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亿乃至百亿美元真金白银的押注,中国石化产业的热度持续升温!
中海油 特大石化项目 壳牌
共1650字|建议阅读时间4分钟
文 | 沐雨
5月17日,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在北京、广州和荷兰海牙三地举行了“云签约”仪式。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壳牌首席执行官范伯登、中国海油董事长汪东进出席并见证签约。
据悉,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总投资额约5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97亿元),选址惠州大亚湾石化区,主要生产高附加值、高差异性、高竞争力的石化产品,年产乙烯规模在150万吨。
不久前,4月22日,埃克森美孚投资超100亿美元的乙烯项目也在惠州大亚湾石化区启动“云开工”。
短短一个月不到,在国家7大石化基地之一的惠州大亚湾区的石化园区内,两大乙烯项目合计投资约1100亿元。
不难看出,中国石化产业或已处在新的“关口”,以往”多、小、散、乱”的格局正逐步褪去,取而代之的是高端大型石化项目的崛起,一次“倒逼式”的换血已然开始。01、又一特大石化项目即将落地
公开资料显示,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是中海油、壳牌与广东惠州高端石化项目合作的一次延续。
上个世纪90年代,从立项、项目获批到协议签署,再到合营合同签订,前后经历了十余年的筹备,中海油、壳牌于2002年才正式实施建设国内当时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
到2006年初,一期投资43亿美元的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建成投产,极大地缓解了国内乙烯供应不足的局面。
2014年12月,中海壳牌二期项目再度开工建设,继续追加投资约49亿美元。
截止目前,中海壳牌一、二期项目已全部建成投产,乙烯产能高达220万吨/年,成为目前中国在运行的最大单体乙烯生产工厂,每年可向市场提供600多万吨高品质、多元化的石化产品。
如今,壳牌与中海油继续携手,投资建设三期乙烯项目,新增150万吨/年乙烯规模,预计年产值约382亿元。
据悉,第三期项目以乙烯裂解装置为核心,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生产,包括环氧乙烷/乙二醇、苯乙烯/环氧丙烷、线性α烯烃、聚α烯烃、高碳合成醇、茂金属聚乙烯等14套世界级规模生产装置,其中α-烯烃、聚α-烯烃、茂金属聚乙烯技术系在亚太地区首次应用。
当前,项目已纳入国家《石化产业布局方案》储备项目,计划2021年开工建设。
中国海油董事长汪东进在致辞中表示,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约,标志着中国海油与壳牌集团以及广东省、惠州市的合作又一次结出丰硕成果,对推进大亚湾建设世界一流绿色石化基地、助力我国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2、中国石化产业正迎来“大换血”
二十世纪末期,我国石化行业集约化程度相对较低,整体呈现“多、小、散、乱”格局。现在,这一局面正悄然发生变化。
尤其2015年,国家提出发展七大石化产业基地的规划以来,在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地区,涌现出了大批高附加值、高差异性、高竞争力的大型石化项目。
这其中,国企、民企、外资全都悉数登场,作为主力队员走上了重塑中国石化产业链的舞台。
国企队伍中,中石化在建最大炼化一体化项目——中科炼化,中石油历经10年长跑的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以及中化泉州炼化(二期)等多个炼化一体化项目,都在有序建设推进。
民营队伍中,恒力石化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部投产,浙江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二期、盛虹集团16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在紧急筹备建设中。并且,在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外,承担着山东地炼转型的烟台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同样蓄势待发。
外资队伍中,有壳牌、沙特阿美、利安德巴赛尔工业公司等巨头,依靠与国内石化企业合作抢滩中国石化市场,也有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等跨国巨头更进一步,采用独资方式推进石化项目在国内市场落地。
这些项目建成时间或早或晚,方式也各有不同,但都有其共同特点——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可以预见,这些大型石化项目有望借助差异化优势、成本优势,将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未来,那些没有竞争力的小型企业,或许将逐步陷入经营困难、环保制约等多重困境,最终退出转产。这一上大压小、去粗存精的过程看似残酷,但不知不觉中,中国石化产业将完成一次更新换代式的“大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