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琼华
对于张琼华这个名字大家是陌生的,但是提到郭沫若,大家就清晰了。对于郭沫若的评价,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所以对于他我们不做过多的讨论。
张琼华,这个嫁给郭沫若68年的女子,却独守了68男的空房,一生只见过郭沫若4次面。一生都在孝敬公婆、恪守妇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无尽的等待中消耗着那仅仅的希望,用一生的等待成就了一个旧时女人妇道。
张琼华,1890年生于四川,虽然没有出生书香世家、官宦人家,但是他们家在当地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张琼华缠裹脚、上过私塾。而此时郭沫若的母亲已经开始给儿子张罗媳妇,前来说亲的人很多,郭母偏偏相中了张琼华,她在儿子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把这门亲事定下了。
在那个年代,婚姻自古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没有做主选择的余地。偏偏那又是个新时期,辛亥革命爆发,郭沫若被新式思想所冲刷,他怎么肯甘心接受。如若娶到的妻子是个美女,他还是可以接受的。当他们举行完婚礼,郭沫若掀开盖头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受骗了,他甚至用“一只猩猩”来形容自己的发妻,再往下看是一双三寸金莲,于是气愤地拂袖而去,扔下张琼华一人独守新婚空房。挨到第五日,郭沫若便乘船回成都,第二年便东渡日本。而张琼华就这样被扔在了郭家,被囚禁在了郭家,她每一天都期盼着自己的丈夫能够回来与她共度人生,只可惜一切都是渺茫,她每天做的就是侍奉公婆,打理郭家大小事务。
而张琼华再次见到自己的丈夫时,是公公重病卧床,已昏迷不醒。此时已高官厚爵的郭沫若携新妻子于立群告假回来探望。当父老乡亲都围着已经升官发达的郭沫若转悠时,张琼华默默的一个人站在人群后面看着她的丈夫和新妻子。这是她26年后再次见到自己的丈夫,而此时他已成为别人的夫,别人的父。
26年的时间,一切都变了,一切又都没变。家中还跟他走的时候一样,与郭沫若有关的一切都被张琼华好好保存着。郭沫若带着感动给她下了跪,这一跪更是跪到了张琼华的心里。似乎这些年的等待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很快郭沫若就走了,四个月后父亲去世再次回来,这次张琼华把自己的主室让给了郭沫若和于立群,在于立群坐月子期间更是精心照顾,仿佛不仅仅是他们的孩子,也是她的孩子。
解放战争后,张琼华的生活变得无依无靠,开始变卖家产。有身边人给她出主意,让她给郭沫若写信要生活费,自尊心极强的她怎么可能做。最终还是被现实打败,他没有什么可典当的了,所以写信给郭沫若要了最低的生活费,而郭沫若很快把钱打了过来,并随着稿费的收入增加 也每月增加生活费。
1963年,张琼华去西安看亲戚,受身边人的鼓励,她去了北京,被郭沫若热情款待,还专门派人带她游山玩水。这让她回去以后好一番炫耀。
1976年,郭沫若的去世后第二年,她的两个女儿到乐山参加研讨会,特意去看望年近九十的张琼华,并亲切地喊她妈妈。这一句妈妈,是她嫁到郭家的第67个年头换来的,放佛这一辈子都是值得的。
1980年,九十岁高龄的张琼华去世。她用自己的一生守护了只相处五天、只见过四次面的丈夫一辈子。她是悲剧的,但是那个时代,悲剧的不止她一个。但是她用自己的信仰扶持着自己走完一生,是值得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