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政坛的权力游戏:陈平用何计谋,一个月内夺取周勃的首辅地位

我是晋公子 2019-11-28 14:53:14

本期话题

陈平与周勃,因为联袂诛灭吕氏,拥立孝文帝而在西汉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这二人在汉初30年的政坛沉浮当中,纷争远多于合作。孝文帝上任伊始,周勃超越陈平,升任朝廷首相。可是仅仅一个月后,他便不得不自请辞职,将首相之位让与了陈平。究竟陈平用什么办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扳倒了周勃呢?

公元前179年冬十月,初登大宝的汉孝文帝刘恒正在未央宫内与属僚们反复斟酌,该怎样封赏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一干将相大臣,以酬报他们夷灭诸吕、迎立新君的殊勋。

就在这时,一封辞职报告意外呈到了孝文帝跟前。

请辞之人正是朝臣之首——丞相陈平。他声称自己身体有恙,不克担负首辅宰相的重任,因此甘心逊让,请皇帝另择贤达。这份辞呈透着些许蹊跷。孝文帝自代国抵京的时候,陈平领衔群臣,郊迎于渭桥。彼时丞相长身鹤立,声如洪钟,并不见一丝病态,怎么才过了没几日,就病到不能履职了?

吕氏新亡,喋血京师。满朝文武人人被怀疑、惊惧、猜忌和敌视的情绪缠绕着,撕扯着。这当口儿,朝臣们脆弱的神经可再经不起丞相有任何意外了。捏着陈平的辞职报告,孝文帝疑惑之余,不得不亲自垂问,丞相究竟生了什么病?



皇帝亲询之下,陈平倒也坦诚:我并没有真的生病。只不过想找个托辞,把丞相这个朝臣领班的位置让与周勃罢了。看着孝文帝困惑的眼神,陈平继续解释道:臣在先帝朝腆列三公之首,那是因为追随高帝,建功多于周勃。而如今周勃既是平定诸吕的首义元勋,论职以功,臣自当避让他一箭之地。

显然,陈平的乖巧给新皇帝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虽然孝文帝最终采纳了陈平的建议,擢升周勃为丞相,但他没舍得让陈平卸任——为了挽留陈平,孝文帝将丞相之职分设左右,周勃以右相居首,陈平以左相居次。

同是诛吕功臣,和韬光养晦、八面玲珑的陈平相比,行伍出身的周勃就显得太跋扈了。朝堂上,孝文帝对他越是优礼敬重,他越是得意洋洋,终于让人抓住了话柄。

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耿介敢言的大臣袁盎一语熄灭了周勃的光环:虽然周勃诛灭吕氏、迎立文帝,功劳不小。但从前高后当国、封王诸吕的时候,他周勃也没敢站出来强项死谏、据理力争啊。

高后晏驾,诸吕势孤,周勃不过是瞅准了时机,利用群臣和诸侯对吕氏的不满发动政变,这才爬上了首席功臣的位置。说到底,周勃是个政治投机分子。

袁盎的一席话点醒了孝文帝,他开始向周勃施压了。于是乎,仅仅在首相的位置上待了一个月,周勃便不得不被迫辞职:

文帝既立,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食邑万户。居月余,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

——《史记·绛侯世家》

周勃请辞,陈平独相。首辅大臣的位置兜兜转转,又回到了陈平手里。周勃恃功骄主,陈平以退为进。文帝初政的首辅之争折射出这两位曾经联袂诛吕、再造社稷的战友并不融洽的关系。

《史记》记载,当年高皇帝刘邦病重之际曾经留下一份政治遗嘱,萧、曹身后,命王陵、陈平为相,周勃辅之。后来高后吕雉驾崩,诸吕擅权,据兵卫宫。陈平、周勃便以这份高帝遗嘱的名义发动政变,改天换日。过往的合作经历让世人很容易误把陈平、周勃看作同一条战壕里的亲密战友。

但其实,这对政坛冤家在西汉开国30年的历史上纷争远多于合作。他们之间的倾轧与算计就像一个缩影,浓缩了汉初政坛一个隐晦的权力大格局,以及在这个大格局下,西汉政治艰难而曲折的演进过程。

今天,当我们重新回顾这段充斥着谎言、阴谋和暗战的历史时,拨开迷雾的讲述还得从高皇帝刘邦留下的那份政治遗嘱说起。

参考文献:

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

本文系晋公子原创。已签约维权骑士,对原创版权进行保护,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欢迎分享转发,您的分享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

— THE END —

文字|晋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图片|网络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