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成名19岁结婚,一张专辑换一套四合院的张蔷,如今怎样了

八卦气象台 2022-05-02 07:25:59

最近《浪姐3》全体阵容官宣中,有不少老面孔。

当看到张蔷顶着标志性的爆炸头出现在海报中时,有没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说起张蔷,很多人都会觉得陌生,但你一定听过她那首《路灯下的小女孩》:

亲爱的小妹妹

请你不要不要哭泣

你的家在哪里

我会带你带你回去

.......

在80年代,说起张蔷,说起张蔷的歌曲,几乎无人不知, 无人不晓。

她将不被国人了解的迪斯科本土化,并凭借一己之力,在中国掀起了“迪斯科热潮”。

15张专辑,总销量超过两千多万,这个记录,内地至今无人打破。

张蔷的人生,也如同她那极富特色的嗓音一样,让人疑惑,让人不解。

16岁成名,19岁突然跑去结婚生子,从此,乐坛十几年再无她的消息。

当她重新出现在公众面前时,依然打扮新潮,依然是爆炸头,仿佛时光从未流逝。

邻家有女初成长

从小张蔷就喜欢听妈妈讲音乐家的故事。

在妈妈的故事里,肖帮写的钢琴曲上面,是要冠上供养他的伯爵夫人的名字。

而贝多芬却只想冠自己的名字,因此穷苦潦倒。

这一个一个故事,让张蔷明白,做名人并没有表面看上去的那样光鲜。

那时,她正在妈妈的严厉教导下,开始学小提琴。

弟弟出生后没多久,张蔷的爸爸妈妈就离婚了,张蔷和弟弟都跟着母亲。

妈妈是中国电影乐团的一名小提琴手,寒暑假的时候,她经常要跟着妈妈去上班。

看乐团排练,给电影配音,坐在妈妈身旁的张蔷,看不懂五线谱,听一会儿就会问上一句,走到哪儿了。

妈妈就拿着弓头一指,张蔷赶紧跟上。

这种潜移默化的训练,比上正经的培训班强多了。

张蔷的乐感,大概就是这样慢慢积累的。

当她第一次听到迈克尔·杰克逊的《Billie Jean》时,动感的音乐似乎将她身上的细胞激活了。

一连好几天,只要前奏响起,她就跟着音乐跳起来,嫌毛衣太累赘,她脱掉毛衣,毫无拘束地舞起来。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迪斯科的天下,只不过在内地,还是通俗音乐的天下。

《十五的月亮》《妈妈的吻》《军港的夜》等歌曲,正在全国风靡。

但张蔷不喜欢这些音乐,觉得他们太慢、太呆板了。

她喜欢听凤飞飞的《十八姑娘一朵花》,欧阳菲菲的《热情的沙漠》。

高一那年,北京举办青年歌手大赛,别人都唱着字正腔圆的通俗歌曲,张蔷直接来了一首当时在美国正风靡的乐队组合,卡朋特的《什锦菜》。

一曲还未唱毕,看到台上评委们面无表情,张蔷差点没唱完剩下的。

这次参赛,张蔷落败而逃,但却引起了音乐人林述泰的注意。

林述泰是一名二胡演奏家,80年代初受欧美流行音乐影响,进入了流行音乐界,也是中国第一代流行音乐人。

80年代初,由朱逢博演唱的《故乡的椰子树》正是由林述泰作曲。

发现张蔷这棵好苗子时,他正在云南音乐出版社做编曲。

此后,林述泰成了张蔷专辑的重要推动者。

当张蔷第一次走进云南音像公司录音棚时,遇到了同样在录歌曲的王菲,她正在棚里模仿邓丽君。

那时,国内流行音乐创作有限,翻唱成了当时最流行的音乐形式。

用外国歌曲的旋律,填入中文歌词,再重新编曲、录制。

80年代成名的很多歌手,走的都是这条路。

比如田震的《蒙妮卡》翻唱自张国荣的名曲《Monica》,而张国荣的《Monica》也是翻唱的,原唱是日本歌手吉川晃司。

比如张行的成名曲《一条路》,翻唱自陈彼得的《走过我自己》。

一开始陈彼得还不知道,听了张行的《一条路》后觉得特别熟悉,才知道是自己的歌。

一夜成名

新人张蔷的第一张专辑《东京之夜》,公司就决定制作60万张,给了张蔷1400元,比张蔷妈妈一年的工资都高。

在那个文化艺术迎来全面开花的年代, 每个人都在拼命地吸取新鲜的东西,公司的这个决定并不草率。

而张蔷第一次走进录音棚,就预感自己会红。

对乐感的把握,对年轻人的喜好的把握,张蔷自认为都在行。

自认为对旋律和节奏都有感觉的张蔷,似乎真的找到了成功的密码。

在专辑的封面上,张蔷烫了一个罕见爆炸头,红色T恤,再加上一个红色抹额,整个人看起来活力四射。

那时还没有形象设计一说,张蔷在《大众电影》上看到索菲亚·罗兰顶着爆炸头,觉得好美好有女人味。

于是,她去“老字号”“四联’找师傅做同样的发型,结果却没人会,更没人敢尝试。

张蔷决定自己动手,她把毛衣针烧烫,用锡纸裹住头发,再涂上香波,一个爆炸头就被她捯饬出来了,上镜效果还不错。

在那个相对保守的年代,张蔷独特的嗓音和出格的形象,迅速引起了大众的注意。

60万张专辑很快销售一空。

见市场反响这么好,公司马上开始制作张蔷的第二张专辑,这一次,数量增加到了250万张。

投入市场后,又很快售罄。

至此,张蔷进入了流水线演唱时期,最多的时候,她一个月录了四盒歌带。

每天白天在家练歌,4点进录音棚,录制6个小时后结束。

录制时,就有工作人员在旁边等着她唱完,然后就送到楼下生产,生产完后就迅速发走,送到全国的音像店。

流水线的速度和合作者参差不齐的审美水平,令专辑的制作水准忽高忽低,她的作品质量起伏不定,但却格外受大众欢迎。

用张蔷的话说,她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对旋律有超强的审美分辨力,能捕捉到当下年轻人最喜欢听什么。

就这样,张蔷不间断地唱了一年半,一共出了15张专辑,销量超过两千万张。

上百首外文歌曲通过她的改编,走进了大街小巷,千家万户。

不被国人了解的迪斯科经她本土化,为大众所接受。17岁的张蔷以一己之力,在中国掀起了“迪斯科热潮”。

急流勇退

1986年4月7日,张蔷和经纪人母亲一起登上了美国的《时代》周刊,被誉为“全球最受欢迎女歌手”,与她并列的是惠特尼·休斯顿、邓丽君等五位歌坛巨星。

似乎一夜之间,张蔷从内地红到了美国。

张蔷有钱了,她会去涉外饭店买国内没有的东西,把北京好吃的饭店吃了遍。

她最喜欢吃“泰和楼”的松鼠桂鱼,因为鱼肉特别嫩。

她花5000元买一条裙子,而那时北京一套房子的居住权,大概也只是这个价。

在物质方面,张蔷和妈妈弟弟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甚至达到了奢侈的程度。

但张蔷的歌,却一直充满争议,在市场上呈现两极分化。

年轻人喜欢她的特立独行,而中老年人却认为她的音乐形态是叛逆的代名词。

在那个年代,逃课,翻墙,看《少女的心》,穿喇叭裤,弹吉他等,都被归结为道德败坏的表现。

而张蔷标新立异的爆炸头、穿蝙蝠衫和喇叭裤,

再加上矫揉造作的嗓音、撒娇的歌声,这些似乎都能与不良少年联系到一起。

有一次,张蔷到外地演出,前面的演员都穿着规矩的服装,唱着民歌,花鼓戏。

当张蔷裹着黑丝站上舞台,下面尖叫声一片,唱完《请到天涯海角来》、《伤心的电影》等歌后,台下年轻人彻底沸腾了,欢呼声尖叫声不断。

到第二场时,演出票已经一票难求了,大家都想来看看张蔷长什么样。

但张蔷却接到通知,她不能上台了。原因是她的歌“有毒”。

这样的事,不止一次发生。她的歌受大众欢迎,却总被主办方以各种理由终止她的表演。

歌“有毒”的张蔷,内心其实是相对保守的。

妈妈从小教育她,女孩子就应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张蔷其实也想,即便是她最火的时候,她依然羡慕在东方歌舞团的成方圆。

成方圆当年就是在演出时,被东方歌舞团团长王昆看中,被特招进了东方歌舞团。

因此,成方圆一度成了张蔷的标杆。

她频繁地参加唱歌比赛,走穴,出唱片,希望能有像成方圆那样的运气。

很可惜,这条路并没能走通。

没人给她写歌的人,也很难找到适合她歌路的歌,翻唱了别人近千首歌的张蔷,终于觉得倦了。

就在这时,她认识了一个男孩。

回归家庭

那是一个春天的下午,张蔷应邀到一个朋友家做客。

当她走进朋友家时,一个帅气的男生迎了上来,向她打招呼:

你就是张蔷吧,还认识我吗?

张蔷疑惑地看着对方,小伙子笑着说,我是阿奇啊。

张蔷和阿奇家是世交,阿奇16岁时随父母移居到了香港,一别数年,两人从此没再见面。

见是多年未见的好朋友,张蔷特别开心,那一天,他们聊了很多。

阿奇这次回来是探亲,但与张蔷见面后,他却舍不得回香港了,张蔷已经刻在了他心里。

他大胆地向张蔷表白,情窦初开的张蔷羞涩地答应了。

交往一段时间后,已经无心在乐坛发展的张蔷,想出国去读书。

消息传开后,马上有音像出版公司找上了门,希望赶在她出国前,抢到最后一盘盒带的出版权,条件也十分诱人,给她一个四合院。

这个条件,却被无心唱歌的张蔷拒绝了,很多人都觉得她太傻。

张蔷原打算和阿奇一起出国读书,但她的签证通过了,阿奇却被拒了。

她只好一个人先去,去之前,她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在秀水街换到了5W美金的现金。

按照1987年1美元兑换3.7221 元人民币来看,张蔷在那两年,早已经是百万富翁了。

缺少男友的陪伴,张蔷在澳洲的日子并不好过,繁重的课业并不能消减他对阿奇的思念。

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孤独侵蚀着她的每一寸肌肤,她想阿奇,想得心痛。

每一个物件上面,仿佛都有阿奇的身影。

就在她快坚持不住的时候,阿奇打来了电话,他同样思念她。

他在电话里对张蔷说:我想你,你回来吧,我们再也不要分开,我们结婚吧。

远方爱人的召唤,令张蔷再也坚持不住了,她急忙收拾行囊,以最快的速度飞进了爱人的怀抱。

回国后,她和阿奇结婚了。

不久,儿子就出生了。

张蔷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和妈妈弟弟相依为命,她特别渴望有一个温馨的家庭。

儿子出生后,张蔷安心做起了家庭主妇。

刚刚20岁的年纪,当张蔷抱着儿子出去时,很多人都不相信她是孩子的妈妈。

更多的人却在为张蔷觉得可惜。

但张蔷并不觉得自己失去了什么。

刚回来时,她偶然在录音棚里碰到了崔健,他正在录制《新长征路上的摇滚》。

张蔷跟朋友说,这人肯定会红,下面这个时代是他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摇滚成了继迪斯科之后,内地乐坛的又一个新现象。

属于张蔷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有了这样的认识,张蔷甘心做一名煮妇,做丈夫的贤内助。

除了照顾好儿子,张蔷每天都会把阿奇的西装烫得平平整整,把他的皮鞋刷得锃亮。

阿奇的生意并不好, 有一段时间,一家人的生活甚至有些拮据。

张蔷却并不在意,她富日子过过,小时候的穷日子也过过。

阿奇累了一天回来,等待他的永远是可口的饭菜,妻子的拥抱,儿子的笑声。

日子虽然平淡,但胜在稳定幸福。

张蔷以为,自己就会这样一辈子地幸福下去。

可她很快就见识到了人性的复杂。

重出江湖

阿奇的生意越做越大,回家吃饭的次数越来越少,回家的时间也越来越晚, 有时甚至彻底不归。

生意场上,应酬难免, 张蔷说服自己要理解丈夫。

做好饭菜,她往阿奇办公室打电话,得到的答复不是阿奇不在,就是“你们吃吧,不用等我”。

每天不管多晚,她都要等丈夫回来,有时一等就是一个晚上。

张蔷敏感地发现,她和丈夫之间出问题了,但问题在哪,她不知道。

直到有一天,她和朋友去商场给阿奇买衣服,亲眼目睹阿奇帮一个女人戴上项链,两人举止亲密,一看关系就不一般。

外面的诱惑太多, 阿奇只是一时的鬼迷心窍,他会回来的。

直到此时,张蔷还在这样安慰自己。

她开始重新化妆,开始买新衣服改变自己的主妇形象。

不仅如此,她换掉家里的沙发,窗帘,床单,想让阿奇回来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但换来的,依然是阿奇不闲不淡的态度。

张蔷突然想到,自己多年没有出去工作,与阿奇之间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这才是夫妻感情淡泊的重要原因。

不善言辞的她,开始关心阿奇公司的经营状态,努力学习管理,想和阿奇在一起有话说。

可她的这些改变,阿奇并没有看到眼里,对她的态度,还是那样不耐烦。

张蔷醒悟了,也许,她与阿奇的缘分已经尽了。

她心痛得无法呼吸,却还是提出了离婚,儿子跟着她,就如当年妈妈带着她和弟弟一样。

离婚后张蔷,首先要解决生活问题,但她更清楚,女人不能与社会脱节。

在妈妈和朋友们的帮助下,张蔷重新站到了首都体育馆的舞台上,当熟悉的《爱你在心口难开》《恼人的秋风》在现场响起时,观众中爆发出了潮水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十余年了,歌迷还记得她,那一刻,张蔷泪流满面。

一年后,张蔷推出了个人专辑《尽情飞扬》,这张专辑虽然不能和十余年前的轰动相比,但卖得也还不错。

与此同时, 张蔷接受《超级访问》和《女人百分百》等节目的采访。

节目中,张蔷坦诚地说,当年是因为爱情离开歌坛,如今爱情不再,婚姻破碎而重返歌坛。

张蔷的真诚,赢得了很多歌迷的认可。她没有以前红了,但依然有人喜欢她的歌。

当张蔷终于在歌坛站稳脚跟时,阿奇又回来了。

他向张蔷悔过,称自己是鬼迷心窍,现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希望能够和张蔷重新开始。

已经痛过一次的张蔷,面对眼前这个男人的忏悔,她只觉得很陌生,她没有犹豫就拒绝了。

2004年,张蔷再婚了。

对方叫咸国坤,是张蔷的歌迷,两人相识于一次聚会。

当咸国坤得知张蔷的经历后,大胆追求她,最后终于抱得美人归。

但咸国坤能够得到张蔷的认可,儿子占了一个大头。

结束第一段婚姻时,张蔷整天以泪洗面,虽然离婚了,她还是放不下阿奇。

有一天,张蔷看到正在吃饭的儿子,想到儿子没有一个完整的家,不禁又哭了起来。

已经开始懂事的儿子安慰她:妈妈,我已经长大了,我会保护你,没有爸爸,我们照样可以生活得很好。

这种话,本来应该是张蔷来说的,现在反而是儿子来安慰她。

那一刻,张蔷醒了,不为自己,也要为儿子活得坚强一点。

可以说,儿子是张蔷重新站起来的支柱。

与咸国坤交往时,爱情的滋润令她年轻了好几岁,张蔷的这一改变,很快被儿子发现了。

她向儿子坦承了,并把咸国坤带到家里,三个人一起吃了一顿饭。

没想到这顿饭,加快了她和咸国坤的关系进展。

两人本来没有打算那么快结婚,但儿子却催他们快点结婚。

婚后第二年,张蔷迎来了一个女儿。

但她没有选择做家庭主妇,女儿半岁后,她就外出工作了。

老公咸国坤成了她的经纪人,尽管咸国坤自称是外行人,但她了解张蔷,理解张蔷。

2013年,张蔷推出了一张新专辑《别再问我什么是迪斯科》,这张专辑,获得了音乐风云榜最佳艺人奖。

同时,她成了各大电视台和音乐节的宠儿,不断参加节目,不断出专辑,充实而快乐。

从知名歌手到家庭主妇,再从家庭主妇到音乐人,张蔷的前半生,用跌宕起伏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

她可以高到云端里,也可以低到尘埃里,张蔷身上的韧性,是她能够绝地重生的关键。

2022年,《浪姐3》的舞台上,张蔷会带给我们更多的精彩吧。

0 阅读:191

八卦气象台

简介:分享娱乐资讯,解读娱乐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