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局传来好消息,造假国企免于退市,股民深夜开香槟庆祝

灰鸽观看 2025-04-20 03:48:00

一般来说,证监局是不会传出什么好消息的,要么是立案通知,要么是处罚通知,不过,对于上市国企*ST围海来说,近日收到的来自宁波证监局的行政处罚通知还真就是好消息。

早在2023年7月,*ST围海因涉嫌信披违规被宁波证监局立案调查,然后2023年12月,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出炉,*ST围海2018-2022年期间部分年份存在财务造假。

注意,是部分年份,不是全部年份,但2024年1月,*ST围海却以会计差错的名义对2018-2022年连续5年的财务数据进行了调整。

当然,*ST围海并不是说主动承认自己5年都造假了,而是想着反正要调整数据,干脆一次性把需要调整的都调整了。

然而,这对证监局来说就不一样了,就需要对*ST围海发布的会计差错进行重新审查,重新判断到底是差错还是造假,处罚结果也会不一样。

当然,按照当时对财务造假的处罚条款,造假3年、5年的性质都差不多,也就是罚款金额上少一点、多一点的问题。

但好巧不巧的是,就在这个档口上,两市交易所发布了关于财务造假的退市新规,而其中有一条对*ST围海来说很要命。

退市新规规定,以2020年为起始点,如果上市公司存在连续三年及以上财务造假的,就将被认定为构成重大违法,要被强制退市。

两个判定条件,第一,造假行为发生在2020年及以后,第二,时间上满足连续三年,*ST围海更正的5年财务数据中,2020-2022年刚好都满足。

于是,宁波证监局立刻给*ST围海发出了《退市风险提示函》,表示要重新审查,并重新出具处罚结果。

审查什么呢,如前所说,审查到底是会计差错,还是财务造假,如果是前者,罚款了事,但如果是后者,那就对不起了,强制退市。

这一突如其来的政策变故,一下子把*ST围海架到了火上,不仅是*ST围海的国资实控人懵了,股民也懵了,大家也就开始了提心吊胆的痛苦等待。

这一等就是近一年,近日,宁波证监局终于发来了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最终认定,*ST围海2021、2022年连续两年财务造假,但2020年没有。

也就是说,*ST围海过关了,不会被强制退市了,退市风险解除了,这个处罚告知书当然就是好消息了。

国资实控人松了口气,*ST围海的股民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下了,甚至有股民表示,深夜看到这一消息时,立刻从床上爬起来开香槟庆祝。

*ST围海的财务造假让身为实控人的浙江余姚国资操碎了心,但埋下财务造假这个大坑的却另有其人,余姚国资是2022年6月才接盘的,一切都是前任惹的祸。

其实,从 “围海” 这个名字就可初步窥探*ST围海的核心业务领域。

*ST围海的历史可以追溯至 1988 年由浙江省水利厅出资设立的浙江省水利厅围垦开荒机具管理站,早期主要从事围海工程相关业务,包括海堤修筑、海域围割以及围垦开荒等。

浙江省拥有丰富的滩涂资源,自 20 世纪 50 年代起,当地便掀起了筑堤造田、围海造田的热潮,众多滩涂经改造后成为良田,这一历史背景为围海股份前身的设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发展初期,主要以机具销售为主营业务,随着业务的拓展逐步涉足工程项目领域,先后用过浙江省围垦工程处、浙江省围海工程公司等名字。

2003 年,围海工程公司开启国企改制进程,公司管理层、职工出资,与国资共同设立了围海股份有限公司。

虽然仍有国资,但占比只有10%,管理层、职工及社会自然人占了90%,围海股份本质上已经是民营企业了。

后来2007年,国资仅有的10%也卖给了管理层,围海股份变成了百分之百的民营企业,并于2011年成功登陆A股。

围海股份的业务模式其实很传统,上市之后也比较稳健,不说大富大贵,至少衣食无忧,直到2017年结识了新三板挂牌的上海千年城市规划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后,变天了。

“千年设计”,顾名思义,干设计规划的,这类公司,其实真正强的也不是设计,而是资源关系,也就是说手里有项目。

围海股份上市之初的营收就有13亿,干了6、7年后,也才20亿,实控人们对这个发展速度不满意,急切希望通过并购快速扩张。

围海股份想要规模,千年设计想上主板,双方一拍即合,2018年,围海股份以现金加发行股份的形式收购了千年设计。

看起来这是一场完美的规模经济合作,然而,围海股份把千年设计娶回家后发现,规模看似有了,但经济没了,围海股份2019年就开始陷入了亏损。

更糟糕的是,从2020年开始,连规模也没了,围海股份营收大幅下滑,而围海股份的财务造假就是从千年设计并入围海股份的2018年开始的。

或者准确地说,千年设计就是造假的源头。

造假动机也很好理解,千年设计的原股东们是做了业绩承诺的,为了不让装进兜里的钱再被掏出来,也就铤而走险了。

不过,围海股份整体的崩盘却不能全推到千年设计头上。

围海股份造假利润总共也才4.7亿左右,但围海股份2019年以来累计亏损额超过23亿,这意味着,即使没有千年设计,围海股份暴雷也是迟早的事。

尤其是围海股份的实控人们,竟然莫名其妙欠了一屁股的债,连共同组建的公司都破产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浙江余姚国资才接盘成为了围海股份的新实控人。

如果简单概括围海股份的前世今生,管理层在有搞头的时候通过MBO成了公司的控制人,然后把公司搞得差不多了,又卖回给了国资,还给国资埋了一个大坑。

如今随着证监局调查结果出炉,连续财务造假可能被强制退市的这个坑算是勉强填平了,但如何赚钱,还需要国资拿出新的治疗方案。

当然,免于退市就已经是万幸了,活着,至少就有希望。

0 阅读:416
评论列表
  • 2025-04-20 11:06

    不管是国企民企,造假欺诈直接惩罚责任人,如大股东高管,罚得它们倾家荡产,牢底坐穿。而不是处罚公司,处罚公司实际上是让普通投资者倾家荡产血本无归,成了大股东高管的背锅侠。

灰鸽观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