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你希望你的孩子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回答:"健康长大就好。"
听起来像是在敷衍,但这是我最真实的回答。因为,谁能预测未来呢?
我们这一代人,就是被"预测未来"坑惨的一代。
记得小时候,村里有些"先进家长"给孩子买了小霸王学习机。在那个年代,这简直是超前教育的典范。
那些农村孩子,看着同伴双手在键盘上敲击的样子,帅得不像话。懂事的孩子背着五笔字根表,嘴里念念有词:"横为一,竖为丨..."
结果呢?
等我们上了高中,拼音输入法已经统治了世界。那些苦练五笔的孩子,除了多了一项无用技能,什么也没得到。
这就是父母眼中的"未来",往往只是一场笑话。
再看看职业选择。
今天的大学生挤破头都要去互联网大厂,甚至愿意倒贴钱实习刷履历。但十几年前,名校高材生是瞧不上这些公司的。
当年的黄金职业是什么?体制内、国企、外企。互联网公司?那是什么垃圾?
村里有个故事我至今记得:某人面临工作选择,组织给了两个选项——粮站和公安局。
那人毫不犹豫选了粮站。
为什么?因为在那个看相亲对象要先瞅米缸的年代,去粮站工作意味着全家白米饭管饱。而当时穷得连小偷都绝迹,公安局能有什么油水?
现在听起来像个笑话,但在当时,这是无比理性的选择。
所以,别装预言家了,连你自己的人生都预测不准。
变化越来越快。
十几年前,腾讯就做过短视频APP"微视",请了一堆明星推广,结果惨败。行业分析家们信誓旦旦地说:"短视频就是个错误方向!"
看看现在,全民都在刷抖音、快手,沉迷直播带货。
前后不过几年时间,世界就变了个样。
二十年后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什么行业会更热门?什么能力更重要?会有哪些全新职业?
不知道。我他妈真的不知道。你也不知道。
那么,我们凭什么自信去规划孩子的未来?凭什么逼孩子学这个学那个?
与其追逐变幻莫测的风口,不如抓住那些不变的东西:
• 语文:能读懂世界,表达自己
• 数学:培养逻辑思维
• 英语:打开另一扇窗户
• 体育:保持健康的身体至于是学钢琴还是学编程,是打篮球还是踢足球,真的无所谓。
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尝试、去犯错、去发现自己的兴趣。这些都急不得。
多数成年人都还在为这辈子要做什么而迷惘,凭什么要求一个小孩子立即找到人生方向?
说到教育选择,私立和公立的区别是什么?
简单说,有钱人上私立学校,是为了买更好的服务。就像有钱人去私立医院生孩子一样。
私立学校老师多学生少,孩子被照顾得更周到,氛围更轻松,不会为了排名焦虑到崩溃。
但这不代表私立出来的孩子就一定更优秀。对某些好胜心强的孩子,或许公立学校的残酷竞争更适合他们。
好学校只是提供了一种氛围,最终能否成才,还是看孩子自己。
最后,我想问那些整天逼孩子的家长一个问题:
你们这些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人生至少还有四十年,有没有想过自己后面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三十多岁学钢琴、学画画,真的不晚。大器晚成的故事比比皆是。
为什么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而不是逼一逼你自己呢?
你连自己都没活明白,凭什么去规划孩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