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联合国会议大厅。一个看似普通的声明,却让一些发达国家代表脸色铁青,如同掩盖了多年的秘密被突然揭开。这究竟是什么声明?竟能有如此威力?答案,要追溯到24年前,一位东方伟人石破天惊的决策……
1982年,在联合国会议大厅里,气氛庄重,就在大家宣读《联合国海洋公约》时,一个重要声明——把各国领海从三海里扩展到十二海里——引起了轰动。小国代表们兴奋地低声议论,因为他们记得,24年前,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了这个想法,当时还遭到了不少发达国家的抵制。现在,这个想法竟以这种方式成为现实,让那些昔日的反对者脸色难看,装作没听见。这究竟是一段怎样的历史博弈?毛泽东又是怎么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呢?
在国际政治的江湖里,各国抢夺海洋权益可是老生常谈的大事儿。往回看19世纪那会儿,全球贸易像开了挂一样蓬勃发展,海洋的重要性也就跟着水涨船高。
有些外国法律专家建议把海洋分作公海和自家管辖的领海,这样既能保护国家的商业和边境安全。但问题来了,领海的宽度应该是多少呢?这个问题一直让很多人争论不休。
这些中小国家为了保卫自己,希望能扩大自己的海洋领土,抵挡外来侵略,但在这个强者为尊的世界里,他们的诉求常常被忽视。
那时候的西方强国,靠着他们那又硬又有钱的本事,把国际上的游戏规则都自己说了算。他们好像根本不管小国家有什么想法,就一门心思地想怎么让自己捞到更多好处。
最后,名义上是经过“民主选举”确立的,但其实殖民总督才是真正代表的人,硬生生定下了三海里领海制度。辛亥革命后,中国国力衰弱,面对那些不公平的条约,我们只能忍气吞声地接受。这协议就像是把我们的海上安全交给了别人。
简单来说,三海里是那时候西方舰队火力能覆盖的区域,所以他们的船只在我们的沿海随便炫耀,还能随意开炮,我们这边海军实力不行,根本反击不了。
杜聿明将军曾痛苦地说:“西方那些国家让我们执行三海里海域线,就像在我们的心上割了一块肉,疼得慌,但我们又不敢反抗。”这制度不光威胁到我国的国防,还严重妨碍了渔业发展。那些外国船只在三海里外的大海里随便捕捞,挤走了我们的渔船,对我们的海洋权益伤害很大。
新中国成立后,三海里领海制度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国民党逃到台湾后,我国打算迅速收回台湾,可美国舰队却站出来阻拦,理由是“国际公认的三海里领海制度”,就是不让它们从我国海域撤走。
当时虽然新中国还没正式承认那个制度,但因为国际法的限制,海军不敢轻易行动,所以国家统一的计划不得不暂时放下。这件事对毛泽东影响很大。
他深知海洋安全对新中国至关重要,关乎国家的安危,于是便和周恩来总理商量后,决定找来国际法专家一起研究如何解决我国的领海问题。
就像周总理说的那样:“安装栅栏前,我们得先弄清楚房子占多大地方。”
周总理费了好大劲才找到那位在审判日本战犯时出名的法律专家倪征燠。在一场关键会面里,毛泽东直接跟倪征燠谈起了正事儿,说外国舰队不光妨碍中国统一,还老在中国沿海闹腾,他想弄清楚领海主权的事,好找出保护新成立的国家海上安全的好办法。
倪征燠拿地图给大家解释说,西方好多国家都喜欢用三海里宽度的领海制度,但他强调这可不是全球都认可的。他举例说,就在前一次的国际法编纂会上,就有四十多个国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因为那些西方强国太强大,这些国家的意见就被压下去了。
毛泽东看穿了问题的关键,觉得那所谓的三海里制度其实不是什么不能改变的铁律,只是西方国家强加的潜规则。他还问,为什么不同国家对领海的要求差别那么大,还有那些西方国家为啥那么死守三海里这个规矩。
倪征燠说,西方国家军力强大,他们主要担心的是自己进攻别人,不太担心别人反过来进攻他们,所以领海小点对他们影响不大。而且,他们还想要限制那些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领海宽度,这样方便他们去掠夺这些国家的资源。
毛泽东问倪征燠对中国领海的宽度有什么看法,倪征燠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应该是十二海里。”说完后,他马上察觉到自己的提议挺大胆,就有点紧张地看向毛泽东。
毛爷爷在屋子里来回走动,语气坚定地说:“对,我打算把我国的领海范围扩大到十二海里!”他又说,“这对我国的国防当然有好处,但西方国家那边……”倪征燠担忧地提到了西方国家可能会有的反应。毛爷爷却果断回应:“敌来我们就挡,水来我们就筑坝,他们欺负到我们头上,我们自然得反击,现在的中国不再是以前任人拿捏的国家了!”他还细心地考虑了扩大领海对海上贸易的影响,听倪征燠解释了商船无害通过领海的情况后,他放心地说:“那就好,我放心了。那我们就开个会,听听大家的意见。”
1958年8月25日下午,在一次政治局常委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把我国领海范围增加到十二海里的想法,这个建议让在场的同志们反应各异,有的感到意外,有的感到兴奋,还有些人开始担心起来。
刘少奇提前预感到了西方国家可能反击,怕这会引爆战火,而毛泽东则理智地看待国际局势,他觉得美国正忙着和苏联斗,不太可能轻易跟中国动武。
彭德怀还说,美国在朝鲜那场仗里吃了亏,不会很快又想打仗。有人建议我们得拉其他国家帮忙,毛泽东同意这个看法,还说我们得特别找那些对三海里制度也不满的第三世界国家帮忙。大家讨论一番后,最后决定通过这个扩大领海的决议。
几天后,我国政府突然宣布将领海宽度从原来的六海里扩大到十二海里,并明确表示未经允许,外国飞机和军船不得进入我国领海及其领空。这消息一出,可真是让人大吃一惊,在国际上立刻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不少发展中国家都站出来力挺中国,觉得中国的举措是在挑战那不公正的国际体系,有的国家甚至还举行了声援中国的示威活动,但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却对此表示了强烈的反对。
美国海军部长一怒之下打电话给中国外交部长乔冠华,问他怎么敢“擅自”更改领海界限,而乔冠华则坚定地表示,中国收回自己的领土权利,不需要向其他国家请示。
美国海军部长拿国际惯例的三海里线说事,但乔冠华反驳说这根本不是全球共识,只是西方强国强加的规矩。面对美国部长的威胁,乔冠华坚定回应:“那我们便静候贵方的强硬手段,即便面对再强大的对手,我们也要拼尽全力,哪怕是要撕下一块肉来。”
就算美国态度很硬,但因为第三世界国家支持我们,中国立场又非常坚定,再加上苏联那边也有点压力,最后美国还是不得不接受了中国的做法。中国成功扩大了领海,这给了其他想争取海洋权益的国家信心,也让海洋权益争取战变成了全球反殖民斗争的一部分。
经过多年的奋斗,1982年,《联合国海洋公约》出台,明确各国可以划定最多十二海里的领海。这事儿一出,国际社会算是正式接受了十二海里领海的规定,也展示了毛泽东二十多年前的英明预见。他的大胆决定不仅保卫了我国的海上利益,还鼓舞了许多小国去争取自己的权利,这在国际海洋法的演变史上可是留下了很关键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