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央视网,澎湃新闻,美丽汉中,成都商报,IUCN,中华新闻网。
保护动物羚牛在横断山脉海拔2500米以上的针叶林中,有一群肩高1.3米,体重300公斤的庞然大物正在磨蹭着树皮。
它们乍一看是牛,蹄子的分叉很明显,浑身都是米黄色的毛;脸看起来很长,比牛憨厚些,似乎更接近麋鹿?其角向后弯曲,像是羚羊;蝙蝠翅膀状的招风耳还真有点可爱。虽然看着很好看,但是总有点不伦不类的样子。
这就是被人们称为"六不像"的羚牛(Budorcas taxicolor),是亚洲山地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与朱鹮、大熊猫、金丝猴共称为秦岭四宝。羚牛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易危(VU)名录,在我国属于国家重点保护一级野生动物。
羚牛有4个亚种,我国全都有,它们在青藏高原东缘呈带状分布。秦岭亚种(B. t. bedfordi)栖息于陕甘的交界,它们的毛色最显眼,在充足的光照下显示出了金色。这个亚种是最经常被人类碰见的;四川亚种(B. t. tibetana)则活动在岷山-邛崃山脉,是4个亚种中体型最大的;高黎贡亚种(B. t. taxicolor)生活在云南西北部,毛色很暗,甚至接近黑色;而不丹亚种(B. t. whitei)虽然挂着其他国家的名字,但也有分布于我国藏东南边境。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2020年基因组测序显示,各亚种分化始于78万年前更新世中期,秦岭种群在冰期隔离中形成独特基因型,遗传多样性较其他亚种低23%。
羚牛之所以数量稀少,除去栖息地减少的问题,还因为其胆子很大的性格。它们并不会特意去避开人类,于是偷猎者非常容易靠近它们。如今尽管有严格的法律保护,但我国的羚牛总数也就是1.2头左右。
然而羚牛的胆子实在太大了,它们真的不怕人类。自从我国的顶级食肉动物的数量下降后,羚牛在其分布地几乎算得上是顶尖的存在,它们的幼崽虽然偶尔会被豹子和黑熊狩猎,但成年的羚牛基本上没有动物敢惹,尤其是老虎和豺的数量下降后。
于是很多由羚牛酿成的惨剧发生了,在每年的4-6月羚牛发情期和10-11月羚牛的迁徙季,尤其是发情期内,羚牛遭遇人类并袭击人类的事件偶有发生。
遇到羚牛群反而比较安全,如果遇到独自活动的羚牛,那真的要赶紧远离!
羚牛的雄性个体在发情期内为了争取交配权会进行角斗,失败者必须离群,它们被赶到低海拔地区,此时的它们性情暴躁,会本能地袭击各种它们认为存在威胁的物种。人类如果在此时出现在其附近,就可能被袭击。
300公斤长角巨兽的精准撞击犹如高速行驶的小轿车的冲击力,没人能扛得住。
羚牛伤人2000年5月20日,一头发情期的羚牛突然从山上下来,飞奔着闯入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四郎乡田岭村六组村民刘建林家。刘建林的父母根本反应不及,被发狂的羚牛撞飞,在场的刘家亲戚回忆表示:羚牛先是冲着父刘胸口撞击的,当时人就飞了出去,马上就没有动静了。刘母也被撞到墙角,哀嚎声引来了几位村民和刘家的亲戚。
众人冒死进屋抢救出刘母,关上院子门,羚牛很快被随后赶到的警察击毙。刘母被送至医院抢救到次日凌晨,可惜还是抢救无效死亡。
像这样可怕的事件,在秦岭当地却是一个老话题。根据陕西省林业厅提供的数据显示,从1999年到2008年,秦岭羚牛伤人事件已发生155起,造成了22人死亡,184人受伤。2017年,陕西省洋县一位村民被羚牛攻击致死。2019年5月27日,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徐望镇吴家营村发生野生羚牛伤人事件,造成2人死亡,2人受伤。
截止目前,从1999年到现在的26年间,羚牛已经造成了25人死亡,超200人受伤,其他的经济损失不详。
当地人对羚牛是爱恨交织,他们知道羚牛跟大熊猫一样是珍惜的保护动物,都是国宝。但是羚牛偶尔出现的伤人事件却又很可怕,当地人在羚牛的繁殖期根本不敢出名,已经是引发老百姓的恐慌了。
如何赔偿?上述的2000年发生的案例中,死者的儿子刘建林表示,他的父母被羚牛撞死后,当地政府一共给了10200元的赔偿,其中3000元是丧葬费,6000元是贫困补助金,1200元是财产损失。尽管这个钱在当时算不少,但是如果用来置换两条人命,那显然就远远不够了。刘建林及其亲戚对此非常不满,因此还打官司要求政府和林业部门提高赔偿力度。
最终这场官司败诉了,因为当时根本没有相应的补偿法案,没有法律支持。政府的10200元赔偿中,2700元作为了请律师的费用,8000元用来举行了父母的丧事,刘建林认为父母的死亡等于是没得到赔偿,还倒欠了500元。
这种情况是政府和林业部门也不愿意看到的。
我国《野保法》第十四条规定: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或者其他损失的,由当地政府给予补偿。补偿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
陕西政府意识到当地急需一些法规,用以确定保护动物造成老百姓损失的赔偿方案。2004年,陕西制定了《陕西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补偿办法》,次年2005年就开始执行。
根据这条法案内的规定,2005年起,陕西省、市、县三级财政对保护动物给老百姓造成的财产损失进行赔偿。如果造成了死亡事件,赔偿的标准就是陕西上年全省农村平均年收入的20倍。其他的损失情况的赔偿标准就是下图中所写的。
尽管有了赔偿的标准,但是赔偿的程序比较繁琐,需要林业、公安、医疗等多部门联合调查,平均需要花费137天才能得到赔偿。而且老百姓也普遍认为这些赔偿不足以弥补损失,矛盾依然存在。
2022年青海三江源地区开展了试点"生态保险",就是将野生动物致害纳入政策性保险范畴,每户每年缴纳90元即可获得最高20万元保障,这种创新机制正在全国27个自然保护区推广。
通过这种新途径和原有的赔偿标准,老百姓获得的赔偿会高上不少。
驱赶羚牛光有赔偿是不行的,关键在于如何减少羚牛跟人类的冲突事件。无论保护动物多稀有,老百姓也一定是首位。
秦岭中段,科研团队为56头羚牛佩戴卫星项圈,其活动数据实时接入"数字秦岭"平台,当羚牛接近村庄3公里范围时,系统会自动发送预警短信。2023年试运行期间,成功避免21起潜在冲突。
云南高黎贡山采取的"气味防线"更具创意。利用羚牛厌恶的腐植酸提取物,在18个村庄周边设置化学隔离带,使羚牛闯入事件下降72%。北京林业大学研发的"驱牛激光装置",通过发射特定频率的绿色激光,可在不伤害动物前提下形成视觉屏障,在四川王朗保护区测试中有效拦截率达89%。
更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栖息地优化。在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生态学家设计出"阶梯式栖息地":海拔2500米以上核心区严禁人类活动,2000-2500米缓冲区设置生态廊道,1500-2000米过渡带发展抗破坏作物。
配合"社区共管"机制,使当地羚牛伤人事件从年均5.2起降至0.7起。
确实可以发现羚牛袭击人的事件集中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时候,后面羚牛分布地的各级部门和政府都在努力减少袭击事件的发生,也确实是有明显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