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安
对于朱安这个名字,或许大家都不熟悉。如果提及他的丈夫-鲁迅,就清晰了。作为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她的一生有多心酸。旧思想毒害的她,作为鲁迅的妻子,极大的思想反差,造就了她后半生的悲剧。鲁迅作为她的大先生,一辈子都没有给到她想要的幸福。
朱安,1878年出生于浙江绍兴。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的她,依旧逃不过旧社会陋习-缠脚,学习作为一个大家闺秀应有的品质:懂礼仪、性格温厚、女红、足不出户、恪守本分。
1899年,通过亲戚介绍,朱安与鲁迅定下婚姻。其实这桩婚事鲁迅是完全不知道的,周老太太看上了朱家大小姐,此时朱安已经二十多岁,在当时那个社会足够被人议论了。就这样,两家父母互相满意,两家定下了婚约。真真的一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社会包办婚姻。鲁迅没有过多地违拗母亲,默认了这门婚事。他也做出了让步,希望自己未来的妻子能够学习新思想,成为一个新时代女性,所以他提出让朱安放足并到学堂学习。只是深受旧社会思想毒害的朱家,觉得放足和上学都是违背女子恪守本分的原则,所以没有同意,依旧用旧时礼仪教习她。也许这是一次拉进他们之间距离的好机会,可惜朱安没有抓住。鲁迅没有太多的反抗,只是以不提结婚为由一直拖着这桩婚事。
就这样过了7年,朱家和周家都很着急,毕竟朱安已经变成了那个时代的黄金剩女。于是周老太太以生病为由把鲁迅骗婚家完婚。鲁迅还是没有反抗,完全按照家里准备的流程一步一步地进行着,让家里很多人都诧异这种表现。朱安听说大先生喜欢大脚女子,所以在结婚的时候故意穿了一双大鞋,以至于再下轿的时候鞋子掉了下来,种种举动,引起了鲁迅心里更大的反感。他没有言语,但是他的行动却表明了她的态度。那一夜,鲁迅没有理会他的新婚妻子,没有任何交流。第二天她搬进了书房,第三天他远渡日本,留下了新婚妻子一人独守空房。
这一去,就是十三年。鲁迅曾对友人说过:“她是我母亲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负有一种赡养的义务,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如他所言,朱安好像是周老太太的“太太”一样,在鲁迅离开后孤独的陪伴了老太太十三年。十三年来的每一天,她都是勤勤勉勉地照顾着家里的大大小小事件,毫无怨言。她一直在等待着鲁迅的回心转意,她觉得他所做的一切总有一天会感动他,她在努力地向他靠近。只可惜一切都是徒劳的。
朱安和周老太太
在漫长的三十年婚姻生活里,她一直顶着“鲁迅夫人”的空名声,她以为她的痴心可以换来大丈夫的关注,只是没想到,等待她的是鲁迅爱上了别的女子-许广平,并与之生下孩子。这个打击对她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只是从小接受旧思想的她,很快转变自己的思想,她善待许广平,并把她的孩子当初自己的孩子。在她看来,只要是大先生的孩子,她都有义务照顾好。
鲁迅去世后,她依旧恪守本分。她知道照顾好婆婆是大先生最大的心愿,同样也是她缅怀大先生的一种方式吧,或许这种想法只是安慰自己而已。在周老太太去世后,朱安的生活一度十分困窘,无奈只能拿出鲁迅遗作变卖。许广平写信制止,鲁迅的其他好友也纷纷前来阻止,这一刻朱安爆发了,也许是心中的委屈足够大时,她发出了:“你们总说鲁迅遗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鲁迅遗物,你们也得保存保存我呀!“。这是属于她的呐喊声,在被世人遗忘时所发出的。
1947年6月,朱安一个人孤独的离世,死时身边没有任何人。她曾期盼的死后与大先生埋葬没有实现,死前想见一见许广平和周海婴也没有实现。一个人孤独地躺在了西直门保福寺处。
我们评判朱安的一生是悲惨的,她一生没有得到爱人的关注,没有享受过作为一个女人应该体验的人生。但是她作为鲁迅的妻子,而被后人所关注。所有究竟悲惨与否,其实朱安才是最有资格的评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