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殖领域中,狮头鹅作为一种颇具特色的家禽,有着独特的价值和养殖要点。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狮头鹅夜间补光以实现产蛋提升的方案,尤其是在封闭式鹅舍中光照分段调控的相关内容。
狮头鹅,这名字听起来就威风凛凛的。它体型特别大,头部像狮子的头一样,羽毛丰满,模样很是威风。这种鹅可有不少优点呢,它的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蛋的品质也还不错,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不过呢,在养殖狮头鹅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不少痛点。就拿产蛋来说吧,和其他养殖动物一样,存在着产量和品质难以稳定提升的问题。就像在南方一些湿热地区,比如广东的一些农村散养户,虽然鹅的养殖数量不少,但是由于气候潮湿炎热,狮头鹅容易出现应激反应,影响产蛋。而在北方干冷的地区,像东北一些养殖场,冬季的寒冷也会对狮头鹅的产蛋产生不利影响。
咱们先来说说狮头鹅养殖的一些基本情况。狮头鹅是家禽中的大家伙,一只成年狮头鹅体重可以达到十几斤甚至更重。在市场上,狮头鹅的肉和蛋都有一定的需求。一只狮头鹅一年如果能产一定数量的蛋,收益也是很可观的。但是要达到理想中的产量,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我给大家讲个身边的例子。在一个小型养殖场,养殖场的主人老王,他的狮头鹅产蛋量一直不太理想。他养殖的狮头鹅有一部分是散养在自家院子旁边的小区域,还有一部分是放在简易的鹅舍里。老王发现,不同养殖环境下的狮头鹅产蛋情况差异很大。散养的虽然看起来很自在,但是产蛋量和产蛋时间都不稳定。放在鹅舍里的,在白天能正常产蛋,但到了晚上就像进入了“休息模式”,产蛋量明显减少。
那怎么办呢?这就说到咱们标题里的夜间补光了。大家可能觉得,晚上鹅都睡觉了,为啥还要补光呢?其实这里面大有学问。对于狮头鹅来说,光照就像是一种信号,告诉它该什么时候干活了。在自然环境中,白天有充足的光照,狮头鹅就会正常活动、觅食、产蛋。但是到了夜晚,尤其是封闭式鹅舍这种环境,如果长期没有足够的光照刺激,狮头鹅的身体机能就会受到影响,产蛋量就会下降。
咱们再具体说说这光照分段调控。比如说,在封闭式鹅舍里,一天24小时里,可以把光照时间分成几个部分。像晚上8点到9点,可以给狮头鹅补充一个小时左右的柔和光线。这个时候的光线不要太强,就像暮光的感觉,让狮头鹅知道白天还没有完全结束,还能再活动活动,吃点东西。然后再到夜间11点到12点左右,可以再给半个小时的光照。这就像给它一个小的刺激,让它体内的生物钟调整一下。
这里面还有个有趣的小细节,在不同的地区做这种光照调控,还得根据当地的情况来。比如说在山东的一些养殖场,那里的昼夜温差比较大。在冬季,夜晚补光的时候,还要考虑温度因素。如果补光导致鹅舍温度升高太多,也容易滋生细菌,所以还得配合通风等措施。而在江苏这样的南方地区,在夏季夜晚补光,就要注意防蚊虫,因为蚊虫太多也会影响狮头鹅的状态。
为了让大家更明白这种光照对狮头鹅产蛋的影响,我再讲个网友分享的例子。有个网友在山东烟台养狮头鹅,刚开始也是产蛋量不高。后来他学习了光照调控这个方法,在自家封闭式鹅舍里设置了定时灯。他发现,大概坚持了3个月左右,狮头鹅的产蛋量有了明显的提升。之前每个月大概能产100多个蛋,经过光照调控后,每个月能多产20 - 30个蛋呢。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
咱们还提到了要植入3 - 5个绿植不同品种对比。在狮头鹅的养殖环境里,绿植虽然不是主角,但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比如说薄荷,它的味道比较清凉,在一些南方炎热地区的养殖场周围种植薄荷,能起到一定的降温除味的作用。它的叶子比较小,散发的气息很浓郁,对于改善养殖环境有一定的效果。还有艾草,在北方寒冷地区,它有驱寒祛湿的功效。如果把艾草晾干,在鹅舍里适量铺一些,在潮湿的季节能起到调节湿度的作用,艾草的叶子比较宽大,呈深绿色。再比如芦荟,它耐旱,在一些阳光比较充足的养殖场边缘种植,芦荟的汁液有消炎的作用,它的叶片肉质厚。另外还有吊兰,它能在弱光环境下生长,在采光不太好的鹅舍内,如果有一些散射光,吊兰可以起到一定的净化空气的作用,它的叶片细长垂挂。还有一种叫文竹,它的枝叶比较纤细,在温暖湿润的养殖区域边缘种植,能增添一份绿色的生机。
不过在养殖过程中,南北方的一些养殖方式也存在差异。南方的养殖户可能更多地利用地形地貌的特点,像在山区的一些养殖场,可以利用山间的溪流和树林,打造一种接近自然的养殖环境。而北方的养殖场,可能会更注重防寒保暖设施的建设,比如厚厚的土墙、暖棚等。
我们再回到夜间补光这个核心话题。在实际操作中,除了时间的控制,光照的强度也很关键。如果光照太强,会刺激狮头鹅过度兴奋,消耗过多的能量;如果光照太弱,又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一般来说,在封闭式鹅舍里,晚上补充的光照强度,以能让鹅清楚地看到周围环境和食槽为宜。
另外,光照颜色也会产生影响。比如一些偏暖黄色的光,比较接近自然阳光的色调,可能比白色的冷光更适合狮头鹅。就像我们人类晚上睡觉的时候,暖黄色的灯光会让人感觉更放松一样。
狮头鹅的品种也会对光照刺激有所反应。有些品种对光照比较敏感,稍微调整一下光照,产蛋量就会有明显变化。而有些品种可能需要更系统和长期的光照调控才能看到效果。这就需要养殖户多观察自己养殖的狮头鹅品种的特点。
在养殖周期方面,对于幼年的狮头鹅,光照调控就要相对温和一些。因为它们的身体还比较脆弱,过度的光照刺激可能会影响它们的生长发育。比如从出壳到3个月左右的幼鹅期,光照时间可以控制在每天10 - 12小时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6个月到1年左右,就可以逐渐增加夜间光照的时长和强度。
而且,狮头鹅的健康状况也会影响光照方案的实施。如果狮头鹅正处于疾病的恢复期,可能要适当调整光照的强度和时间,给它一个比较舒适的恢复环境。而健康强壮的狮头鹅,就可以按照正常的补光方案进行。
在饲料方面,配合光照调控也有讲究。在补光后,狮头鹅的食欲会增加,这时候提供的饲料营养要均衡。就像我们人,晚上加餐如果吃的不均衡,对身体也不好。所以在狮头鹅夜间可能增加采食量的这个时间段,可以在饲料里添加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成分。
在养殖场的管理上,光照调控需要定期评估和调整。不能设置好了一劳永逸。比如每个月可以对狮头鹅的产蛋量、生长状态等进行一次评估,如果发现产蛋量没有明显提升或者狮头鹅出现异常,就要考虑是不是光照方案需要调整了。
现在的问题来了,对于不同规模的狮头鹅养殖场,是在整个养殖场统一实施光照调控方案好呢,还是可以根据各个小区域或者养殖棚舍的不同情况,制定差异化的光照调控方案好呢?这是一个很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