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电影市场火爆得不得了,票房和观影人次都创新高,《哪吒之魔童闹海》更是一骑绝尘,台湾那边都看傻眼了,感觉大陆电影业发展太猛。
春节档的票房简直疯了,95亿多,这数字看着都眼晕。以前觉得七八十亿就很了不起了,现在直接冲到90多亿,真不知道明年会不会破百亿。这么多人挤电影院,也是够拼的,1.87亿人次,想想全国差不多每七八个人里就有一个人去看电影了。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电影票价也不便宜,动不动就七八十,要是便宜点,没准观影人次还能再高点。
春节档这么火,跟几部大片同时上映有关系。《哪吒》《流浪地球》《唐探》这几部,每一部都有噱头,观众选择多了自然愿意进电影院。再加上现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看电影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特别是过年这种时候,全家一起看场电影,也是一种团圆方式。
不过这么多人扎堆看电影,也给影院带来不小压力。听说有的地方电影院都爆满了,一票难求。有的人好不容易买到票,结果发现座位不好,看着难受。还有人抱怨说人太多了,看电影的氛围都被破坏了。这么想想,以后春节档的电影票是不是该提前很久就开始预售,好让观众有更多选择。
《哪吒之魔童闹海》这片子真是厉害,8天多点就冲到57亿多,直接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这速度也太快了,感觉就是眨眨眼的功夫。之前的冠军是《战狼2》吧,那可是神话一样的存在,没想到这么快就被超越了。不过仔细想想也不奇怪,《哪吒》这片子确实有料,特效做得好,故事也吸引人,而且还是春节档上映,观众基数大。
说起来《哪吒》能这么火,跟它的制作团队也有很大关系。听说他们花了五年时间打造这部电影,光是特效镜头就用了1900多个。这么算下来,平均每天都要完成一个特效镜头,工作量可想而知。而且他们还把传统文化融入进去,让观众看得既新鲜又亲切。这种匠心精神确实值得敬佩。
不过话说回来,《哪吒》这么火爆,会不会给其他电影带来压力毕竟一个人的时间和金钱都是有限的,看了《哪吒》可能就没精力看其他片子了。希望其他电影也能有好的表现吧,毕竟百花齐放才是最好的局面。另外,《哪吒》的成功会不会引发一波神话改编的热潮感觉以后可能会看到更多这类题材的电影。
台湾那边的媒体看到大陆电影市场这么火爆,都惊呆了。他们报道时用的词都觉有点不敢相信的意思。确实,以前可能觉得好莱坞才是电影的天下,现在看来,中国电影市场的潜力是真的大。不过这也正常,毕竟中国人口基数大,市场自然就大。
有意思的是,台湾媒体特别关注《哪吒》这部电影。可能是因为哪吒这个形象在台湾也很熟悉吧,看到大陆把这个传统形象演绎得这么成功,他们既惊讶又羡慕。有些台湾观众看完电影后说,这才是中国人自己的故事。这种认同感挺有意思的,说明文化还是能拉近两岸距离的。
不过台湾媒体也有点担心,因为今年台湾好像没什么像样的贺岁片。反观大陆这边,春节档前三名都是本土电影。这种对比确实挺明显的,难怪他们会觉得忧心。但是话说回来,电影市场本来就是起起落落的,没必要太悲观。说不定明年台湾就会有好片子出来呢。重要的是要多交流,取长补短。
看到《哪吒》这么受欢迎,就能感觉到大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真的很高。这部电影把传统神话故事重新演绎,加入了很多现代元素,但核心还是中国传统文化。观众能接受,说明大家对自己的文化还是很有自信的。这种文化自信挺好的,既不排斥外来文化,又能坚持自己的特色。
其实不只是《哪吒》,最近几年很多受欢迎的影视作品都有浓厚的中国元素。比如《长安十二时辰》《大圣归来》等等,都是把传统文化和现代表达方式结合起来。这种趋势挺好的,既能传承文化,又能吸引年轻人。不过话说回来,光有文化元素还不够,最关键的还是要讲好故事,制作要精良。
有意思的是,这种文化认同不只在大陆,在台湾也有体现。有台湾观众看完《哪吒》后说,这是中国人自己的故事。这种认同感挺难得的,说明文化还是能拉近两岸距离的。不过也有人担心,会不会过度强调传统文化,反而限制了创新这个平衡确实需要把握好。
从《哪吒》的成功可以看出,大陆电影工业的实力确实很强。特效制作精良,剧本编排巧妙,营销手段高明,各个环节都做得不错。有台湾评论员说,大陆在影视业的发展已经走在时代尖端了。这评价虽然有点夸张,但也反映出大陆电影业的进步确实很快。
相比之下,台湾电影业似乎遇到了一些困境。今年春节台湾居然没有推出本土贺岁片,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有人说台湾电影题材自我设限,连大陆车尾灯都看不到了。这话说得是不是有点过了不过确实,台湾电影市场这些年发展得不太理想,值得反思。
其实两岸电影业各有优势,如果能多交流合作,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台湾在艺术片、文艺片方面有很多经验,大陆则在商业运作、特效制作等方面更胜一筹。如果能优势互补,没准能拍出更多好片子。不过现实中可能有各种困难吧,毕竟两岸关系复杂,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合作的。
电影火了,周边产品自然也跟着火。《哪吒》《唐探》这些电影都推出了不少衍生品,而且卖得还挺好。《哪吒》的盲盒玩具听说都脱销了,有的地方要排到4月才能拿到货。这种现象挺有意思的,说明观众对电影的喜爱已经延伸到了日常生活中。
不过话说回来,衍生品市场这么火爆,会不会有点过头了有人担心会不会本末倒置,为了卖周边产品而不是为了讲好故事来拍电影。这种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商业利益的诱惑很大。但是从长远来看,只有真正优秀的作品才能持续吸引观众,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所以关键还是要把电影本身拍好。
另外,衍生品市场的火爆也反映出电影产业链的完善。从创意到制作,再到营销、衍生品开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是好事,能带动就业,促进经济增长。不过也要注意,不能过度商业化,要保持创作的初心。毕竟电影首先是一门艺术,是用来讲故事感染人的。
看着春节档这么火爆,真觉得中国电影正在迈向新的高度。票房创纪录,观影人次创新高,优秀作品不断涌现,这些都说明中国电影市场正在蓬勃发展。而且不只是市场规模在扩大,电影的质量也在提升。像《哪吒》这样的作品,无论是制作水平还是文化内涵,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不过话说回来,发展得这么快,会不会有点虚热有人担心会不会像房地产那样,突然就泡沫破裂了。这种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任何行业发展太快都可能带来风险。但是从长远来看,只要有好的作品,有观众的支持,电影行业就会持续发展。关键是要保持创新,不断提高质量。
另外,中国电影要真正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听懂,如何在保持文化特色的同时又有国际视野,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不过现在的势头很好,相信只要坚持努力,中国电影一定能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毕竟我们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这些都是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