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双雄”之一蔡友敬老中医治疗血管性头痛及其他慢性头痛经验

元绿说健康 2025-03-19 00:00:00

“闽南双雄”之一的蔡友敬老中医治疗血管性头痛及其他慢性头痛经验

血管性头痛分为偏头痛和全头痛。前者一般认为与调节血管运动有关的中枢神经部分功能失调有关;后者多数由于脑动脉扩张引起。属于祖国医学"头痛"的范畴。蔡老运用自制的"芎芍镇痛汤"治疗此病,疗效显著,兹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川芎30克,白芍15克,白芷10克,羌活10克,柴胡10克,香附10克,钩藤15克,珍珠母30克,生甘草3克。

服法:上药9味,用水3碗,先煎珍珠母,俟煎至2碗时,再纳入诸药(除钩藤外),煎至1碗时,再下钩藤约2分钟后取汁。药渣再用水2碗煎成1碗,两次药液混合后,分两次服下。一疗程为3~5剂。

适应证:血管性头痛及其他慢性头痛。

加减运用:

①疼痛剧者加全蝎4只,蜈蚣2条;

②偏热者加黄芩10克,菊花10克;

③偏湿者加苡仁30克、扁豆30克;

④偏寒者加细辛3克;

⑤偏风者加僵蚕10克;

⑥夹瘀者加丹参15克,赤芍10克。

蔡友敬教授(1916年9月2日-2005年4月30日),汉族,男,字锡桂,别名适季,福建省泉州市人,其门灯号为青阳衍派,1937年6月毕业于名医丁甘仁创办的上海中国医学院,毕业后返回故里行医执教近50年。1954年联合泉州市名医创办泉州市联合中医院、任院长,蔡老先生从事中医医疗、教学工作多年,专长中医内科,精研中医经典理论,其研制的"咳喘丸"被省卫生厅定为全国推广验方,其主要著作有《蔡友敬临床经验集》,《内经病侯类诊》,其主要事迹和传略被收录《中国当代医家荟萃》,《当代福建科技名人》,其主要贡献被收录《中华名医特技集成》,《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集》。

蔡友敬教授早年受"丁氏学派"影响极深,临诊多以《丁氏医案》及《丁甘仁用药法》为准绳。他强调要发扬古义,融会新知,在临床上创制诸多新方,别有新义。晚年,由于临床所见以慢性疾病为多,以脾肾论治者大有所获,因而他的学术思想倾向脾肾学说,认为东垣与李中梓各有所长,两者不可偏废。所以治病用药力倡顾护牌胃之气,注意调节肾的阴阳,一些疑难杂症,沉疴痛疾,亦每从脾肾入手而奏效。

温馨提示:中医讲究一人一方,根据个人自身症状做辩证加减开方,切不可盲目使用。

3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