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导弹洗地后,以色列离引爆全球又近了一步

晨枫老苑呀 2024-10-10 15:49:24

当地时间10月1日下午7点半,以色列全境突然响起警报,该国1000万人口全部被要求立刻进入防空洞。

15分钟后,以色列人看到了流星雨,那是约200发从天而降的导弹。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弹道导弹。

这些导弹来自伊朗,这是他们自4月份以来第二次对以色列实施远程火力打击,主要是为了回应:

7月份以色列在德黑兰对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的刺杀;

9月份以色列在贝鲁特对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的刺杀;

近一年来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和黎巴嫩的持续侵略。

新账旧账一起算了属于是。

按照以色列的说法,大部分来袭的导弹都被以色列和美国联手拦截掉了。

但从网络流出的现场视频来看,他们大概是用天灵盖去拦的。

华商报

,赞4.9万

伊朗革命卫队表示此次发射的大部分导弹都击中了目标。

包括多个以色列空军基地、部分天然气设施以及位于加沙中部以占区的以色列军事设施。

曾对抵抗之弧发动过多次空袭的以色列空军在此次袭击中损失惨重,据悉有多架F35战斗机被原地烧烤。

被命中的F35机库:

从这次行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同样是攻击对手,伊朗比以色列要绅士得多。

在以色列已经对盟友发动了大规模恐袭和空袭的情况下,伊朗的反击仍然主要锁定在他的军事目标上。

不过此次打击的力度要远远高于4月份的那一次。

伊朗在4月份砸向以色列的主要是一些慢速巡航导弹和无人机。

而在此次打击中,伊朗首次使用了先进的“法塔赫”高超音速导弹,以及“伊玛德”和“卡德尔”弹道导弹。

“法塔赫”高超音速导弹:

那么以色列这边是怎么防的呢?

他们的防空系统有三道防线:

大名鼎鼎的“铁穹”其实是里面最低端最便宜的近程防线,只能用于拦截近距离的低速火箭弹或者无人机。

在此次“流星雨”中基本没啥用。

中间层的防线是“大卫投石器”中远程拦截弹。

该系统可拦截300公里范围内的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无人机。

该系统的能力虽然比“铁穹”更强,但仍然无法应对从大气层外砸下来的远程弹道导弹,而这正是此次伊朗发射的主力。

所以以军当天晚上的防空主角是最高层级的防线:“箭2”和“箭3”拦截弹。

另外美国停在附近的两艘驱逐舰也帮忙进行了拦截,先后发射了12枚拦截弹。具体拦下了多少就不知道了。

总的来说以色列的防空系统在这次“波斯流星雨”中基本上是被打穿了。

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这回伊朗并没有像上次袭击那样提前预警,属于突然袭击。

美国直到观测到伊朗导弹阵地的异动后才发出了一个不太确定警报,此时距攻击开始仅剩5小时。

而等到美国确定伊朗是真的要开干并发出确定性警报时,留给以色列的反应时间就只有1个多小时了。

二是这次伊朗打击的规模非常大。

五角大楼表示10月1日的空袭规模约为4月份那次的两倍,更重要的是,使用的武器也更先进。

比如说伊朗最新款的“法塔赫”导弹不仅能达到高超音速,而且具备弹头机动能力,可在击中目标前改变飞行轨迹,极难防御。

对于以色列防空力量来说,这个情况是典型的“时间紧任务重”,扛不住很正常。

不过好在以色列国防部脸皮够厚,强行取消了大部分伊朗导弹的命中资格。

那么问题来了,前段时间一直被吃瓜群众调侃是“嘴炮强者”的伊朗,怎么一夜之间就支棱起来了呢?

中东生存法则

其实伊朗的反击并不意外,之前一直没反击才是意外。

这跟伊朗具体领导人怂不怂关系不大,它涉及到一个中东的“生存法则”。

我们习惯的国际矛盾的处理方式一般都是“互飙狠话+经济制裁”,如果到了动冷兵器的那一步,就已经是非常严重了。

而中东地区的底线就没那么高了。

这里的各路“好汉”都是话不投机半句多,有矛盾首先考虑用炸弹解决。

在这种环境中生存非常考验硬实力。

而伊拉克、黎巴嫩...这些抵抗之弧的成员恰恰没什么硬实力。

所以他们在和以色列的博弈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

一方面他们的战斗机和防空系统都非常落后,无力抵御以色列战机的空中打击;

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报泄露问题也非常严重,重要人物和目标经常被以色列锁定。

简单的说就是防也防不住,躲也躲不掉。

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以色列经常肆无忌惮的攻击这些地区的平民和重要人物。

那么抵抗之弧应该怎么应对呢?

是加强防空体系的建设还是加强内部反渗透工作呢?

都不是。

这些工作虽然也要做,但因为现实的实力差距实在过大,所以这些工作很难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那怎么办呢?

虽然防不住,但我可以反击。

只要你每次攻击我之后,我都向你进行足够力度的反击,那么我就可以让你在下次攻击时有所顾忌。

这种“威慑平衡”就是中东地区的生存法则。

其实这跟五常之间互相用核武器瞄着对方的原理也差不多。

只不过阿拉伯老乡的武器实在太LOW,反击效果非常有限,所以并不能完全遏制住以色列“先发制人”的欲望。

但不管怎么说,有反击好过无反击,能让对方收敛一点算一点。

所以伊朗在7月份自己首都被攻击、盟友领导人哈尼亚遇刺后没有及时反击,是不合常理的。

这等于在告诉以色列:来打我吧,一点风险也没有。

而又因为伊朗是抵抗之弧的带头大哥,所以他的反应态度不仅会影响自己,还会连累到盟友。

以色列在考虑是否攻击伊朗的盟友时,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在揣摩伊朗的态度。

只要伊朗不敢出头,那么以色列完全可以忽视黎巴嫩、伊拉克、也门...这些地方的威慑能力。

我们现在可以简单复盘一下近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7月31日黎巴嫩和伊朗的首都先后遇袭;

8月25日黎巴嫩真主党单独进行反击,伊朗无动于衷;

9月17日,黎巴嫩发生大规模通信设备爆炸,随后遭受以色列连续的高强度空袭;

9月28日,真主党领袖纳斯鲁拉遇袭身亡;

9月30日,以色列地面部队开始进攻黎巴嫩。

很显然,伊朗在7月份遇袭后所采取的克制态度,非但没有换来局势的缓和,反而导致了局势的加速失控。

这就是“中东生存法则”的魔力。你不按游戏规则来,你活该吃瘪。

那么当时的伊朗决策层为什么没有遵守现成的“法则”呢?

亲美总统?

中东式的“威慑平衡”虽然在逻辑上非常自洽,但客观上它也确实存在着一个“局势螺旋升级”的风险。

因为双方有可能层层加码:

以色列攻击→抵抗之弧反击→以色列为了报复这个“反击”再次攻击...

如果这个过程中一直都没人认怂,那一路下去就是全面战争了。

而现在的美国并不想看到以色列被卷入一场全面战争中。

没办法,世界霸主需要照顾的地方实在太多,资源损耗实在太大,钱包已经有些扛不住了。

所以在7月份以色列对伊朗动手后,美国马上就前往中东进行了大量的外交斡旋。

他们向伊朗开出了一大堆空头支票,以换取他的“冷静”。

这次你先忍忍,事情就此打住,日后必有重谢。

而伊朗现在的经济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源自美国的制裁,所以美国开出的空头支票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简单的把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套在伊朗身上,毕竟大家的文明底蕴不同。

波斯人自古以来就擅长做生意。

对于他们来说,办事讲究一个高抛低吸见好就收,什么东西都可以拿出来谈谈价格。

就7月份德黑兰遇袭事件而言,如果忍一次就能换到美国停止制裁,那么还是很划算的。

所以在伊朗看来,只要以色列能停手,不再对自己和盟友进行攻击,那么德黑兰遇袭事件确实可以到此为止。

那么以色列会停手吗?

停尼玛个头。

以色列用轰炸黎巴嫩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绝非美国的傀儡,顺便把拜登的脸扇进了马里亚纳海沟。

此时同样捂着脸的,还有伊朗新总统佩泽希齐扬。

他在7月份带着新思路上台,号称要缓和中东的局势。

结果两个多月下来,自己的首都被炸了,最重要的盟友遇刺了,抵抗之弧的支柱黎巴嫩马上就要陷入全面战争了。

这KPI不能说是一无是处,简直就是一塌糊涂。

不过如果说这个总统“亲美”,那就不客观了。

伊朗内部确实有很多被渗透的叛徒,但佩泽希齐扬大概率不是。

他的思路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正常的。

之前伊朗通过领导抵抗之弧的斗争,已经把以色列死死的摁在了战争泥潭里。

这个时候他们在谈判桌上确实有很多筹码,美国也不得不正视他们的要求(以后耍不耍赖另说)。

但问题在于,中东不是一个正常的地区,以色列也不是一个正常的国家。

你在这里用正常思路操盘,翻车是必然的。

另外我们在观察伊朗的行为时,也不能只看他们总统的言行。

因为该国的政治生态比较特殊,总统并不能全面控制这个国家,

无论是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还是其领导的革命卫队,都不是政府能控制的。

而此次打向以色列的导弹,正是革命卫队的手笔。

真正的对手

革命卫队不是伊朗正规军,他们和伊朗政府之间的关系比较微妙,我们大致可以这么理解:

革命卫队和伊朗政府互相合作、互相成就,但在很多具体问题上的立场和操作并不完全一致。

这支部队只听命于最高领袖,他们的任务并不仅仅是和正规军一起“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还包括“保卫伊朗伊斯兰革命的成果”。

对于革命卫队来说:

任何威胁到伊朗革命成果的国家和地区都是敌人;

任何有助于保卫伊朗革命成果的国家和地区都是朋友。

所以革命卫队和正规军的一大区别就是他们的活动范围不限于伊朗本土。

另外革命卫队在运营模式上还是一个“国中之国”。

该组织不仅拥有自己的产业,还拥有自己的社会服务体系。

这些特点就导致革命卫队的发展越来越“国际化”。

未来他们会在其他国家建立更多的“分舵”,扩展更多的产业,甚至招纳很多外籍成员。

而伊朗政府更多的只是关注自身的发展。

可以这么说,革命卫队是一个“国际扩张派”,伊朗政府是一个“本土发展派”。

这两个方向并没有太大的冲突,因为:

你在国际上越扩张,本土就越安全;你的本土发展得越好,扩张起来就越有底气。

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肯定会产生具体的矛盾。

就比如说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在德黑兰遇刺后,伊朗应该怎么应对呢?

是优先考虑自己在国际上的江湖地位,坚决对以色列进行反击?

还是优先考虑自己的本土利益,以“不反击”为筹码去和对手交易?

从事件后来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新上台的伊朗政府压住了革命卫队的反击意愿。

关于这个选择,我们没有必要过多的吐槽佩泽希齐扬。

现代国家从来就不是某个人的“家天下”。任何一个总统的上台,其背后都必然代表着一个巨大的利益群体。

比如说佩泽希齐扬代表的就是伊朗商人、白领的利益。

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新政府努力缓和局势的选择是非常合理的,毕竟还是要做生意的,总不能没完没了的打下去吧?

只是现实的残酷程度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当黎巴嫩真主党遭到重大打击后,伊朗就再也没有了退路。

在中东,“生存”永远是那个最显眼的问题。

以色列对伊朗温和派打脸打得越狠,就能越证明革命卫队的“国际化路线”才是正确的。

世界的棋局客观存在,不主动入局,就被动成为棋子。

9月30日,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造访德黑兰。

一天后,伊朗的导弹从天而降。

结语.以色列会笑到最后吗?

对于伊朗的此次反击,以色列官方可以用“暴跳如雷”来形容,内塔尼亚胡的原话是:

“伊朗今晚犯下了一个大错误,将为此付出代价。”

伊朗方面则表示之前他们为了加沙停火谈判已经足够克制,这次如果以色列胆敢报复,伊朗就会直接攻击以色列的基础设施。

如果以色列真的为此事发动反击,那么双方就会进入上文提到的“局势螺旋升级”的局面。

从理性的角度来说,现在努力缓和矛盾一方的应该是以色列。

因为他压根就没有多线作战的能力。

但遗憾的是,主动寻求缓和从来就不是犹太复国主义者的风格。

他们也有他们自己的逻辑:

结束战争最好的办法是通过“一记重拳”击溃对方的抵抗意志。

因为这样自己就可以“多快好省”的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也就是说以色列的所有军事行动都是建立在“对方会认怂”的基础上的。

但如果对方一直不认怂呢?

那就只能向美国爸爸呼救了。

不过以色列绝非等闲之辈,他在战争初期的很多行动确实可以起到巨大的震慑作用。

比如说对对方平民进行大规模轰炸、对对方高层进行定点清除等等。

只是有这么一个问题:

以色列的这些招数不是第一次用了,他们已经在中东嚯嚯了几十年。

所以能驯服的人早就被驯服了,现在还在抵抗的都不是一般人。

就比如说真主党,他们从成立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如果仅靠扔航弹就能将其击溃的话,那他们早就被扫入历史的尘埃了。

可以说以色列现在的对手都是被自己“优中选优”出来的“精英”。

这次真主党领导层遭受的损失虽然惨重,但不等于他们就没人了。

该组织从成立之初就开始对以抗战,打了十八年后,终于在2000年将侵黎以军赶走并收复大部国土。

六年后,他们又在2006年的抗以战争中成功击退以军主力。

2012年,真主党入叙作战,这一打又是七年。

这期间他们与叙利亚叛军、恐怖分子和其他西方势力打成一团,战绩彪炳。

其部队的作战能力范围也从之前的山地游击战扩展到了城市攻防战。

等他们从叙利亚战场走出来后,常备军规模已经从援叙前的几千人扩张到了几万人,被公认为当今世界上“军力最强的非国家组织之一”。

所以真主党的军事人才储备是非常丰富的。

现在因为以色列的“定点清除”,一批新的军事骨干就要补充到空缺的领导岗位上。

这批骨干正是成长于2006年抗以战争、成熟于2012年援叙战争的,拥有着全新实战经验的高级将领。

指望靠几颗航弹就逼迫这些从修罗场杀出来的杀神投降?

以色列纯属想多了。

所以进入南黎山区的以军地面部队,其结局是没有太多悬念的。事实上现在已经开始死人了(已有数十人伤亡和多辆坦克被毁)。

以色列如果想在入侵黎巴嫩的战争中笑到最后,只能寄希望于美军下场。

虽然美国的全球霸权总体处于收缩状态,但考虑到以色列的重要性太大,所以不排除美军进行有限军事干预的情况。

也就是说以色列试探性进攻后,美军可能就会试探性下场。

但即便是美国这种级别的对手下手,真主党也早有准备。他们在2021年已经完成了全新的隧道系统的建设。

新系统建完后,整个隧道的总长度可达数百公里。

其设施包括了地下指挥和控制室、武器库、补给站、野战诊所以及用于发射所有类型导弹的竖井。

建设者来自朝鲜。

所以即使美军下场,想在正面战场上战胜真主党依然很难。

如果这场战争一直没有人刹车,大家都想靠硬实力打到底,那么最终不排除升级到核战的可能。

而如果真的走到这一步,我只能这么说:

到时候中国将是全球最安全最繁荣的唯一乐土。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