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及时看到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关注”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随着2025年全国两会的临近,养老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这个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的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超过21%,养老问题已不再是单个家庭或群体的责任,而是全社会必须共同应对的重大挑战。

当前,城乡居民与城镇职工在养老金待遇上存在显著差距。具体而言,城乡居民的基础养老金仅为每月123元,而城镇职工的养老金则高达1490元甚至更多。这种近12倍的差距,无疑加剧了城乡之间的不平等,使得许多农村老人面临生活困境。

全国人大代表杨善竑针对此问题提出,应将城乡居民养老金提升至每月500元。然而,这一提议的实施需要巨大的财政支持,预计需新增财政支出675亿元。为解决资金来源问题,社会各界展开了广泛讨论。有人主张调整社保分配结构,以更公平地分配资源;有人则建议利用国企利润,增加养老金的财政投入。尽管这些方案各有优劣,但都面临着资金来源的巨大争议,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寻求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居家养老是当前许多家庭的首选。然而,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家庭在照顾老人和子女方面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生活质量也大幅下降。针对这一问题,基层代表卓长立和辽宁省代表王蔚分别提出了解决方案。卓长立建议为0-3岁婴幼儿和70岁以上老人发放服务消费补贴,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而王蔚则提出了构建“四级养老体系”的构想,旨在通过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养老服务。此外,北京律师代表方燕还从细节入手,推动老年助餐服务和食品安全专项检查,确保老年人在家就能享受到安全、健康的餐饮服务。

与城市相比,农村养老问题更为严峻。空巢老人占比超过70%,养老资源匮乏,青壮年外流导致传统养老模式崩塌。这些现状不仅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加剧了农村社会的老龄化问题。

为应对这一挑战,辽宁省代表扈利苹呼吁升级乡镇敬老院,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同时,杨善竑也建议为65岁以上农村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及时关注他们的健康状况。然而,这些措施虽有助于缓解农村养老问题,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空心化”现象。因此,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探索更加有效的农村养老模式。

当前,养老护理员缺口超过500万,且多为临时工,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这一现状不仅影响了老年人的照护质量,也制约了养老产业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辽宁省代表李毅男提出将“智慧养老技能”纳入职称评定体系,以提高护理员的专业素养。

同时,江苏护理员李楠楠也呼吁提高薪酬待遇,吸引更多人加入养老护理行业。然而,智慧养老虽然成为趋势,但也不能忽视人文关怀。因此,在提升护理员专业素养的同时,还需加强对其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让机器与人心共舞,为老年人提供更加温馨、细致的照护服务。

全国有4000万失能老人,但他们中只有少数人享受长护险待遇。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失能老人无法得到应有的照护,生活陷入困境。针对这一问题,政协委员鲁晓明呼吁制定《长期护理保险法》,为失能老人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广东代表朱列玉也特别关注失独家庭,希望他们的父母在失去子女后依然能够得到社会的关爱。

然而,长护险的可持续性存疑,需要探索新模式以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为此,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创新养老服务模式,为失能老人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照护服务。

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必须共同面对的重大挑战。政策、技术和社会必须形成合力,才能破解这一难题。经济学家金李等人提出,养老产业需通过数智化降低成本,打造“普惠型市场化养老”模式。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向。但无论如何变革,我们都不能忘记养老的本质——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安享晚年。

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应对养老挑战,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温馨的生活环境。让他们的笑容成为这个时代最美的风景线,共同迎接那个属于所有人的温暖未来。
感谢您的观看,点“关注”每天获取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