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中国的韩流,为什么在西方又打出名堂

私塾大世界 2024-10-23 13:37:49

韩国,面积不大的国家,可别小看了,文化输出功力可是一点不输给任何大国!想想那些泡菜和韩式炸鸡,以及在脸上抹来抹去的韩式化妆品。

别忘了还有那些韩剧和歌舞震撼小团体,不知不觉中,这些“Made in Korea”的标签已经风靡全球。

这股“韩流”的文化大潮,从90年代就开始在东亚兴起,然后像开了挂一样迅速席卷全球。

想当年,日本和中国的小伙伴们可是最早一批把韩流当宝的。记得1993年,韩剧《嫉妒》一播出,简直是引爆了中国市场,接着《浪漫满屋》、《蓝色生死恋》、《大长今》这些名字响彻云霄的韩剧,几乎成了国人茶余饭后的标配娱乐。

甚至连中国的电视剧都开始翻拍韩剧,比如《回家的诱惑》就是从韩剧里"借鉴"过来的。

说到韩流的巅峰

那得提提2000年到2005年这段时间,简直就是韩流的“黄金年代”。走到哪里都能看到韩国料理馆,年轻人的房间里韩国明星的海报铺天盖地,电视剧不看韩剧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女生们把韩国化妆品当作入门级奢侈品,男生则把三星手机和现代汽车视作珍宝。据说在2004年,中国就有超过3400万的韩流粉丝,被称为“哈韩族”,平均年龄在15-35岁,其中大多数还是女生呢!

不过,2005年后,韩流在中国的热度开始有点下滑。

一方面是因为韩剧总喜欢在剧情里搞些小动作,比如历史篡改,让人哭笑不得;

另一方面,韩国明星来中国的时候耍大牌,让人有点看不下去!记得有一次,韩星张娜拉居然在电视上说,“只要没钱了就去中国赚”,这番话可不是闹着玩的,结果引发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圈钱门”风波。

尽管如此,2013年《来自星星的你》的热播又让韩流火了一把,不过好景不长,2016年韩国允许美军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引发了中方的强烈反应,紧接着中国就出台了“限韩令”,从此韩流在中国的历程似乎画上了句号。

韩流并没有就此消失

只是换了个地方,继续在西方世界闪耀。

即使在今天,提到“哈韩”、“欧巴”这些词有些过时,但韩国文化的影响力并没有减退。事实上,许多中国偶像团体还在模仿韩国的制造模式,像鹿晗、张艺兴、黄子韬这些从韩国男团EXO出来的艺人。

你知道谁在YouTube上拥有超过亿级粉丝吗?不是那些在全球狂飙热单的超级巨星,而是韩国的Blackpink和防弹少年团。

这两个团队更是在全球范围内点燃了粉丝的热情,让韩流这股风潮席卷每一个角落。

说到韩流,很多人还以为韩国本土的粉丝是主力军。你错了,根据YouTube的官方数据来看,这些视频中,只有区区10%的流量来自韩国,剩下的85%则是来自日本、印尼、越南、泰国和菲律宾。

而且你可能不会相信,越南的胡志明市和泰国的曼谷对韩流的痴迷程度,甚至超过了韩国首都首尔!到了2021年,全球关于韩流的推文转载量已经逼近了80亿条。

在泰国和越南,韩流几乎成了青少年的日常,到处都是讨论韩星的热潮。而在美国,韩流的影响力也是大到让好莱坞都要紧张三分。

不得不提的是,2019年韩流在全球的爆发力

那一年,推特上关于韩流的转发量高达61亿次,甚至连当时的美国总统特朗普都比不过!而最活跃的推手不是韩国,而是泰国和越南。

想想看,防弹少年团在YouTube上一个视频就能达到6.7亿的播放量,这简直是韩国总人口的12.6倍。Blackpink在2021年的视频总播放量更是高达91.5亿次。

而在YouTube的音乐排行榜上,前十名中有九个位置被韩国的男女团霸占,这让全球的音乐人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韩流的影响已经不局限于亚洲,已经深入到了日本、印尼、泰国和越南等国家的主流文化,并且每年都在为韩国带来巨额的经济收益。

越南甚至出现了好多年轻女人因为痴迷韩国男星而愿意迁移到韩国的情况。

即使在中国市场韩流逐渐淡出,却在欧美市场找到了新的立足点。韩国的男团不断登顶美国音乐榜单,韩国电影《寄生虫》更是一举拿下了奥斯卡奖项。

《寄生虫》和《鱿鱼游戏》等作品赢得了国际奖项,更是成为全球观众热议的话题。文化产品已经成为韩国最重要的文化输出,超越了韩国泡菜和三星电子。

韩国的偶像产业,不仅仅是热舞和俊男美女,更是一个强有力的文化符号,将不同文化、信仰、民族的人紧密连接起来。

韩国的流行文化,原是从日本那儿“借鉴”来的

但日本人自己却没能让它风靡全球,反倒是韩国人玩出了新花样,把这股流行文化推向了全世界!现在,连西方人在这股韩流面前都显有些措手不及,东南亚的朋友们更是早已不费力抵抗,乐得接受韩国的统治;至于日本——韩国的“老对头”,现在街头巷尾也是韩国偶像的海报铺天盖地。

不信?看看数据就知道了。

日本的年轻人每年给韩国偶像产业带来的收入高达590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差不多310亿元,占到了整个产业16.1%的巨大份额。

到了2019年,日本国内最火的演唱会不是本土的明星,而是来自韩国的男团女团占据了前两席,日本明星只能眼巴巴地站在第三的位置,看着韩流明星抢走风头。

韩国的化妆品、音乐和服装销往日本的比例更是惊人,分别占到了70%、54%和76%。这一切让不少保守的日本人心里不是滋味,甚至有人在东京大街上举行集会,呼吁政府颁布“禁韩令”!

东京大学的一位经济学教授还戏剧性地断言:“日本将成为韩国的文化殖民地。”可想而知,这番言论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而日本的产品在质量上并不比韩国差,问题在于营销上没做到家——韩国的“爱豆”们实在是太会卖萌、卖技术了!

韩国虽小,但文化输出策略和执行力让人不得不佩服。

这个只有浙江省大小、人口大约5400万的国家,GDP却高达1.7万亿美元,比俄罗斯还要多,稳坐全球第十的位置。

如此不符规模的经济和文化影响力,一直是社会学和文化研究者热衷探讨的话题。对比之下,日本和中国人多势众,经济底蕴深厚,却没有像韩国那样,让自己的流行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如此深入人心。

讲到韩流的起飞

不得不提1948年,按联合国的划分,朝鲜半岛南北被分成了两个国家,南方的那一部分就是现在的韩国。

当时的韩国经济条件堪比一些最贫困的非洲国家,人均GDP连100美元都不到。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更是让这个国家一度烟消云散!

1961年,朴正熙的炮兵司令通过政变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成为了总统。他的统治争议不断,却带领韩国实现了经济的腾飞,被称为“汉江奇迹”。

朴正熙深知,要想让韩国在亚洲乃至全球站稳脚跟,要紧紧依靠美国的支持,更要大力发展经济和文化。他在越南战争中派兵支持美国,换取经济援助,还派出劳工到欧洲挖矿、建筑,积累了大量外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朴正熙是韩国首位重视文化产业的领导人。当他看到首尔的电影院,唱片店里西方的音乐、电影不需要太多投资就能赚钱时,他灵光一闪,决定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于是在1973年,他颁布了“文艺振兴五年计划”,从此韩国开始将文化输出作为国家战略。

朴正熙一走,韩国的风景彻底变了个样

1986年,全斗焕站出来,振臂一呼,喊出了个响亮的口号——“文化立国”。

是的,你没听错,韩国这个小不拉几的国家要用文化立国了!全斗焕还信誓旦旦地宣称要让“韩国的电影和演员成为全球的新宠”。

到了1988年,汉城(首尔)奥运会如火如荼地开幕了。这下好了,全世界的眼睛都盯着韩国,不仅仅是因为奥运,还有那些泡菜和韩服。

奥运主题曲《手拉手》里的“阿里郎”,更是唱得洋人都忍不住摇摆。这年头,韩国开始明白了,得给自己的文化贴金!

别以为韩国文化的走红是一帆风顺的

回到80年代和90年代,好莱坞大片和香港电影才是大热门,韩国影迷们对王祖贤、张国荣还有刘德华可是爱得深沉!

王祖贤那是无数韩国男人心中的女神,张国荣的歌声让人们第一次疯狂地爱上了粤语歌曲,刘德华的《天若有情》更是在韩国上映整整九个月,简直刷新了观影纪录!

接着,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和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风靡全球,让韩国人大开眼界,同时也有点小小的危机感。

金泳三总统感慨地说:“美国人拍部电影赚的钱,咱们得卖150万辆车才行。”这下,韩国人坐不住了,决定自己也要来点文化输出!

美国好莱坞星光璀璨,商业价值爆表,韩国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初期,韩国的娱乐圈还只是些小打小闹的摇滚乐队和独立歌手。谁也没想到,后来韩国偶像团体的产值能飙升到每年3000亿美元,差点追上三星的年销售额!

韩国搞不出好莱坞那样的大场面,小打小闹的偶像产业倒是做得有声有色!

最初,还“剽窃”日本的做法。记得1981年,日本的“少年队”一炮而红,韩国看了眼馋,于是搞了个“消防车”团队试试水。虽说在国内小有名气,国际上却没什么反响,连台湾的“小虎队”都没能比过!

韩国的转机出现在了李秀满这位先锋上

这位留美归来的音乐人,1989年创办了S.M.娱乐公司,不久后推出了H.O.T。这支团队在韩国火了,连整个东亚都掀起了一股狂潮,标志着韩流正式在全球上崭露头角。

如果说韩国偶像有啥独门秘籍

那肯定是他们那一套“靠脸吃饭,靠模仿立足”的策略!这不是贬低哦,人家就是这样玩得风生水起。

先是从各路文化里抽丝剥茧,把美国的嘻哈、日本的视觉摇滚、还有韩国自家的民谣,全都摇身一变,混成了自己的风格。

就拿H.O.T来说,把这些元素搅和到一块,结果在日本和东南亚大受欢迎,轻轻松松就成为了韩国第一个市值过亿的团体!

其他娱乐公司见状也是眼红得不行,纷纷效仿,于是韩国的偶像团体就这样层出不穷。

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可以说,H.O.T的成功,几乎是靠韩国全国的努力。金泳三总统那时候可是豪言壮语:“如果韩国是一家公司,那我们的员工有4500万,哪怕卖泡菜也能卖到全世界去。”

这话一点都不夸张,韩国人无论在哪里,不管是度假还是出差,都不忘为自己的偶像打打广告,宣传功夫做得满分,自此,韩国被冠以“造星工厂”的名号!

当然,韩国的造星效率高得惊人,可这也意味着星辰的生命通常短暂而刹那。练习生的日子硬是苦不堪言,稍有不慎,比如说错一句话,多吃一口饭,甚至是拜年不及时,都可能导致星途就此终结!

在韩国,那些看起来风光无限的偶像们,过年时还得在电视前给观众跪着拜年,想想都觉得不容易。更别说收入了,大部分都得上交给公司,自己只能拿到那一小撮。

韩国的偶像市场更新换代快得像赶集,平均每个团体的寿命也就一年多点!

但这些偶像对于韩国来说,绝对是价值连城的国宝。能把钞票往家里招呼,还能在全球推广韩国的形象。甚至有些东南亚的粉丝,被这波文化输出影响得认为中国东北曾是韩国的一部分呢。韩国这真是无需枪炮,光靠文化就攻城略地。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让韩国经济遭受重创,失业率暴涨,成千上万的公司倒闭。当时美国扶持韩国,注资500亿美元,虽然帮了大忙,也使得不少韩国优质企业被外资以低价收购。

这场危机一度让韩国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摇摇欲坠,几乎变成了美国的后院!

于是1998年,金大中总统上台,决定在文化上做文章,要让韩国的声音响彻世界。

韩国政府开始大力支持娱乐产业,娱乐公司仿佛得到了春风,偶像团体就像是节日里的鞭炮,此起彼伏。这一招确实奏效,韩流席卷亚洲,韩国的电影、电视剧、K-pop在东南亚和东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金大中的政策,让韩国文化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韩流成为了一个现象级的话题,更成为了韩国对外展示软实力的重要方式。

韩国的偶像团体,以那标志性的白净脸庞,多变的风格,成功俘获了全球无数年轻人的心,让“小国”韩国在国际上也有了一席之地。

如果你以为韩流只是偶像团体在台上跳跳舞唱唱歌,那你可能错过了韩剧大餐。

回想2002年,《冬日恋歌》用那标配的“绝症+失忆+车祸”三连击,在韩国本土引起震动,还在日本引发了轩然大波——就在日韩网友在线上互怼得不亦乐乎的那年!

你猜怎么着?这部剧竟然让一众日本观众心生怜悯,放下了长久以来的成见,开始和韩国人握手言和,真可谓是文化的力量。

甚至连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夫人都成了裴勇俊的铁杆粉丝,听说她因此迷上韩国料理,安倍晋三差点天天都得吃泡菜。

韩国的政治剧和偶像剧可不是凭空出现的

这些可都是在美国的土壤上先开花结果,韩国人只不过是把它们摘下来,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包装,然后呈现给全世界。

从卢武铉的“创意韩国”到朴槿惠的“丰富文化”,韩国总统们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支持文化产业的战略却是一以贯之。

谁能想到,韩国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已经和美国并驾齐驱了?据说每赚100美元的文化出口,韩国就能带动412美元的产品出口,这简直是经济杠杆作用的完美示范。

韩剧的热潮不只因为有演员的美颜,泪点满满的剧情,其背后还有美国奈飞的金钱加持!

近年来,《逃兵追缉令》和《鱿鱼游戏》等现象级作品,都是在奈飞的投资下,将韩国的故事讲给了全世界的观众。

其实,这种文化策略韩国人也是跟着美国学的,美国文化产业每年能赚到的钱,都快赶上航天预算了。

再说说韩国的游戏产业

别看韩国地小人不多,游戏出口却做得风生水起!无论是《热血传奇》、《穿越火线》还是《绝地求生》,韩国制造的游戏已经让全球超过20亿的玩家为之疯狂。

韩国文化的这股热潮并非偶然,而是有着全国上下的支持和系统的策略。尤其是那些偶像团体,颜值高,才艺也杠杠的,在东亚有市场,在更多发展中国家里,简直就是人气爆表的收割机。

有趣的是,阿联酋的粉丝们对韩国偶像的爱简直到了掏空荷包的地步,平均每人贡献了15万美元给韩国的偶像市场!

2016年,中国的“限韩令”让韩流遭受重创,失去了巨大的市场。

韩国不得不转战西方,借助在线视频平台绕开好莱坞的传统阵地,利用奈飞等平台,用高标准的制作和韩剧特有的情感,继续在全球文化市场上斩获。

尽管中国市场的门槛被设置得高高的,韩国的文化影响力却仍在中国的年轻一代中悄然蔓延。许多中国的年轻人还是会以韩国的偶像为榜样,虽然韩国的偶像之路布满荆棘,但成功的那一小撮人,确实改变了韩国在世界文化版图上的位置。

如果你以为韩流只是韩国的小伎俩,那得再想想。韩流的成功其实并不是偶然,而是因为巧妙地把自己包装成了西方流行文化的亲密伙伴。

简单来说,韩流就是西方流行文化穿了件韩国的外衣

从音乐到电影,从电视剧到偶像团体,全都与西方世界的生产,发行方式同频共振。再加上那些肤白貌美、大长腿的韩国明星,这股文化风潮几乎无往不利。

韩流输出的,其实也是西方的价值观,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包装罢了!在这个由西方主导的国际文化秩序中,韩流就像是个熟门熟路的游客,随处可见,游刃有余。

那么说到我们自家大院儿

情况就有些尴尬了,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文化大国,我们的文化影响力似乎并没有达到像韩国那样的国际水平。

问题在哪儿呢?是不是我们也需要像韩国那样,通过模仿或者说是“谄媚”西方文化来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呢?显然,这不是最佳选择,也不符合我们的国情!

我们需要的,不是简单的模仿或依附,而是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化体系和话语权。这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是一条需要持续努力、长期坚持的道路。

我们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都是我们的优势,应该被充分利用珍视。

从孔子到《红楼梦》,从京剧到四大发明,我们有太多太多引以为傲的文化遗产!

问题是,如何把这些文化宝藏以一种现代、全球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世界看到一个全新的、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现代中国!

说到最后

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跨越国界,连接心灵,改变观念!对于中国来说,现在正是用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的大好时机!

走出自己的道路,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责任!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