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还不到半个月,票房已经接近90亿,预测票房则一路上调到142亿,目前在中国电影票房榜上已经领先第二位《长津湖》差不多30亿,估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哪吒2》票房第一的位置都很难被超越。
且不说票房到140亿,目前片方分账就已经超过30亿,去掉5亿制作成本,25亿都是纯利润。这么大一笔票房利润,分配起来非常简单。
《哪吒2》只有5家出品方,依次为可可豆动画、光线传媒、光线影业、自在境界和彩条屋科技。其中可可豆和自在境界是导演饺子的公司,光线传媒、光线影业和彩条屋是光线系。所以25亿其实就是导演饺子和光线两家分掉了。
在大家都为《哪吒2》票房一路高歌而欢呼雀跃、电影从业者为市场复苏兴奋、开心时,有一个人肯定早就肠子悔青了,而且还是《哪吒2》票房越高,心里越后悔。
这个人就是《大圣归来》《深海》的导演田晓鹏。
光线影业在动画电影这个领域,一直都是坚持要主投主控,自己掌控决定权。
以2023年春节档上映的《深海》为例,出品方为十月传媒、光线和彩条屋,其实都是光线系的公司,后面凝羽动画和橙子映像两家联合出品方,所占份额肯定很少。
而到了《哪吒2》,更不给其他公司染指,全都是导演和光线系的公司,但这里少了一个本该出现的公司,那就是导演田晓鹏的十月传媒。
故事要从《哪吒之魔童降世》说起。这部电影同样是5家出品方,因为是第一部,所以位列第一位的是光线影业,第二位是彩条屋,导演饺子的可可豆位列第三,后面的就是霍尔果斯十月传媒。
霍尔果斯十月传媒的法人就是田晓鹏,公司有份染指《哪吒之魔童降世》当然不仅因为公司拍了光线影业投资的《深海》,更因为十月传媒本身就流着光线系的血液。
查看十月传媒股份构成可知,导演田晓鹏持股62.4%,彩条屋持股28%,而且公司在2020年6月份管理层出现大换血。彩条屋的创始人易巧出任公司联合创始人及总裁,原彩条屋影业总制片人魏芸芸出任公司首席内容官。
不难看出,此时的十月传媒和光线影业的关系更近一步了,只要田晓鹏坚持一下、争取一下,公司就还会成为《哪吒2》出品方中的一员,哪怕份额很低,就算只有10%,如今也能有2亿多入袋了。
遗憾的是,《哪吒2》田晓鹏和他的十月传媒出局,票房卖多少都和他没有一毛钱关系了,作为最接近这部电影的人,田晓鹏等于看到路边有一棵摇钱树而没有抓住,换谁不都得肠子悔青了?
下个问题,为什么《哪吒2》十月传媒出局?
上一部票房50亿,片方分账18亿,去掉成本,利润应该有15亿左右(毕竟上一部比这一部制作成本低很多),其实光线影业、导演饺子和田晓鹏的十月传媒都赚的盆满钵满。续集显然能继续赚钱,田晓鹏不太可能主动放弃这块大蛋糕。
这里插播一点很重要的信息。
《哪吒2》特效总监石超群发文写道:“《深海》的十月团队并非负责殷夫人的特效最终效果团队,而是参与了前期测试工作。”至于有没有负责其他部分不得而知,但石超群的言外之意,十月传媒应该没有参与电影具体制作,只是做了前期测试。
《哪吒2》背后有多达138家公司参与制作,前作的制作量可能少一点,但也有几十家公司参与,本身十月传媒就是专业做动画的公司,又是自家兄弟,自然会优先合作。
于是十月传媒有了参投《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机会,但到了第二部,可能是没有参与具体制作,重要性不那么突出,就被剥夺了参与投资的机会。
那为啥十月传媒没有成为核心制作团队的一员?这又要说回到2020年那次人事变动所带来的战略规划。
《哪吒2》创作周期长达五年,差不多到2024年底才最终制作完成,也就是说第一部上映后,就开始进入第二部的筹备制作了。
一部电影的创作,前期肯定是做剧本、写人物和完成各种概念设定,《哪吒2》真正启动制作阶段最快也要到2020年,我相信,到了这个阶段,十月传媒都是参与其中的。
然而到了2020年6月份,十月传媒发公告宣布人事变动,公告中还有一个重要信息:
在游族影业、光线影业的大力支持下,十月文化获得了《三体》真人院线电影的承制工作,田晓鹏先生将担任导演,易巧先生、魏芸芸女士任制作人。
《三体》将成为十月文化的首部真人院线电影,十月愿迎接全新挑战,竭力完成使命!
新官上任,安排田晓鹏拍《三体》,没办法,《哪吒2》只能放一放,肯定没精力搞了。所以才有了石超群透露的“十月团队只是做了前期测试”,没有了后期制作。制作都没参与,就没有了将制作费转换成投资份额的可能,十月传媒就此出局。
如果只是拿不到票房分红,田晓鹏应该还没有现在这么后悔。实际上,如今的结果,既是他的选择失误、也是光线高层的策略失误。
因为田晓鹏都不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他是西瓜芝麻都丢了。
光线最初定的战略是让田晓鹏完成《三体》的承制工作,目前来看显然是所托非人,田晓鹏的特长是在动画制作上并非真人电影。结果证明,在2020年官宣之后,双方足足浪费了四年的时光,开发所花的钱也付诸东流,剧本写成什么样、有没有开拍不得而知,反正到了去年6月份,王长田在一次论坛上宣布《三体》已确认由张艺谋担任导演:“目前还在剧本创作阶段,在全世界范围内筛选除导演、编剧外的主创人员。”
除非王长田疯了,否则他不可能同时做两部《三体》,左右互搏,很显然田晓鹏四年努力失败,交棒张艺谋重新来过。
巧合的是,王长田宣布张艺谋拍《三体》的时间是2024年6月24日,而十月文化发公告宣布人事变动是2020年6月23日,刚好整四年。
令人唏嘘的是,我们回想2015年上映的《大圣归来》,当时掀起了和如今《哪吒2》一样的全民狂欢、相近的观影盛况,数不清的自来水为其摇旗呐喊,“国漫崛起”的口号不绝于耳。
但电影的成功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大圣归来》的票房止步于9.54亿,如果放到今年春节档会是怎样的成绩呢?
在那之后,《大圣归来》续集迟迟未见,《深海》以不到10亿的成绩落幕,田晓鹏错过了《哪吒2》的投资机会、《三体》项目宣告失败……
同样优秀的导演,同在光线的屋檐下成长,田晓鹏和饺子,在人生和事业的路口上,走上了相反的两个方向。
哪吒2全靠同行衬托
自从看了大圣归来后,对悟空和妖怪有了新认识,不再局限以前西游记封神的老一套。
资本狂欢。劝各位理智点,不看商业电影,管住自己腰包,就是再有钱,吃喝嫖不赌也比赞助这帮孙子好。真要带孩子看也只看记录片
新一波的导演拼的是电影工业的最优解,打造电影宇宙制造超级IP,看谁能把文化输出牌打出去,赚后续文旅的钱能延续几十年还能赚钱,就像IP霸主迪斯尼。
真人电影,演员演技差,看不下去。只能看动画片电影
张艺谋会拍个球的三体。硬科幻该谁去拍
喜欢看动画片的人真的多吗?
张导的片,几乎都没看
一看姓张的就知道,三体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