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息肉反复长?可能是痰湿体质在作祟!中医教你全面改善体质

冯春祥的笔记本 2025-04-22 04:38:45

在中医体质学说中,痰湿体质被视为结节、息肉等疾病形成的重要基础。就我的临床经验来看,大多数的甲状腺结节、胃肠息肉患者存在痰湿体质特征。

这类人群通常具有以下典型表现:

形体外观:多呈现形体肥胖,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明显,常见“腹大腰圆”体态;皮肤油脂分泌旺盛,晨起后头部、面部易出现油光,痤疮、脂溢性皮炎等问题频发。

身体状态:日常常感精力匮乏,四肢沉重乏力,即便经过充足休息仍觉困倦;严重者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不畅,运动后症状加剧。

痰湿体质的形成分为先天与后天因素。先天方面,部分人群因遗传因素,天生脾胃功能较弱,对水湿的运化能力不足,易形成痰湿体质,这类人占比较少。

更多的人是因为后天原因出现痰湿体质,这方面要归责于不良的生活方式。比如饮食不当,长期偏好高糖、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如奶油制品、肥肉、巧克力等,这些食物易阻碍脾胃运化,导致痰湿内生。此外,饮食不规律,饥饱无常,暴饮暴食,同样会损伤脾胃功能。

还有些白领阶层的患者是因为久坐少动、长期熬夜、缺乏运动,使得气血运行不畅,水湿代谢减缓,进一步加重了痰湿积聚。

中医理论认为,脾胃是人体运化水湿的核心脏腑。若脾胃功能受损,水液代谢失常,就会导致水湿内停,逐渐凝聚成痰,最终形成痰湿体质。这种内环境的改变,为结节、息肉的生长提供了温床。

想要改善脾胃问题,首先就要从吃入手。日常饮食应以健脾利湿、化痰泄浊为原则。这里给大家分享一道药膳,名为茯苓糕,兼具健脾祛湿与美味:

食材:茯苓50g、白扁豆20g、薏苡仁20g、大枣20g、赤小豆15g、山药15g、陈皮5g、面粉100g

做法:将药材研磨成粉,与面粉、白糖混合,加水揉成面团,蒸制后入烤箱烘干。

功效:茯苓健脾利湿,薏苡仁、赤小豆利水渗湿,陈皮理气化痰,几味材料合用可有效改善痰湿体质。

除了饮食调理以外,痰湿体质患者也可通过下列生活调理方法改善痰湿体质:

运动调理:每日坚持30分钟有氧运动,促进气血运行,加速水湿代谢。

作息规律:避免熬夜,晚11点前务必进入睡眠状态,这是气血运行的关键时段,良好睡眠有助于脏腑功能恢复。

环境调节:避免长期处于潮湿环境,阴雨天减少外出;居家可使用除湿器,勤晒被褥。

如果痰湿体质已经引起多种明显不适,可以尝试中药调理,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选用二陈汤、参苓白术散等方剂,针对性改善痰湿体质。

特别提醒:痰湿体质的调理需长期坚持,若出现结节、息肉等疾病,应及时就医,结合中西医治疗。日常饮食中需严格控制高糖、高脂食物摄入,减少痰湿产生;同时定期体检,监测身体指标变化,防患于未然。

需要明确的是,痰湿体质是可以纠正的,通过科学饮食、规律生活与中医调理相结合,痰湿体质者完全可以改善内环境,降低结节、息肉的发病风险,实现健康状态的逆转。

2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