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年己酉月癸未日非遗牡丹香承传仪式,尊古礼之制,行拜师之礼。
巍巍华夏、洛水泱泱,千年帝都、礼仪之邦,天地玄黄、东方霞光、承传馨香,国运隆昌!
香的缘起是自然。《史记・礼书》有云“稻梁五昧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芷所养鼻也。”香是自然造化之美。香文化伴随人类文明产生、发展和传承。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香的缘起更是依据河洛,广聚瑰宝,自成一体。
香的表呈是礼仪。以香为友,以香为伴,书画会友,以香增其儒雅;参玄论道,以香致其灵慧。
香的内涵是和合;明代《长物志》、《考槃馀事》有言:“文房百器,炉为首器,炉香袅袅,既馨且逸”,一炷香,一盏茶,一本书,一部经典,让自己便可转身,折进从前慢。
香的核心是恭敬。自古道:人争一口气,佛受一柱香。焚香是一种精神寄托,大旱之年,焚香祭天求雨;丰收之年,答谢神明;出门前焚香求平安……
香的特质是包容。香如人生,人生起时犹自淡然,人生落时亦坦然。徐徐清香,袅袅尘世,净心虑性,远离是非杂念,完成人生的自我修养,感悟人生真谛。
香的目的是利他。香文化代代相传,在历史长河中绽放着自己与人利好的作用,让人在一呼一吸之间得到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升华。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凡学手艺、从艺等必先要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
以表示对师傅的敬重,对从业的虔诚。
壬寅年九月二十七日非遗牡丹香收徒承传仪式隆重举行
香匠李氏家族,自唐宋以来心存敬畏,沿祖上衣钵,遵循古法调和诸香,依洛书之法,承河洛之道,载中华传统文化贯穿香事始终。李文双老师开创了牡丹成香的新产业,研发制作出众多优秀香文化产品,其“传承香礼文化,传习经典香方”的传习内容和方式。
一缕烟香起,静中开鸿蒙。香的承载是礼。
壬寅年九月二十七日,在洛阳李氏香府中,牡丹香非遗传承人李文双老师循古依礼,举办收徒传承仪式。
净手、净口、净衣
一拜香祖、二拜证人、三拜师傅。
当天,李老师给予新弟子们香书香礼、告诫香训和赐香名等。
香礼香赞
一炉真香起,吉祥富贵来。
依据传统香礼文化,拜师礼开场重现古代香文化活动中的香赞礼,牡丹圣香赞,至诚祈福祥。
拜师礼
“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优秀弟子讲话
闲吟四句偈,静对一炉香。香是天地之正气,是君子之美德。爱香、懂香之人,能够聆听香气传达的低声细语,透过香气感悟生命的真谛。
香代表了生生不息,代表了延续传承,同时也需要传承的,正是这种甘于寂寞锤炼匠心的精神,也是让非遗技艺能够传承下去的关键。
一香一炉一传承。香中有敬畏,有庄严,有德行,有风雅,也有寻常百姓的平淡生活。
以香载道,以香明德。一道道香礼文化,不只是见证历史的藏品,更是滋养文化血脉的“甘泉”。今用香与礼为李老师和新弟子之间搭建起桥梁,以馨养德、陶冶性情、养气修身。
李文双老师一招不让的创新态度,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一尘不染的修为品质,在牡丹香的传承中创新,在坚持中升华,化腐朽为神奇。
这些具有仪式感的礼制文化,带着浓重的感染力和凝聚力把两者的心紧紧融在一起。在传承中继承和发扬非遗文化中的匠心技艺。他们为世人提供的,不仅是牡丹香,更是体现着传承与创新的香道文化。
有魅力的香文化不是静态的,自信的文化也不是封闭的,只有让这种文化流动起来、让文明活起来,才能生生不息。教育和非遗文化看似远隔千里,但本质上都是关乎匠心与传承。非遗传承人代代相传,苦练技法才能留住文化记忆,教育行业的从业者也需要坚守行业匠心,才能为社会大众提供精品课程,将美学教育普惠大众。
壬寅年己酉月癸未日,非遗牡丹香承传仪式,在众多文化老师和学员见证下,弟子德馨、阳馨、柒馨、芷馨等尊古礼之制,依师传之德,拜师圆满礼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