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景圣
台湾当局预算案的通过,无疑是今年政治舞台上的一大焦点。日前,台当局民意机构三读通过2024年度总预算案,预算金额高达2.9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表面上看,赖清德当局的“财政规划”似乎大手笔,气吞万里如同一支劲旅。然而,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令人咋舌的现象:当局在宣布高额预算的同时,却不断以“经济困境”为由,抛出一连串悲情话语,甚至煽动情绪、制造恐慌,这不仅让人感到荒诞,甚至让人不禁怀疑,赖当局是否玩弄起了民众的情感与理智。
当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痛批“民进党政治操作欺骗人民”时,毫不客气地直指民进党的预算操作是一场政治闹剧。朱立伦批评,尽管今年度的预算达到了前所未有的2.9万亿元,但民进党却仍在高喊“穷困政府”的口号,用情绪勒索制造民众的不安。这种政治伎俩,实在让人目瞪口呆,一个“坐拥2.9万亿”的政府,居然还敢一边喊穷,一边“哭天抢地”?
作为台湾经济管理者,赖当局的预算执行能力本应受到全面监督。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台当局“财政高涨”的背景下,赖清德与民进党却通过操控舆论,打出一张“贫困”牌。按理来说,2.9万亿的预算对于台湾这个面积不大的地区来说,已经是极为庞大的数字。即便在全球经济形势严峻的背景下,能够维持如此高的预算水平,显然说明台湾的财政状况远比民进党所声称的“困窘”要健康得多。
然而,赖当局却以“穷困”作为政治工具,试图通过情绪化手段塑造民众对未来的焦虑与不安。这种玩弄民众情感的方式,实在让人堪忧。正如民众党立法委员张启楷所说,赖清德当局似乎已成了“地球上唯一‘坐拥2.9万亿元的‘穷困政府’”。面对如此荒谬的政治戏码,难道台湾人民的智慧还不能看清这一切吗?
实际上,民进党之所以在预算如此庞大的情况下“喊穷”,背后藏着的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政治操作。对于民进党来说,所谓的“财政困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他们进行选举动员和政治操控的手段。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将责任归咎于外部因素,试图让人民感受到一种迫切的危机感。这种情感勒索,实际上是在强化民众对未来经济困境的恐惧,而这种恐惧,又将成为民进党强化其“领导地位”的政治资本。
可以说,这种做法与“碰瓷”如出一辙。所谓的“碰瓷”政治,就是通过制造虚假的冲突和危机,迫使对方妥协或让步,而这种方式往往通过极端的情绪化手段来达成目的。民进党所采取的政治手段,恰恰印证了这一点:他们通过制造虚假危机、抛出悲情故事,将民众的情绪牵引到他们想要控制的方向,通过给民众施加压力,使他们无法清晰地看见问题的真相。
赖当局的这种做法无疑暴露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民进党在财政管理上的无能与不作为。在总预算2.9万亿的情况下,政府依旧无法有效管理这些资源,甚至将其资源浪费和腐败行为掩盖在“经济困境”的幌子下。而这种财政管理的混乱,不仅加剧了台湾民众的不安,也为台湾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那么,赖清德到底是“不会花钱”,还是“根本就没心思花钱”呢?答案其实不言自明。对于民进党来说,所谓的“预算危机”根本就是一场政治秀。他们利用这个预算案,试图为自己政治上的失败找借口,为自己的执政不力和资源浪费进行辩解。而对于台湾民众来说,这样的“政治操作”无疑是一次严重的背叛,当他们期待一个能带来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政府时,却迎来了一个用“哭穷”来掩盖问题的当局。
换个角度看,台当局的这一做法,恰恰暴露了民进党对未来的极度不安。毕竟,财政预算的执行力和有效性才是检验政府能力的重要标准,而民进党却选择了通过情绪化手段来转移公众视线。这种做法,无疑是在刻意回避台湾社会的真正问题,如何高效地利用这2.9万亿,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这,才是台当局应当面对的真正挑战。
赖清德及其政府的“穷困”言论不过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骗局,通过制造虚假的财政危机,他们试图将台湾民众的情绪操控在自己的政治利益上。然而,台当局在预算规模如此庞大的情况下,依旧抱怨自己“穷困潦倒”,不仅让人感到可笑,更让人心生警惕。民进党能否真正解决台湾的财政困境,还是仅仅依靠情绪勒索来保住政权?这一切的真相,或许早已注定,答案就在台当局如何管理和分配这些巨额预算中。
在如此荒谬的局面下,台湾民众应当觉醒,不再轻易被“碰瓷政治”所迷惑。在一个“坐拥2.9万亿”的台湾,民进党无法再用“穷困”这一话题来转移视线。真正的问题,始终都在他们的治理能力和政治责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