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孩子》66年被伟人接见过的童星现状如何?苏保已去世细妹80岁

暮光之城语 2024-12-20 15:30:24

一位网友,在我们的社交平台上,留言给我们,希望能介绍一下老电影《红孩子》中,那批小演员的情况。

我想,这大概也是其他很多喜欢《红孩子》这部电影的影迷,所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吧?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他们是最幸福的童星。

因为,他们是被伟人接见过的小演员啊。

不如今天,就让咱们再来重温一下这部老电影,然后就大家所关心的问题,进行一个统一的回复。

话说1957年的秋天,长影厂导演苏里,接到了拍摄儿童片《红孩子》的任务。

在苏里的艺术生涯中,他曾执导了大量优秀影片,如《平原游击队》、《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刘三姐》、《奇袭白虎团》等。

但他最难忘的,却是对儿童片《红孩子》的创作。

因为在拍摄这部电影的过程中,他荣幸地见到了毛主席,这令他倍感骄傲。

那是1958年的2月14日,苏里所带领的《红孩子》剧组已经在江西拍完了外景,回到了长春的摄影棚里,拍摄内景。

这天苏里要拍的,是“暗夜夺枪”那场戏。

正当他兴高采烈地指导一帮孩子如何埋伏在草丛中,如何从伪军手中夺枪时,突然厂领导派人来告诉他,“等会儿会有一位重要领导来拍摄现场,你们准备一下。”苏里当时也没怎么放在心上,因为厂里经常会有领导来视察工作,苏里就遇到过好几次了。

可是,当他看到那个高大伟岸的身影,在吉林省委书记吴德和长影厂长亚马的陪同下,健步走进摄影棚时,他顿时感到浑身的热血,一下子就沸腾了起来。

那不是毛主席吗?

苏里激动极了。

主席关心地询问了影片的拍摄情况,又与小演员们亲切合影。

当苏里问“主席,你看这几个小演员像不像瑞金的红孩子”时,主席仔细端详着一个个化好妆的小演员,连声赞道“像,很像当年瑞金的孩子嘛。”主席又问扮演细妹的宁和:“你今年多大啦?”宁和笑着说“主席,我今年12岁了。”

这温馨的一幕,被随行的摄影师给记录了下来,主席见状,幽默地说,“你们这是把我也当成电影拍了呀。”众人都被主席逗笑了。

而这张照片,后来就刊登在了《长影电影画报》创刊号的封面上。

主席的关心,给了苏里和《红孩子》摄制组的所有成员极大的鼓舞。

他们更加精益求精地完成影片的拍摄,决心要将一部优秀的好影片呈现到亿万观众的面前。

苏里还邀请张棣昌,将前苏联少年先锋队队歌《燃烧吧,营火》,改编成乔羽作词的《共产主义儿童团团歌》,伴随着“小兄弟们呀,小姊妹们呀,我们的将来是无穷的呀,牵着手前进,时刻准备着,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的歌声,电影《红孩子》的主题曲也应运而生,并且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身为《红孩子》剧组的演员,扮演苏保的陈克然、扮演细妹的宁和,乃至扮演反派的黄静波和安震江,都将自己的真诚和热情,呈现到了各自的表演之中。

1958年,电影《红孩子》上映后,立刻受到了广大观众尤其是全国小朋友们的喜爱。《共产主义儿童团团歌》不胫而走,出现在影片中的几位小演员,也因此成为了耀眼的童星。

那么,如今66年的时间过去了,各位是否还记得这部电影的经典桥段?是否还记得《共产主义儿童团团歌》这首插曲?是否还记得在影片中呈现了纯真表演的那些演员们呢?

66年之后,他们,都怎么样了哦?

一、宁和:幸运的“细妹”

1957年10的一天,12岁的宁和,刚和几位同学,从什刹海游泳场出来,迎面就遇上了一个笑容和善的小姐姐,上来就问她是哪个学校的,愿不愿意拍电影?

这位小姐姐,把宁和都问懵了。尽管她从小就爱看电影,可从来没想过要拍电影啊。

原来,前来问她的,是来自长春电影制片厂的一位副导演,名叫李华,正在为苏里导演即将开拍的《红孩子》物色儿童演员。

宁和回家和父母进行了商量,他们都支持宁和在课余时间,可以进行更多的艺术实践。

宁和的父亲,名叫宁嘉风,是一位非常爱国的高级知识分子,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系,曾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工作,并兼任清华大学教授。

1945年9月,宁和出生于重庆,后来跟随父母来到了北京。

宁和从小就热爱表演,9岁那年,她就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儿童广播剧团做演员,还曾在中国青艺排演的话剧中,出演过角色。

宁和无疑是幸运的。

这个幸运首先表现在,她在李华的带领下来到《红孩子》剧组试镜后,苏里导演马上就把“细妹”这个角色,交给了她来饰演,而让其他试演“细妹 ”的小演员,全部都解散了。

另外更幸运的是,1958年主席视察长影时,接见了《红孩子》摄制组的所有演职人员,但唯独她和主席的合影,被媒体刊登了出来,她由此成为文艺界唯一和主席单独合影的小演员。这是多么光荣的一件事情啊。

为了塑造好细妹这个角色,从来没有拍过电影的宁和,在苏里导演的要求下,到江西瑞金体现生活,让自己真正成为那个年代的“红小鬼”。再加上她模样清秀,气质纯真,所以电影《红孩子》上映后,她所扮演的细妹,不知打动了多少观众的心。

1958年3月8日,宁和从《红孩子》剧组拍完戏后回到北京,重新回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读书。她的父亲怕她骄傲,一再嘱咐她要谦虚低调。

很多人都以为拍过电影成为小童星的宁和,应该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事实上并非如此。她读中学的时候性格内向,并且觉悟很高。中学毕业后,国家号召青年学生到“广阔的天地去大有作为”,于是宁和便报考了北京农业大学。

可是紧接着不是特殊年月到来了吗?她被安排到贵州织金县劳动锻炼了两年。1972年年底的一天,她突然接到一纸调令,让她到远在广州的珠江电影制片厂报到。

宁和到了这个才知道,珠影厂调她来担任科教片和纪录片的导演,她先后执导了《汉字的演变》、《观赏鱼》等科教片,后来开始尝试故事片的创作和拍摄,又执导了《一个叫徐淑娴的人》、《春梦秋雨》、《沂蒙诉说》、《票友》等电视剧,还曾荣获过“飞天奖”和“金鹰奖”。

1989年,宁和被调入珠影白天鹅音像出版社担任副总编辑,1996年又回到珠影厂总编室任编导。

宁和从珠影厂退休后,一直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

尽管她形象漂亮,气质高雅,但她后来却没有继续再做演员。我想这应该跟她低调不张扬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

如今算起来,当年《红孩子》中的小细妹,如今虚岁有80岁了。不由令人感叹,时间过得可真快啊。

二、陆贞冀:原来银幕上的“小淘气专业户”,生活中竟是学霸?

陆贞冀,就是在《红孩子》中,扮演金根的那位小演员。

我觉得他将这个角色演得很好,把那种鬼点子特别多的孩子的性格特征,展现得格外到位。

很多人看到《红孩子》中的金根后,都觉得很“眼熟”?

是因为在这之前,陆贞冀就已经在长影厂拍摄的反特片《国庆十点钟》中,饰演过另一个“小淘气”角色,就是那个偷拿家里的闹钟然后又被特务利用的小学生。

通过陆贞冀在两部电影中的表现,我们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颇具灵气和表演天赋的小演员,在镜头前特别自然松弛。

然而令大家没想到的是,银幕上的“小淘气专业户”,在生活中竟然还是个学霸呢。

他学习成就很好,长大后顺利考入了清华大学。这期间也有电影剧组向他发出邀请,但他却全都婉约谢绝了,甚至不愿向别人提及自己小时候在长影厂拍戏的经历。

从清华大学毕业后,陆贞冀开始从事科研工作,一直低调地生活在北京。

三、王和永:“虎崽”也有细心的一面

在电影《红孩子》中,金根和虎崽,可以说是一对“欢喜冤家”。

俩人老是拌嘴,而且谁也不服气谁。

但每到最关键的时候,他们又是彼此最信得过的伙伴。

看过《红孩子》之后,王和永的扮演虎崽,也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虎崽首先从外形上就很有特点。

他长得虎头虎脑,性格直爽,脾气火爆,遇事容易着急和冲动,所以老被金根狂怼。

但生活中的王和永,和影片中的虎崽,有着很大的区别。

首先他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和宁和一样,也是少儿广播剧团中的一员。

他拍完《红孩子》后,也接到过一些戏约,但他怕耽误学习,所以没有再拍其他电影,而是进入北京外贸学院预科班读书,后又于1962年考入该学校读本科。

从北京外经贸大学毕业后,王和永开始主持和参与相关涉外事物的处理工作,他常年定居在成都,并担任着成都外事办主任的职务。

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很心细的人,并不像《红孩子》中虎崽那样“粗枝大叶”。

如今算起来,他也有80岁高龄了呢。

四、关敬熙:电影中的“团宠”,生活中特别低调

关敬熙就是在《红孩子》中扮演冬伢子的那位小演员。

首先他长得特别可爱,让人看到他,就不由想上前摸摸他的小脸蛋。

其次他是电影里六个孩子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也是大家的“团宠”,所以大家都特别呵护他和关心他。

他临死前,还梦想着拥有一支自己的枪。

不得不说,关敬熙的表演很是动人心弦,每每看到冬伢子闭上眼睛那场戏时,我们总免不了会热泪盈眶。

关敬熙长大后,也没有继续从事表演工作,而是进入北京一所中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他对于自己曾经拍过《红孩子》的经历,也曾讳莫如深,所以他的那些学生,谁也不知道,他曾经是全国知名的小童星。

多年之后,再次见到关敬熙,我们发现他的模样着实改变了不少,岁月在他的脸上,也留下了风霜的印记。

五、刘春申:让人心疼的“水生”

《红孩子》中的水生,是我们在生活中最常见到的另外一种类型的孩子。

他们通常性格内秀,沉默寡言,为人处世不显山不露水,也善于隐藏自己的情绪。

但他很像是《西游记》中的沙僧,小伙伴们的担子,都由他挑,但他却总是默默地跟在队伍后面。

所以我们总会忽略他们的存在。

但关键时刻,他们的善良和真诚,却同样令我们无比动容。

《红孩子》中的水生,不就是这样吗?

而在生活中,他的扮演者刘春申,也很令人“心疼”。

他是几个孩子中少有的长大后依然从事过表演工作的人。

但很遗憾他并没有取得特别耀眼的成就。

这其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他所任职的上海电影制片厂人才济济,所以属于他的机会,就少之又少。

二是他的身体也不好,年纪轻轻,就撒手人寰。

刘春申长大后曾在电影《失去记忆的人》是中出演过孙秘书一角,这虽然是个配角,但却是推动着剧情发展的关键。刘春申呈现了较为到位的表演,与王丹凤、吴喜千、马冠英、杨海莲等演员的配合也很默契。

他也再一次展现出了他的表演才能。

可是正当他准备在影坛大施拳脚时,他又被查出患上了鼻咽癌,最终医治无效而去世了。

他应该是《红孩子》剧组这6位小演员中,最早离世的一位,我想他一定带着太多遗憾走的吧?他一定还有太多的心愿,还没有实现吧?

六、陈克然:这位被导演最看好的演员,如今已去世16年

《红孩子》中有6位小演员,其他的5位,都是副导演从各学校找来的,唯独苏保的扮演者,是导演苏里指定的。

1957年秋天,苏里筹拍《红孩子》的时候,他就想到了让陈克然来扮演其中的男一号苏保。

因为在这之前,苏里就和陈克然有过接触。

陈克然1941年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11岁那年他就考入了东北儿童剧团当演员,并进入长影厂拍了好几部电影,其中就包括在苏里的好朋友严恭执导的《祖国的花朵》和《罗小林的决心》中出演角色。

他活灵活现的表演,给苏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但男孩子在青春期变化比较大,所以苏里在接到《红孩子》的拍摄任务后,虽然有心让陈克然来出演苏保,但两年未见却不知他已长成了什么模样。

待苏里再见到陈克然后,竟有些喜出望外,因为这时的陈克然,与《红孩子》中乔羽描绘的苏保,简直一模一样,面庞青涩,但却具有少年的英气,所以毫不犹豫,就把苏保一角,交给了他。

而陈克然也是几个孩子中,唯一的专业演员,他进戏快,领悟能力强,总能在第一时间就理解导演的意图,所以是苏里最喜欢的演员之一。

跟宁和一样,1958年的2月14日这天,也是陈克然终身难忘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他不仅见到了主席,而且还跟主席握了手。

这张照片,也被陈克然精心珍藏,摆放在家中最显眼的地方。

电影《红孩子》拍完后,苏里建议长影厂将陈克然调进来,最终长影厂是通过组织手段,才将陈克然从辽宁人艺给“夺” 了过来。

进入长影厂后,陈克然又出演了《古刹钟声》、《画中人》和《羌笛颂》等几部电影。后来随着运动的到来,他无戏可拍,又被安排到乡下劳动过一段时间,直到70年代中期才回到长影厂,他开始做起了幕后工作,在《十六号病房》、《黄山来的姑娘》等电影中,担任了副导演。

据他的妻子刘黎介绍,陈克然到了晚年身体也不大好,患有严重的哮喘病,宁和为此还曾从北京给他寄过特效药,但也无力回天。2008年,陈克然因病去世,享年67岁。

为此,《红孩子》剧组的几位小演员,都深感悲伤和痛惜。

七、《红孩子》中的配角演员,大多都已经去世

除了6位孩子之外,在《红孩子》中出演其他配角的演员,也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但现在,他们也几乎全都去世。

比如扮演酒店公公的张巨光,他在拍完《红孩子》之后没多久,就因为遭遇意外车祸而去世了,年仅39岁。

扮演虎崽奶奶的王健华,她去世也比较早,1976年5月10日就走了。

而扮演李公公的张延呢,他是长影厂的“老生专业户”,1995年离开了这个世界。

扮演冬伢子妈妈的孟宪英,她和陈克然同一年去世。

大家都说,在《红孩子》中,几位反派演员,呈现了绝佳的演技。

长影厂“厂宝级”演员贺汝瑜,出演了一个戏份不多的伪军,但浑身都是戏,令人回味无穷。

而李孟尧出演的黄静波,和安震江出演的肖振五呢,则可以说是“一对活宝”,奉献全片中最多的笑料。

他们精彩的演绎,为影片增色不少,尤其是看安震江的表演,不由令人大呼过瘾。在山洞里,肖振五被孩子们捆绑和关押起来审问的那场戏,安震江呈现了教科书般的演绎,几乎每个表情都惟妙惟肖。

但这三位演员,也已经离世了。

“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滴滴答滴答,滴滴答滴答”熟悉的歌声,再次响起,把我们带到第一次看到《红孩子》这部电影的日子。不知不觉,时光竟然已经过去66年了。这66年的时间里,我们又看过了许多儿童片,但《红孩子》却似乎一直都是我们记忆中特别难忘的一部分,而且从未褪色。

那么今天,当咱们再次说起这部电影,说起它的演员它的插曲,又唤起了各位怎样的回忆呢?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区,与更多喜欢这部电影的朋友,进行互动和交流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