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日军企图西渡黄河,毛主席命令八路军王牌出战,结果如何?

历史堵塞 2024-10-31 02:33:56

1938年日军企图西渡黄河,毛主席命令八路军王牌出战,结果如何?

1938年春,日军20师团与108师团在晋西南地区蠢蠢欲动,企图通过占领黄河渡口西渡黄河,直逼陕甘宁边区。在这危急时刻,八路军115师临危受命,在隰县、午城、大宁一线布下天罗地网。当时,115师师长林彪因伤在延安养伤,由343旅旅长陈光代理师长,罗荣桓任政委。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精锐部队,八路军将士以劣势装备展开了一场围绕午城的殊死较量。经过6天激烈战斗,八路军不仅成功阻击了日军西进的企图,更是取得了歼敌1200余人的辉煌战果,创造了一个堪比平型关大捷的战争传奇。

战火纷飞铸就抗日英雄

1937年秋,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一战成名。这支英勇的部队从此声名鹊起,在晋北到晋南的战场上所向披靡。

他们连战连捷,在广阳、兑九峪、川口等地区打出了赫赫威名。这支百战劲旅不仅战功赫赫,更赢得了当地百姓的衷心爱戴。

1938年初,日军的铁蹄踏遍了晋西大地。他们占领了黄河沿岸的重要渡口军渡和碛口,炮火不断轰击着河对岸。

日军的战略意图昭然若揭:他们妄图渡过黄河,直捣延安的红色心脏。这一威胁令陕甘宁边区的安全岌岌可危。

就在这危急时刻,一个意外事件打乱了八路军的部署。3月初,在晋西南的战场上,115师师长林彪遭到友军阎锡山部队的误伤。

这位战功赫赫的名将不得不被紧急送往延安治疗。危难之际,343旅旅长陈光临危受命,担任代理师长。

整个115师的指挥体系随之调整:罗荣桓继续担任政委,343旅686团团长李天佑升任代旅长。原本的团政委杨勇则身兼两职,担任代团长。

这支王牌部队虽然换帅,但丝毫不影响其战斗力。他们依然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和严明的纪律。

在毛主席的直接指示下,115师主力迅速展开行动。他们选择在隰县、午城、大宁一带布防,准备给日军以迎头痛击。

这三个地区构成了一个重要的战略防线。它们不仅控制着通往黄河的要道,更是阻挡日军西进的关键屏障。

在这片战场上,八路军将士以及当地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每当取得胜利,他们都会和当地群众一起庆祝。

这种军民一家亲的场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显得格外珍贵。它不仅温暖了战士们的心,更坚定了他们保卫这片土地的决心。

欢歌曲散战火起兵锋急

1938年3月14日的上午,午城镇难得热闹了起来。八路军343旅旅部、汾西游击支队和当地百姓正在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联欢会。

685团火线剧社的战士们在临时搭建的戏台上表演,老百姓都被这些生动有趣的节目逗乐了。台下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整个小镇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就在这欢乐的时刻,343旅突然接到了一个紧急电报。师部侦查科报告说,一股日军正从临汾出发,经过蒲县向西推进,已经快要逼近隰县午城镇了。

联欢会不得不紧急结束,343旅旅部立即进入战备状态。午城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它处于临汾、蒲县通往隰县、大宁的三岔路口。

115师早有准备,他们的师直属警备连已经在午城以东设立了警戒线。当天中午,警备连就和日军的先头部队遭遇,敌人大约有五六百人。

警备连抢占有利地形,抢先开火,和日军激战了整整两个小时。这场遭遇战打得相当漂亮,毙伤了一百多个鬼子。

但是日军的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赶来,警备连不得不且战且退。他们又在午城西北的高地上死死牵制住敌人,为机关人员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

到了下午两点左右,约四千日军占领了午城。他们分兵留下部分兵力驻守,主力继续向西推进,当天傍晚又占领了大宁县城。

然而,日军占领大宁后却没有继续前进。他们既没有去抢占黄河渡口马斗关,也没有追击115师警备连。

这是因为日军的补给线还没有跟上,他们只能固守待援。这给了八路军一个难得的战机。

115师的陈光、罗荣桓等首长对这片地形了如指掌。他们发现午城一带的地形和平型关极为相似,非常适合打伏击战。

为了充分利用地形优势,他们决定以午城为中心,以大宁的罗曲、蒲县的张庄、井沟为两翼,分三段实施作战。

343旅在15日傍晚开始行动,各部队向大宁以东的罗曲、午城、井沟一线集结。他们在公路两侧的沟里和山坡上设下了埋伏。

343旅的兵力分布很有讲究:旅部和686团主力在井沟以西,负责阻击从蒲县方向来的敌人;686团的另一部分则三面合围午城,伺机歼敌;685团则在大宁和午城之间摆开阵势,防止大宁的鬼子回援。

根据当时的战场情况,343旅的兵力并不充足。685团的二营已经被聂荣臻带去了晋察冀根据地,而且343旅在2月下旬的川口遭遇战中伤亡了约600人。

即便经过休整和补充,343旅的总兵力也不到5000人。而敌人在大宁和午城就有4000人,隰县的日军随时可能增援,再加上从蒲城方向来的援军,形势十分严峻。

面对这种情况,陈光向阎锡山的晋绥军发出了请求,希望他们能在隰县附近佯动,牵制敌军。除此之外,汾西游击支队也参与了这次战斗任务。

尽管汾西游击队装备简陋,平均五个人才有一杆枪,而且大多是猎枪或鸟铳,但他们仍然勇敢地投入了战斗。就这样,一场大战的序幕即将拉开。

伏击封锁歼敌军连战捷

3月16日的清晨,驻扎在午城的日军派出了一支辎重部队。这支部队约有200多人,赶着100多匹骡马,装载着大量军需物资,准备给大宁守军运送给养。

当天深夜,这支日军部队行进到大宁县罗曲村附近。685团的将士们早已在路两边的沟里严阵以待。

杨得志团长一声令下,埋伏的部队火力全开。这场战斗仅仅持续了一个小时,200多名日军就被全部歼灭,一个也没能逃脱。

缴获的战利品中,主要是饼干和牛肉罐头。这些牛肉罐头一个大的就有十几斤重,小的也有两三斤,成了八路军将士们难得的美味。

115师首长和李天佑旅长判断,敌人吃了这个亏,必定会加强防范。他们预计日军会从隰县或者蒲城方向给大宁提供补给,而大宁的驻军也会出城接应。

李旅长立即命令686团截击日军的后续辎重部队,并向团长杨勇强调,绝不能让敌人的物资进入大宁。各部队迅速调整部署,于17日凌晨完成战前准备。

17日一大早,果然从蒲城方向驶来了60多辆日军汽车。这支车队浩浩荡荡地向大宁运送物资。

当车队行驶到井沟以西时,进入了686团的伏击圈。343旅工兵连事先布置的钉板立功了,第一辆汽车的轮胎被扎破。

后面的车辆纷纷跟上,造成了拥堵。就在日军士兵下车更换轮胎的时候,686团团长杨勇下达了攻击命令。

战斗异常激烈,其中几辆运兵车上的100多名日军,在轻重机枪的掩护下,冲开了686团的包围圈。十几辆汽车也趁机突围,逃进了午城镇。

这些突围的日军继续向大宁方向逃窜,但没跑多远就遭到了685团的猛烈打击。在一轮激战后,残余敌军只得退回午城。

就在这时,大宁方向又来了500多名日军,还拖着两门大炮,试图接应他们的辎重部队。685团团长杨得志亲自坐镇罗曲村指挥战斗。

日军发动了多次强攻,都被685团成功击退。一时间,685团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但由于从午城突围过来的敌军人数不多,他们顽强地顶住了压力。

大宁到午城的路比较窄,日军虽然兵力众多,却难以展开。而且汾西游击队两三千人正在大宁城西边制造声势,牵制着敌军。

井沟公路这边,686团一鼓作气将剩余的日军车队全部歼灭,毙敌200多人。这一次的战利品主要是毛毯、被褥和大米,这些都是部队急需的物资。

当天下午,115师首长来电询问战况,担心连日作战的343旅各部队是否还能继续作战。旅长李天佑表示,部队依然斗志昂扬。

杨勇团长对日军车队有漏网之鱼耿耿于怀,坚决要求由686团独立攻下午城镇。师首长和李旅长经过研究,决定让685团一部配合686团,趁夜突袭午城。

军民协力战果丰歼敌锋

17日深夜,八路军的突击部队各就各位。685团两个连悄无声息地摸到午城东北方,主力继续负责阻击大宁方向的敌军援兵。

686团3营在何中伟营长的带领下,采取了一个大胆的战术。他带领一个尖刀班化装成日军,趁夜色混入了午城镇。

这场战斗打得干净利落,内外夹击的战术发挥了奇效。天还没亮,八路军就占领了午城的各个据点。

战果统计显示,八路军在夜袭午城时缴获了72辆汽车和3000袋大米等物资。大部分敌军趁夜色突围逃窜,约有50多人被当场击毙。

18日的战斗更为激烈,日军派出侦察机在午城、大宁一带盘旋侦查。当天下午,日军108师团的800多名步骑兵和一个炮兵中队,在飞机的掩护下向午城推进。

幸运的是,晋绥军牢牢钳制住了隰县的日军,使其无法分兵南下增援。这为八路军创造了各个击破的有利条件。

当敌军抵达井沟一带时,他们率先向路两边的山坡和沟里发射炮弹,试图摸清八路军的部署。686团和汾西游击支队埋伏在井沟至张庄两公里多长的战线上,沉着地等待战机。

战斗异常惨烈,鬼子虽然措手不及,但反应迅速。一部分敌军迅速占领了张庄以南的山坡,大部队则窜入井沟和张庄村固守。

与此同时,大宁县城涌出上千日军,向685团阵地发起猛攻,急于与援军会合。在杨得志团长的指挥下,685团凭借有利地形,将敌军牢牢控制在公路上。

李天佑旅长亲临一线,指挥686团主力分割包围井沟和张庄的敌军。另一部分部队则与游击队一起围攻张庄南的高地。

日军的援军不断增多,6架飞机轮番轰炸、扫射八路军阵地。被围的日军借机突围,张庄以南高地上的敌军成功逃回蒲城,但井沟和张庄的敌军依然被压制在窑洞里。

陈光师长当机立断,命令685团一部火速增援686团,同时调来师警备营加入战斗。战斗持续到傍晚,井沟和张庄的日军在飞机掩护下,孤注一掷向游击队阵地发起冲锋。

游击队虽然弹药已尽,但他们用长矛大刀与敌人展开肉搏。七八个游击队员对付一个日军,靠着精湛的武艺,将敌人赶回窑洞。

夜幕降临后,343旅各部和115师警备营组成战斗小组,逐个清剿窑洞里的敌人。战斗一直持续到19日拂晓,除了100余名敌军逃脱外,其余全部被歼灭。

这场历时6天的战役,八路军共歼敌1200余人,缴获了4门山炮和大量武器装备、军需物资。115师付出了500余人的伤亡代价。

战后,孤立无援的大宁日军被迫东撤。午城大战的胜利成功挫败了日军西渡黄河的企图,极大鼓舞了抗战军民的士气。

这场战役的胜利与晋绥军的配合密不可分,八路军对此表示衷心感谢。战后,115师主力继续向汾阳、太原方向挺进,开辟新的敌后根据地。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