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谈茶】第404期:从历史角度解析干仓茶与湿仓茶的概念(一)

老徐谈茶 2025-01-16 18:05:43

(请在连接Wifi的情况下观看视频,土豪随意)

走遍千山万寨,带您发现普洱古树茶的价值!

行走于普洱江湖,信奉的是真实与自然!

——《老徐谈茶》

最近有茶友在后台和我聊普洱茶的存储方法,自然而然地聊到了所谓的干仓茶和湿仓茶,我感觉这个问题有不少茶友仍然是不清楚的,或者这些茶友是被某些所谓的大师、商家、行家误导了,以致于对老茶的认知产生了很大的偏差,他们也经常去网上购买那种老茶寄来给我品鉴,今天我们再次跟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

壹、民国以前

要搞清楚老茶的真伪就必须要了解普洱茶的历史,我将普洱茶的发展历史粗略分成了六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民国以前,距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当时的普洱茶基本属于边销茶,大部分是由马帮经由茶马古道运出云南,主要销往西藏、青海等地,有极少量会作为贡品或通过其他渠道流入北京等北方地区,所以当时民间对普洱茶的认知极少,几乎没有,更没有今天越陈越香的概念,这是不管你从什么记载上都查不到的。

贰、民国时期

第二个阶段是民国时期,普洱茶除了在蒙、藏、青等地流通销售之外,也有少量流入港,澳及东南亚地区,普洱茶进入这些地区之后,由于这些地区的人本身就具有大量饮茶的习惯,并且普洱茶的茶味饱满有厚重感,香型和味型都很丰富,耐泡性要比其他的茶类好很多,因此被很多华侨接受,再加上这些地区的温度和湿度都比较高,绿茶、红茶、岩茶等在当时没有密封技术,仅是用玻璃罐给它封起来是很难长期存放的,而普洱茶恰恰是可以长期保存的,并且保存得当的情况下,品质是会越存越好的。最为重要的是当时普洱茶的价格非常便宜,于是就成为了普通大众的日常消费品,市场的接受度也就变得越来越广阔。

补充

有关普洱茶越存越香的来历还有另外一个版本:过去用马帮驮运普洱茶外出时,一般在路上要经过数月之久,这期间难免会经历高温和下雨的天气,而当时的密封条件肯定是没现在这么严实,茶叶在此过程中就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潮湿空气的侵蚀,从而产生较为快速的自发酵过程,等运输到目的地的时候再饮此茶就会比启程时好喝很多,于是普洱茶越陈越香,越存越好喝的说法就传开了,但这个说法基本是没有考证的,仅仅是一个传说而已。

叁、50年代到60年代之间

第三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到60年代之间,那时的普洱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营茶厂代替了过去那些私营字号,生产进入一个比较规范的阶段,这时的茶叶销售也同样分为了两大部分,其中之一是边销茶,也就是销售到青、藏、蒙等地区,当时的云南主要是以下关茶为主,销售到蒙,藏地区;勐海茶厂的茶主要就以出口、内销为主;昆明茶厂两边都兼顾,当时每种产品生产的数量都是要按照上级部门给茶厂下达的计划生产,再由商业部门统一采购销售的,也就是说茶厂只管按计划生产不管销售。

以我了解的历史情况来看,云南茶在当时主要还是以生产绿茶为主,普洱茶的产量很低,普洱茶饼多半是用于出口,较少在国内销售,主要是因为国内当时除广东部分地区之外,很少人喝普洱茶,就连我们云南人都不喝,即便是茶产区的少数民族喝茶,也都是将晒青毛茶用瓦罐烤着喝(喝烤茶),根本不像今天的用盖碗、茶壶之类的来冲泡着喝。在靠近藏区的中甸、丽江等地,一块块的普洱茶砖也是用于打奶茶,即便要冲泡也都是用大壶来冲泡,不会像今天一样用盖碗一泡一泡地去冲泡。当时确实很少人知道普洱茶的概念,基本都是将普洱茶当作绿茶来看待和冲泡的。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