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班、拔苗、掐尖反复出现,中小学生分层教育好还是不好?

近视妞的老爸 2025-02-26 15:51:46

2025-02-24 08:29·近视妞的老爸

新学期开学,上海中心城区某初中的6年级学生瑶瑶从“拔尖群”回到了平行班。半年里两次掐尖筛选。在一些顶级名校和头部高中,拔尖创新人才的相关试点确在推进。今年寒假,包括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在内,国内数十所高校都开出各类冬令营,其中相当一部分都与数学相关。有些高校还与区教育局合作,邀请区域内每所学校推荐2至4名小学生参与相关的数学营项目。

有的学校甚至开设零班,区别于普通班,进入“零班”的学生,每天下午3点到5点要一起赶到附近的对口初中学校,就数学、英语、科创、语文等科目“加餐”。借助集团化办学的优势,提前在初中或者小学“选苗”,成为不少高中心照不宣的做法。

中小学分层教育对学生个人成长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积极影响

符合个体差异:学生在学习能力、兴趣和知识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分层教育能够根据这些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比如在数学教学中,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着重掌握基本概念和运算,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拓展和探究,有助于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增强学习信心:在分层教育体系下,学生与水平相近的同学竞争和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不会因与优秀学生的巨大差距而感到压力过大,当他们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中取得进步时,能够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信心;成绩优异的学生也能在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中不断突破自我,保持学习动力。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分层教育要求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和目标,从而促使他们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习计划,主动获取知识。例如,在分层后的小组学习中,学生需要自主分工、合作探究,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

消极影响

标签化问题:分层教育可能会给学生贴上“优生”“差生”的标签,这种标签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被分到低层次的学生可能会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甚至可能会自暴自弃;而被分到高层次的学生可能会产生骄傲情绪,不利于他们的全面成长。

社交局限:分层教学通常会按照学生的成绩或能力进行分班或分组,这可能会导致学生社交圈子的固化。学生只与同层次的同学交往,缺乏与不同背景和能力的学生交流合作的机会,不利于他们发展多元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

教育资源不均: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可能会将优质的教育资源集中分配给高层次的班级,如经验丰富的教师、先进的教学设备等。这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使得低层次学生难以获得足够的支持和发展机会。

中小学分层教育对学生个人成长既存在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的弊端。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就需要学校和教师采取科学合理的分层方式,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尽量避免消极影响,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分层教育中受益。

背景文字选自:小学生家长受邀到高中座谈?打着“拔尖”旗号,各种“拔苗掐尖”又现!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