参战(还有很多部队在连云港没赶过来,48军伤亡1万人171师伤亡2千人还损失了2个旅长511旅旅长秦霖牺牲513旅旅长高仰如因为部队临阵脱逃被廖磊处决),所谓6万人全部牺牲就是有心人编撰出来的,要全牺牲了吴兴狙击战谁去打?桂系的大别山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谁去建立?
  • 2025-01-07 21:59

    牺牲在战场上为国捐躯的人个个是英雄!

  • 2025-01-11 00:38

    出云号主炮口径超过400毫米?胡说八道

  • 2025-01-11 08:43

    蒋介石是中华民族的祸手!

  • 2025-01-12 01:03

    放你的狗屁,什么叫少有人提及桂军,现实只要提到抗战就会提到桂军

  • 2025-01-09 19:22

    师团、旅团、联队

  • 2025-01-09 14:57

    向抗日英雄烈士致敬!中华民族大团结万岁?抗日战争胜利万岁。战无不胜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万岁!

  • 2025-01-10 11:41

    初期确实非常艰难……

  • 2025-01-09 12:06

    这就是战争。

  • 2025-01-10 22:52

    小编连淞沪会战的真正原因都没搞清楚,就别乱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