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的"代打车"灰产,网约车隐私防线为何失守?

天天网约车 2025-03-14 14:48:52

天天网约车 大数据时代,关于网约车行业个人信息的泄露问题,被搬上了台面。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在闲鱼平台上,有大量标榜“滴滴五折叫车”、“零代下费”的代打车链接,涉嫌挂羊头卖狗肉,侵犯不少用户的个人隐私。

根据报道,广州陈女士支付30元,在闲鱼上下单“五折代打车”,她按照商家要求提供了滴滴账号绑定的手机号和验证码,商家却以无车接单为由取消了订单。

更离谱的是,北京姜先生接连两天遭遇滴滴账号被盗,被迫为上海代驾订单买单。

这些案例揭开了一条游走于法律边缘的灰色产业链——通过倒卖用户个人信息实施"代打车"欺诈,暴露了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保护的深层危机。

这些代打车商家往往以"优惠叫车"为诱饵,诱导用户提供手机号及实时验证码。一旦获得这些关键信息,信息盗用者即可通过异地设备,登录用户账户,以"试单-取消-再叫车"的套路完成真实交易。

陈女士的经历印证了这种模式:商家获取其验证码后,账户立即在浙江设备登录,次日便产生北京订单。

更隐蔽的是,部分黑产人员会将盗取的账户信息二次销售,导致用户持续遭受垃圾短信、诈骗电话等骚扰。

事实上,这些频发的账号被盗用背后,暴露出了滴滴账户安全防护的薄弱:仅凭手机号+验证码即可登录的设计存在明显缺陷。

在多地登录预警、设备指纹识别等基础防护措施缺失的情况下,黑产分子可轻易突破地域限制实施盗用。

而滴滴平台目前似乎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其客服对媒体表示,如果账号可能被盗,可更改账户密码,以防被再次利用。

而闲鱼等二手平台,对于"代打车"服务长期采取被动治理策略。虽然累计查封数万违规链接,但未建立关键词过滤、服务资质审查等事前防控机制,形成"封号-换马甲-再上架"的恶性循环。

当姜先生质问自己信息被盗用,产生的订单到底该谁买单时,这个问题其实同样抛给了当下整个数字经济生态。

万物互联时代,个人信息究竟价值几何?对于这种网约车行业盗用信息的带打车行为,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本文资料来源:成都商报)

0 阅读: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