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金门撞船事故至今没有解决,台当局依然无法拿出一个令两岸都能满意的交代,不仅如此,台“海巡署”对待大陆渔民的粗暴行动还在继续。
据台媒中时新闻网报道,3月20日当天,台“海巡署”澎湖海巡队在执行任务时,发现有多艘大陆“三无渔船”进入“禁限制水域”,其中屏东舰在15点15分在七美南10海里附近海域,发现了5艘“越界”大陆渔船,另一艘10087巡防艇则在17点22分在草屿南2.8里附近海域发现了2艘大陆渔船。
澎湖海巡队两艘舰艇先是实施广播及鸣笛驱离,在大陆渔船坚持不离开的情况下,海巡队舰艇又采用了发射水炮驱离的方式。
这还没完,在事件发生后,澎湖海巡队还在声明中强调,即便发生了“2·14”金门撞船事件,但是“海巡署”仍继续秉持不回避、不退缩,坚定的执法立场,开启了名为“护永项目-威力扫荡”的执勤任务,坚决保障台湾渔民生计及作业安全。
在这份声明中,有3个细节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首先,台当局并不回避“2·14”金门撞船事件,在之前的视频节目中我们聊过,根据岛内的最新民意调查,有近半数的台湾民众,是不满意台当局对这件事的处理工作,但在舆论压力下,台当局反而展现出更加强硬的态度。
其次,台“海巡署”本次使用水炮驱离大陆渔船不是偶发事件,正如声明中提到,台“海巡署”发起了一项名为“护永项目-威力扫荡”的执勤任务,这项任务针对的目标显然就是大陆渔船,甚至有可能还包括大陆海警,而且这项执勤任务显然是长期的。
我们注意到,就在3月18日,根据岛内媒体报道,澎湖海巡队就曾“强力驱离”一艘大陆渔船,当时并没有提到具体的措施,不过结合后续的做法来看,很有可能也是水炮驱离。
此外,台“海巡署”的做法具有相当的危险性。
台“海巡署”自己也提到,之所以采取水炮驱离的方式,是因为当时海面气象条件不好,阵风高达10级,浪高3至4米,基于安全考虑难以登船检查,因此采用了水炮驱离。
但是水炮的冲击力同样是非常强的,甚至可以直接震碎玻璃,在海面气象条件本身就不好的情况下,台当局采用这样的方式驱离大陆渔船,很有可能造成大陆渔船倾覆。
显然,在“2·14”金门撞船事件后,台“海巡署”的行动变得更加危险、更加激进了。
巧合的是,在3月18日,金门两个海钓客出海遇险后,还是大陆海警连夜搜救,最终在凌晨4点将两人救起,而当时两人乘坐的船只,正是台“海巡署”口中的“三无”船只,但即便如此,大陆不仅为其提供了救援,还为其提供热水、食物、棉服等,并派专人陪护,让其致电家人报平安。
但是大陆的善意,却并没有收到对等的回报,相反,就连这两名被救起的同胞,也出现了问题。
在3月18日,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第一时间回应表示,计划尽快将其移交送返金门,并强调两岸本是一家人,海上突发险情时双方互相救援、守望相助是理所应当,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更彰显了两岸同胞之间的血脉感情。
这个时候,国台办的措辞还是暖意十足的,能够成功救起金门遇险的同胞,不仅彰显了人道主义精神,也为紧张的两岸关系带来了缓和的机会。
然而在核实身份的时候,却出现突发情况,3月22日,陈斌华进一步介绍情况指出,这两名被救起的男子,其中吴姓男子的确是普通民众,但是另一名胡姓男子却是台军方现役人员,更重要的是,面对大陆的询问,这个人一开始没有如实说明身份,还编造虚假职业信息有意隐瞒。
这也透露出,在一开始胡姓男子撒谎时,大陆方面基于对同胞的信任,是相信了他的说辞的,但是很遗憾,他却让大家失望了。
因此大陆最后决定,将由有关部门对胡姓男子的信息进一步核实了解相关情况,对于吴姓男子,福建有关方面于22日当天送返金门。
最后,陈斌华表示,两岸同胞血脉相连,遇到突发险情时相互救援、守望相助,历来如此,理应如此。
不过相较于第一次回应本次事件,国台办的措辞出现了明显变化,尤其是强调胡姓男子“编造虚假信息、有意隐瞒”,显然大陆方面是有所不满的,这不仅让事情变得复杂,而且还滋生了很多危险的可能性。
对于这一点,岛内不少专家学者也都感到不可思议。
例如台退役少将栗正杰指出,作为现役军人私自出海简直匪夷所思,要是放在以前,是要用迫击炮击毙的,因为这很可能是“叛逃”。
还有媒体指出,现在谁也说不清,这个金门的士兵,到底真的是去海钓,还是刺探军情的?大陆肯定要把这些事情弄清楚才会放人,不过具体要多少时间就不知道了。
可以预见的是,这名胡姓士兵返回金门后,日子恐怕也不会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