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治理一直是世界性难题,过去,我们的治沙方式往往是草方格固沙。
然而,最近我们国家却发明了一种新的治沙方式。
在我国青海某地的沙漠上,一排排的光伏板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更不可思议的是,在光伏板下面竟然还有牧民在放羊,难以想象沙漠里竟然长满了植物。
这究竟是如何实现的?这种治沙方式可靠吗?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央广网】等(截图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塔拉滩,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2011年以前,这里的荒漠化率高达98.5%,几乎看不到任何植被。
沙尘暴每年都侵袭周边村庄,遮天蔽日,连呼吸都成了一件困难的事。土地贫瘠,居民难以从事农业和牧业。这里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
当地政府曾尝试多种传统治沙方法,但大面积的草方格固沙、植树造林在这种极端干旱的环境中效果并不显著。
2012年,一项具有颠覆意义的计划拉开了序幕。青海省政府联合多家光伏企业,决定在塔拉滩建设光伏发电园区。
与其说这是一项发电工程,不如说它是一个多层次的试验:不仅要探索清洁能源利用,还要找到治沙的新方法。
光伏发电园区的核心是铺设大面积光伏板,通过将阳光转化为电能满足能源需求。
然而,这些光伏板的作用远不止发电。工程师们敏锐地发现,光伏板遮挡阳光后能显著降低沙地表层温度,减少水分蒸发,并削弱风力侵蚀,从而为植物生长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光伏板开始安装后,工程师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设想:在光伏板下撒播草籽,用草来固定沙地。
于是,项目组选择了沙生植物,比如沙蒿和柠条等。这些植物耐旱性强,根系发达,能深入沙地,有效固定地表。
几个月后,草籽萌芽,但如何让它们长成草地成了摆在工程师面前的新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团队引入了滴灌技术,通过精准灌溉,给植物提供最低限度但必要的水分。
光伏板的遮阳作用帮助这些植物抵御了最严酷的高温,逐渐成片的绿色点缀在光伏板之间,沙漠中第一次显现出生机。
到2014年,草地的面积逐渐扩大,风沙减少的效果初步显现。
光伏板下的植被覆盖率提升,使得原本松散的沙地变得更加稳固。风速减弱了,沙尘暴的频率也有所下降。
生态的恢复让当地人第一次感受到了希望。住在塔拉滩附近的牧民开始主动参与植被维护工作,因为他们知道,这片绿色不仅能保护他们的村庄,还能给他们带来未来的生活保障。
2015年,项目组大胆尝试了一种新的模式:将光伏板下的草地用于牧羊。
羊群吃草的同时,排泄的粪便又成了天然的肥料,进一步滋养了土壤。
项目负责人形容这种模式为“板上发电,板下牧羊”。
牧民们也乐于参与,因为他们发现,光伏板下的草比自然放牧地的草更茂盛,养出来的羊更健康。
牧民次仁巴藏说道:“过去养羊是要走远路去找草,现在不用了,光伏板下草长得好,羊肥得快,我们的收入也跟着涨了。”
随着项目的成功推进,光伏园区的面积逐步扩大。到2016年,植被覆盖率达到了80%,生态环境有了显著改善。
与此同时,牧民们在光伏板下放牧的收入增加,光伏企业也雇佣当地居民从事光伏板的清洗和维护工作。
这些变化,让塔拉滩的人们第一次感觉到,他们的家园不仅能“活”过来,还能“富”起来。
2017年,塔拉滩光伏发电园区还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成为了“全球最大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园区”。
为了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塔拉滩光伏园区开始建设塔式光热电站。
这种电站利用定日镜技术,将太阳光集中在一个点进行发电。
光热电站还引入了熔盐储能技术,可以储存白天的热量,夜间或阴天时释放出来发电,真正实现了“昼夜不息”的绿电供应。
2020年,塔拉滩光伏发电园区的草地恢复面积已达到1000公顷以上,植被覆盖率和生态指标均达到新高。
到2022年,园区总面积扩展到609.6平方公里,年发电量高达212.6亿千瓦时,为全国提供了重要的清洁能源保障。
曾经,青海的沙漠化面积高达3200万公顷,但是如今在短短5年内,青海的沙漠化面积就减少了300多万亩。
实际上,青海并不是第一个开展光伏治沙的。
宁夏腾格里沙漠的生机
2011年,光伏企业在腾格里沙漠的边缘地带试验性地安装了第一批光伏板,并在其周边种植梭梭木等沙生植物。
随着植物的生长,当地生态环境开始逐步改善。
随后,他们就提出了“一板三用”的创新模式,即在光伏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植物,并利用板下空间养殖牛羊。
同时,项目团队还引入了黄芪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尝试。这些作物具有耐旱特性,能够在沙漠环境下存活,同时作为中药材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
到2015年,中卫市沙漠光伏产业园正式建成,数百万块光伏板整齐排列,宛如沙漠中的“蓝色海洋”。
与此同时,当地政府和企业也通过光伏治沙项目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大量农牧民被雇佣为光伏板的维护工人,从事清洗、检查等工作。
稳定的就业收入让更多人愿意留下来参与治沙建设,推动了项目的进一步发展。
到2017年,光伏产业园区的运行不仅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吸引了大量外来投资。
更重要的是,光伏板下的生态系统愈发成熟,苜蓿、黄芪等植物与牛羊养殖的结合模式已成为可复制的典范。
2018年,腾格里沙漠地区的光伏发电量已达到17亿度,为宁夏及周边地区提供了充足的电力支持。
与此同时,随着板下生态系统的完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到2020年,腾格里沙漠地区的植被覆盖率显著提升,生态环境焕然一新。
光伏治沙模式推广
光伏治沙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光伏板的遮阳作用,抑制地表水分蒸发,降低地面温度,同时减少风沙的侵蚀强度。
与此同时,光伏板下种植抗旱植物,逐渐恢复地表植被,形成一个“发电+治沙”的双赢系统。
光伏板还能起到微气候调节的作用。研究表明,光伏板遮挡下的土壤湿度比裸露沙地高30%-40%,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必要条件。
这种模式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让荒漠化土地重新焕发生机,同时创造经济价值。
此外,光伏板的布局还充分考虑了风向,使其成为天然的风障,减少风沙对土壤的侵蚀。
光伏治沙不仅改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光伏发电的收入也反哺到了地方经济建设,用于修建道路、学校和医疗设施,进一步提升了居民生活水平。
青海塔拉滩的实践充分证明,光伏治沙是一种可持续且高效的荒漠治理模式。
如今,光伏治沙技术已被推广到内蒙古、甘肃和宁夏等地区,多个大型光伏治沙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2023年,我国还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光伏治沙,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
在国际上,沙漠化严重的地区如非洲撒哈拉、中东阿拉伯半岛等地,也开始关注光伏治沙模式的潜力。
我国企业正在与多个国家洽谈合作,为全球沙漠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未来,光伏治沙或将成为解决沙漠化问题的有效手段,为全球荒漠地区带来绿色希望,同时促进经济发展和能源转型。
这是一条生态与经济共赢的新路径,也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灵感和方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