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厉害的人:不内耗

叶文稿的文字世界 2025-01-31 18:35:25

网上有个热门话题:为什么人要远离内耗?

有个回答说:真正厉害的人,都会远离内耗,所以你是要自己做一个厉害的人?还是做一个时常羡慕别人厉害的人?

寥寥几字,就告知了我们一个人但凡想要变得厉害,就要学会远离内耗。

这种以结果为定论的逻辑,也的确在反面上说明了很多人身上存在的一个问题:喜欢内耗,于是人生平庸。

人心本就复杂,何况活于人世间。

如果时常内耗,习惯内耗,又如何掌控得了自己的生活?

其实,生活里,那些喜欢内耗的人,不用别人动手,自己就把自己给坑了。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

“当我回顾所有的烦恼时,想起一位老人的故事,他临终前说:‘一生烦恼太多,但大部分担忧的事情却从来没有发生过。’”

人生当中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

一件不会发生的事情,你去担心了,就浪费了自己一点担惊受怕的时间。

十件不会发生的事情,你去担忧了,就浪费了自己十点担惊受怕的时间。

如此一旦养成了习惯,习惯了自我内耗,岂不是你的一生都在多余内耗、白白浪费时间里度过?

生活内耗要远离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主人公别里科夫,此人平日里最为内耗,面对每日的生活,他总是忧心忡忡。

一时担心出门会下雨,所以哪怕当下是晴朗的天气,也会逼着自己带上雨伞,甚至是穿上雨鞋。

这种平白无故的想法和执念,也许别里科夫自己会觉得这是一种有备无患、谨慎理智的表现。

但是,过度的不放心和猜疑,说到底就是一种神经症。

对自己、对未来的恐惧,以及对生活产生了极度的不安全感,所以才会幻想着各种各样的坏事很有可能会降临在自己身上。

我们会发现,生活里总有一些人,把畏首畏尾当作谨小慎微,将自欺欺人当作深思熟虑。

于是,最终活成了别里科夫,常年活在自己臆想的、虚假的世界里。

这个虚假的世界,就像是一个“套子”,无休止地、贪婪地汲取着一个人的心智,蒙蔽着心灵,更是束缚了一个人的思维。

内耗不止,生活越过越愁苦,越迷茫,越焦虑,越痛苦。

心理学家于德吉说过:

“生活里时刻都有挑战,挑战本身不会带来痛苦,自我斗争引发的内耗,才是痛苦的根源。”

所以,生活要想过得好,远离内耗少不了。

哪怕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也要告诉自己勇敢面对,拿出行动去处理就好了。

至于得到的结果好不好,以及在与人一起处理问题时所展现出来的态度、风格、心态好不好,都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尽可能地减少内耗,将重心放在问题上,而不是由问题衍生出来的其他事物上。

所以,妥当地安放着自己的灵魂,妥帖地运用自己的专注力,集中精神和力量去做好当下就足够。

人情内耗别纠缠

生活里有内耗,自然人情上也有。

甚至对于很多人而言,自己的痛苦,就在于与他人产生了交集和关系所引发的。

确实,人情世故里的亲情、爱情、友情等等,这些关系不管哪一种都是千丝万缕般复杂。

于是,我们但凡融入进去了,或是迫不得已加入进去了,自然难免会遇到一些烂人、烂事。

然后,这些烂事、烂人又可能会不断地消磨着自己的耐心、脾性,甚至遗留下了一种内耗的毒瘤。

白居易曾叹:

“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复间。”

在人世间里长途跋涉,不是难在跋山涉水,而是难在人情上。

因为人情复杂,人性残酷,人心多变,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可能说变就变。

最折磨人心,最易内耗的,莫过于人情世故上的是非恩怨。

《增广贤文》有言:

“有钱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活到一定年纪,我们或许就会明白,人心是最现实的,在高处时看不见,在低谷时一眼就能看穿。

有钱有酒,个个都舔着脸过来跟你称兄道弟,一旦有了难关,不见得有任何人来助帮。

倘若你因此变得后悔结识那帮人,不断地咒骂那些人,可实际上,这种以内耗来发泄的方式,只会让你越陷越深。

《致命人脉》中有这样一句话:

“人情是开路的剑,也是自缚的茧。”

看到人心的多变,人性的复杂,我们只能“敬而远之”,而不要有改变它的执念和想法。

因为不管你怎么努力去筛选,去辨别,去改变,最终人性的回馈都会打得你措手不及。

与其一心一意想要改变,不如顺其自然,回归自我,利用好人情上的作用,避免人情上的负能量。

正如屠呦呦所说:

“用人情交出来的朋友只是暂时的,丰富自己永远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

然后,一边丰富自己,一边维护好人情。

不纠缠、不纠结、不奢望、不越界。

人生内耗要遏制

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曾说:

“所有的消极都是心理时间的累积和对当下的否定造成的。

不安、焦虑、忧虑、一切的恐惧都因过度关注未来而引起。”

人活着,本就是一件相当苦人、累人的事,如果连自己也推力一把,不断地自我内耗,那就难上加难了。

一旦陷入在过度的焦虑和失意之中,不断地耗费着心理时间和精力,就难免会产生更大的损伤和更多的损失。

最终,我们便容易在这么一种不断纠结、焦虑、彷徨不安的心境下,啃噬着心灵,湮灭着心智。

杨绛先生曾说:

“我们曾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人生在世,要活得清醒一点,明白一些,对于一些明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就不要杞人忧天了。

与其停留在原地不断地自我内耗,不如让自己马上行动起来,甩开迷茫和焦虑,遏制内耗,重振旗鼓,用执行力来驱散内耗力。

当我们逐渐变得足够强大,便可以卸下内耗,丢掉焦虑,拿出平实简单的心虚,纯粹地做好自己,收获朴实而美好的生活。

0 阅读:0

叶文稿的文字世界

简介:心理,情感,拆解、拼合。世界无温度,唯有心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