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留给子女的“最大”遗产,护佑子女“平安一生”,不可不知

国学传播 2024-03-27 06:07:25
引文

明朝时,浙江宁波人杨自惩,县衙中一小吏,为人仁厚善良。

杨自惩廉洁奉公,从不以权谋私,家中甚是清贫。但他仍旧坚持尽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经常会救济一些缺少食物的囚犯。

有一天,从杭州新来了几个犯人,都已经饥饿难耐,急需要补充食物。

虽然杨自惩家里也快要揭不开锅了,但他还是在和妻子商量后,用家中最后的一点米熬了米粥给犯人吃。

杨自惩夫妇有两个儿子,后来都做到了吏部侍郎的高官。长孙做官做到了刑部侍郎,次孙也做到了四川按察使。

《易》云“厚德载物”,杨公之德足以萌荫子孙,所以,才会让杨家几代子弟能够得享高官厚禄。

文化,福报

秦始皇的美好心愿

相比杨公的“无心插柳柳成荫”,秦始皇却是“有心栽花花不开”。

作为一个父亲,秦始皇对子孙后代还是很在意的。按照他的想法,他的子孙后代可以在帝王这个岗位上做到永远,享受帝王身份的荣耀直到天荒地老!

朕为始皇帝。後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结果就不用说了,秦朝二世而亡,秦始皇的子孙也基本都在他的小儿子秦二世手里被彻底绝户了,几年后,他的小儿子胡亥一家也被赵高清理干净了。可以说,秦始皇死后仅仅几年,他就彻底被绝户了!

事与愿违,秦始皇的心愿终究成了镜花水月,这又是为什么呢?

文化,福报

秦始皇给子孙后代留下的遗产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群经之首的《周易》中有以上的这段话,完美解释了福报余荫在家族中的世代传承。

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身为暴君,秦始皇征用上百万民工进行修阿房、建皇陵、筑长城等一系列极其耗费民力的超级工程。

在古代那种艰困恶劣的生存条件下,死在工地的普通百姓恐怕都得成千上万,甚至更多,而这些工程也大多不过是为了满足秦始皇个人的私欲。

文化,福报

这种无视底层人民生命的暴君能积攒下什么?无边民怨而已!

这种暴君又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什么?福报余荫就不要想了,加餐几份断头饭实在是合情合理,这就是因果相循,报应不爽!

既然秦始皇让成千上万的民众活活累死在工地上,那么,秦始皇的后代被刀刃加身,绝户屠杀就是理所当然的,这就是秦始皇给子孙留下的真正遗产,因果而已。

文化,福报

可怜天下父母心

“舐犊情深”、“父爱如山”、“为母则强”,汉语中有很多描述父母对子女关爱的成语,可以说,天下父母这一辈子大多时候都是为了儿女在忙碌,既可敬,也可悲。

可敬的是天下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真的是掏心掏肺地在付出,有时甚至会让子女感到这份爱太沉重,然而一旦父母过世,儿女们又会怅然若失,怀念起那份曾经的感动,怀念起父母年轻时的音容笑貌,怀念起......

文化,福报

可悲的是很多父母为了让子女有更好的未来也常常会做出损害福德的亏心事。

他们希望子女们过得更好,但却亏空了祖先留下的福报,反而让子女们早早就替父母背上了沉重的福德债,这使得子女们的一生倍加艰难,虽然不会像秦始皇的子女那么凄惨,但却有伤病之虞,甚至有些孩子从出生那一刻就有残障问题,而且终将困扰一生。

文化,福报

父母留给子女的“最大”遗产

父母可以留给子女的有很多:

金钱和资产是父母们最常留给子女的一大遗产,但若子女没有生财能力,又不知节制,一旦花天酒地起来,就算有千万家财又如何?

良好的教养是父母留给子女的一份遗产,这也确实是很重要的一份遗产。如果子女们有良好的教养,他们通常不会胡作非为,虽然未必可以享受优渥的物质生活,但只要肯努力,仍旧可以有美好的未来。

文化,福报

福报仅仅是部分父母能够留给子女的一份遗产,但也是一份“最大”的遗产。

历史上,福报德泽后人最长久的就是孔夫子家,至今已绵延超过千年!

由此可见,这份福报是一份多么巨大的遗产,不仅可以充当乱世的护身符,还能够确保家族衣食无忧。

当然了,对于普通父母而言,一生积攒的福报并没有那么多,但却仍旧不可小视。

文章开头时介绍的杨自惩仅仅是县衙中一小吏,但却通过行善积德为后人留下了不菲的遗产,倒是很值得普通父母进行借鉴。

“福报”是父母能够留给子女的最大遗产,希望天下父母都能够了解,也都能够力所能及地行善积德。若能如此,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

文化,福报

0 阅读:1